奏响都市的田园牧歌

2018-03-12 22:06曹靓
中小学德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田园活动学校

曹靚,原珠海市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副校长,现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珠海市香洲区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表多项课题成果,出版个人专著《小语文教师必须知道的写字口诀》。

2016年6月22日,珠海市香洲区在杨匏安纪念学校召开全区综合实践现场会,别具风格的田园生态校园与种植特色,给到会的老师以强烈的震撼。此后省内外多所学校慕名而来,充分肯定了学校田园特色的创新之路。这对于一所曾经的边缘薄弱校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样的学校里曹靓一呆就是七年。2010年3月为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区,教育局任命她为杨匏安纪念学校副校长。面对学校师资“两大一小”——刚毕业教师与将退休教师多,中层骨干几乎没有,生源7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倒数——的现状,她陷入了沉思。

漫步校园,曹靓被校园里一棵棵覆盖了几乎半个小操场的大树所吸引,这是一个“有树”的学校;而旧教学楼后面那座种满荔枝的小山,更是给她无限的惊喜,这还是一个“有山”的学校。

经过思考和调研,基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2012年曹靓结合学校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学校的建议,并撰写了相关方案。2013年,她带领老师们开始了建设田园绿色生态课程的实践。

从此,开荒、锄地、播种、窖肥、收获……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经历植物生长的过程,在体验、参与、协作中获得多元的人文教育经历,在“我和苗苗同成长”“‘异想天开种出最大的萝卜”“晒晒我们的大南瓜”“丰收义卖”“尝尝我们的南瓜美食”等等丰富的种植活动中,学习各种学科及跨学科知识,铸造吃苦耐劳品质,体验生命的可贵,学会健康地生活,为学校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强校之路。

空间改造——让校园成为自然的教室

从2012年下半年起,学校废弃旧操场的一半就被改造成了“希望的田野”,这块“田野”被开辟成34块种植地,近两千平方米,整整铺了20车的塘泥作为种植用土,并引来了甘甜的山泉作为种植用水。田边的小木屋是班级种植成果展示、劳动工具管理、传统农具展示、学生种植小憩之地。与此同时,教学楼也完成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楼层文化建设,让每一处景观都充满了田园气息。校园成了一间可以自由呼吸、生动成长的自然教室。

然而,在种植田刚刚垒出雏形时,老师们就围着这片荒地议论开了。一些年轻的女教师踩着高跟鞋转了一圈又一圈,忍不住道出了内心的担忧:“我们能把东西活种吗?”对于这些生长于城市,从没干过农活的姑娘和小伙们来说,他们心里确实没底。

“我老爸60岁开始学着在阳台上种蔬菜,结果我们家种的菜经常吃不完,要送给朋友!”曹靓这样宽慰老师们,“这学期快结束了,不如我们自己先试着种一种,下学期再带学生一起干!”“做”是最好的学习,老师们就这样在“做”中,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块菜地,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并欣喜地看到第一棵小芽冒出,收获了第一次成功。这段学习的经历让老师们体验到了另一种学习的方式,体验到教育其实可以在校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

在教学楼进行田园风格“微改造”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一处景观都悄然流淌出田园的气息,他们不仅设计了多个田园主题空间,如 “春耕秋收园”“丰收廊”“科普园”“田园书画廊”等,展示了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及丰收成果,而且每层楼的开放书吧也都做成了蔬菜形状的小书柜,而书吧的名字更是让全校教师煞费苦心。老师们不满意于缺乏田园诗意的“博雅书吧”这类“俗名”,而是在和孩子们充分交流后,想出了诸如“寻春书吧”“消夏书角”“知秋小苑”等等以季节为核心词汇的书吧名字。后来,他们还为是定名“藏冬书车”还是“寻冬书车”“迎冬书车”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好投票决定。

此时的曹靓只是微笑着和老师们一起“引经据典”,并为这种有益的争论悄悄地“添柴加火”,享受着老师们乐此不疲的思维碰撞。的确,在学校里,还有什么能比老师们如此热情地投入更美的风景呢?而此后每一次路过书吧,看到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名字,老师们都会会心一笑。而对于新来的老师,这也成了必须知晓的一个校园“掌故”。

之后,在班级种植田名字与徽章设计活动征集时,孩子们又轰轰烈烈地重复了一遍老师们曾经经历的过程。“青青园”“葵园”“开心农场”“幸福家园”“蜻蜓小舍”“星星园”,这一个个别有创意的名字和一份份稚嫩设计稿,就这样在教室外面的展板中一一呈现出来。因此,下课后去别班“看看”成了孩子们结伴而往的理由。当然,这一“看”之后,他们少不了“品头论足”,来一次“暗中取经”,更增添了对自家园地的珍惜与期盼。

劳动种植——让学生在做中感受

为了让“种植实践课”更富意义,学校通过“规定动作——全校同种一种蔬菜”和“自选动作——自由种植其他蔬菜”的结合,让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至少亲历一种蔬菜种植的全过程。结果,在几年时间里,孩子们和南瓜、玉米、萝卜、土豆、秋葵、红薯、向日葵等一同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种植故事让曹靓忍俊不禁,感慨万分。比如,开荒是种植过程中最累最苦的一环,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种植园里早已杂草丛生,加上珠海天气炎热,园子里火蚂蚁很多。老师们纷纷建议在园子里撒除草剂,花钱请人来开荒,对此,曹靓沉默了。老师们自然有各种考虑,诸如“那样多快多省事啊!”“种植园里杂草丛生,上面来检查批评我们怎么办?”“万一学生在开荒过程中受伤怎么向家长交代?”是呀,怎么办?因为怕出事故,现在的校长们大都连春游秋游都不让组织,体育课中的爬杆、跳马、单杠双杆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项目也都消失了。这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娇气,甚至连玩也不会了。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之处。

想到这里,曹靓没有立刻否定老师们的建议,而只是在散步和开会时让老师们展开讨论:我们开辟种植园的初衷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某个成果或“上面”的表扬吗?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什么?有机种植与无机种植仅仅是种植方式的不同吗?endprint

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当老师们意识到,种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种出果实,不仅是学到知识,更是意志的锤炼、身体的磨练、健康生活方式的渗透等等时,心里就都释然了。他们在实践中慢慢地明白了,对土地的珍惜、热爱,源自于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

于是“开荒节”成了每一学期最隆重的节日,整个种植园都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沸腾。孩子们在与蚂蚁小虫的“搏斗”中,学会了自我防护;在汗水的挥洒中,学会了使用锄头和铁锹;在劳动与合作中,学会了乐观、坚持与团结。

“亲历劳动的意义,只有在多年以后孩子们才能慢慢体会到。这是劳动最可贵的地方,也是我们力主让孩子们‘亲自开荒的动因。”正是曹靓的坚持,让开学垦荒成了新生们的“入门礼”。

等到种植活动开始后,有趣的事就时有发生了。比如孩子们看着葱翠的叶子,急于想知道是否长出了萝卜,于是不停地扒开泥土,一遍一遍地“窥视”。当第一株萝卜长出瘦小的身子时,孩子们欢呼着奔走相告,然后放在地上径自回家去了。等到第二天他们回来一看,发现地上的萝卜已枯萎死去,孩子们不禁失声大哭。有时候,孩子们拔草时不经意地一踩一坐,一棵幼苗就此夭折;有时候,早前似乎已经拔光的苋菜、红薯苗,春风吹过后又悄然生发,让孩子们在惊喜之余,也不免对生命生出更多的理解与敬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尽管耳熟能详,但对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却总是那么空洞、难以理解,而在亲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后,这一切却变得那么感同身受,那么直白易懂。

一位一年级的小女孩,在费尽气力也没有挖出深埋在地下的土豆时,发自内心地感叹说:“真是太不容易了!种了半年,好不容易有收获了,没想到挖出来还这么难。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有的孩子则在分享煮熟的玉米时,舍不得自己吃。他们向老师申请说:“我要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吃,他们养我也太不容易了!”

种植劳动就这样让孩子们“生动”地成长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着他工作……”

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如果劳动只是盲目的活动,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为此,曹靓和老师们围绕田园种植的不同阶段,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展示。

比如“开荒节”“我和苗苗同成长”“丰收节”“观鸟节”“假期亲子种植”“昆虫课堂”等,将特色活动课程化。其中的“丰收节”是最具特色的综合性活动,它由一系列子活动组成:

——“晒晒我们的丰收果”比出产量最高的班级,比出单个重量之最的“蔬菜王”。这既是展示收获、比拼产量,又是信心的鼓动;

——“尝尝我们的美食”让家长和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收成合作制作美食,增强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有父母与子女、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情感。

——“劳动创造财富”让孩子们通过做家务,积攒参加“丰收义卖”的资金,填写义卖账单,学习“合理花钱”;

——丰收义卖前各班宣传组、会计收银组、叫卖组、记账组成员的培训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职业体验;

——“丰收义卖嘉年华”则是孩子们锻炼、展示、成长的大舞台。

可以看出,这一项项活动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高度跨学科的学习,可谓意义非凡。

然而,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老师们想偷个懒,装作忘记了要过丰收节,却架不住孩子们的一日三问,于是连想装作忘记的念头也不敢有了。事实上,每年丰收节都是全校最喜庆的日子。

那一天,孩子们早早就准备好袋子、剪刀、捆扎的带子等等,在宣布收割的那一刻开始,各班就快马加鞭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去菜地收菜。一时之间,师生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棵棵青菜剪下来,一个个萝卜拔起来,一根根玉米掰下来,摆得整整齐齐,洗得干干净净,有的甚至还用漂亮的彩带绑着,令人赏心悦目。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低年级孩子收萝卜,小锄头不够,就直接上手用力拔起来,拔着拔着,就唱起了童谣:“拔萝卜,拔萝卜,哎哟哎哟拔不动。怎么办,拔不动,快呀快呀来帮忙……”那种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飘荡在校园上空。

在曹靓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丰收节时的情景。那时因为缺乏经验,加上雨水异常,当年收获最多的一个班也只收了5个小南瓜,有些班级更是真正的“颗粒无收”。因此,在“晒晒我们的丰收果”活动中,有老师申请不参加,原因是没有产品。但曹靓却认为,失败不也是一种教育吗?让孩子们接受失败、寻找原因、反思过程,并制定新的科学的种植计划,这不正是面对失败的最正确的态度吗?

因此,她没有放过这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在她眼里,纵容教育的功利性,会让受教育者失去成长的良机。

为了挖掘劳动种植的教育意义,对每一年的丰收义卖活动,曹靓都会指导老师们按“我玩”“我做”“我创”三个不同层级来设计,目的是由易至难,让不同年段的学生都能有新的收获。

比如高年级的“异想天开卖蔬菜”,老师引导孩子从低年级原来的“集市散卖”模式,思考如何让我们种植的果实获得更大收益,体验销售的过程与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从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销售,销售的技巧与路径,到小组合作,梳理种植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卖点,结合生活经验与观察,完成销售策划表。

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扩大收益,如从“精美包装、加祝福、深加工、网络订单销售、拍卖、卖赋予特定含义产品”等,到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跳出产品本身,销售相关衍生品,从文化内涵上进行“推销”。

从给“听音乐长大的秋葵”写说明书,亲手制作秋葵茶,到设计开发丰收节吉祥物、蔬菜的衍生产品,如彩泥蔬菜笔、亲子蔬菜服装、手绘蔬菜系列书签、冰棍棒自然系列彩画等。endprint

从单纯的卖产品,到开展“支持环保,你可以从一根冰棍做起”回收活动,“有机蔬菜有机生活”活动等,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围绕一个项目生发铺展,引导拓展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经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更最大化了自身体验,激发思维,团结合作,传播文化,同时实现了对职业体验的畅想。教育变得鲜活而有力量,让孩子们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的种植这么有意思,藏着这么多的学问!

理念渗透——推动学校文化的形成

在种植活动日渐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曹靓引导老师们将之不断课程化,并进行“跨学科统整”,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与田园种植相关的项目,或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课例实践。

曹靓鼓励老师们打开思维,在基础学科教学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努力形成学校全新的课程文化和教学文化。让课堂不仅仅发生在教室,让内容不局限于一个学科,让学习的外延不断拓展,让学生经历更多精彩的瞬间。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田园课程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常规活动中被灌注了更多综合实践的理念与方法,放大了学生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真实实践,自主探究。

比如,每年的寒暑假,老师们都会引导学生做好假期计划,给孩子们制作假期生活指南,带领学生开展“开开心心过大年”“暑期快乐足跡”“快乐家庭种植”等项目学习。

比如,每年的“科技数学智运会”,根据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园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猜数学灯谜、跳格子、拨时钟、转魔方、拼七巧板、纸搭高塔等趣味活动中,学生们边玩边学,每完成一项,就盖一个印章,几个印章换一个奖品。这样活动结束时评价也同时完成了。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活动中,学校每天都在变化。这些变化,更多地反映在学生身上。在曹靓看来,学生是校园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只有当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真正建设者和创造者时,校园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真正成长、成才,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才得以体现。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曹靓让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处处感受着成长的幸福,积极推动“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的学校文化形成。

比如,学校在对校园进行“微改造”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与家长们热情参与,亲身体验。结果,他们在墙角种下爬山虎,在路边种上龙船花,在拐角处用轮胎搭建美丽一角,于是就有了属于孩子们的竹园、花箱和那片可爱的晨曦园。

学校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常常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为此科学老师们精心制作了标示铭牌,但因为时间久远而逐渐损坏。本来,老师们可以重新订做,但曹靓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呢?虽然他们做的可能不是那么漂亮、完美,但这不正是学习自然发生的好机会么?于是,校园里多了许多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植物标牌。这些文化标识,让学校文化烙上了童真的印记。

随着学校田园特色的逐渐鲜明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学校慕名而来,学校“金牌小导游”由此产生,而每一位杨匏安的学子都成了“学校大使”。如此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种植经历写出来、说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多年的田园种植课程的开发,让杨匏安纪念学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批年轻的教师成长起来,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曹靓在此过程中也收获着成长,并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奔赴新的岗位。而今,她继续践行着教育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的理念,带领教师们扛起新的教育使命,努力将香洲第三小学办成一所有趣的学校,培养有爱、有梦、有趣的学生,做有趣的人,交有趣的朋友,过有趣的人生。我们期待学校未来的精彩。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园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田园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