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包容和智慧

2018-03-12 22:05马亮
中小学德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王老师智慧游戏

马亮

【案例描述】

这是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课,王老师希望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们互相认识。结果刚讲完规则,A同学就大声说:“我不介绍!”语气生硬,神情挑衅。王老师愣了一下,说:“你不希望别人认识你,对吧?”可能没想到老师会这么问,A同学犹豫了一下,说:“对。”王老师趁势说:“那你上讲台来认识大家,可以吧?”A同学扭捏着上了讲台。

游戏开始后,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A同学从开始时的一脸不屑到神情放松,慢慢地看得津津有味起来,偶尔还跟着大家一起大笑。王老师松了口气,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让他回到座位上去。这时,B同学突然站起来指着A说:“老师,他是变态!”大家被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喊叫震住了,一下子全都安静下来。课堂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很快就骚动起来。他们中有附和B同学的,有嗤嗤发笑的,有安静地等着看笑话的。

A同学不甘“受辱”,跳起来说:“你才是变态!”两人开始对骂,且言辞越来越激烈,大有想冲上去打上一架的态势。

情况大出王老师意外。她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制止了他们的争吵,然后问道:“你们互相認识吗?”两个孩子都摇头。老师接着问:“既然都不认识,怎么就认定人家是变态呢?这样吧,你们俩先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待B同学走上讲台后,王老师告诉他们,陌生人之间的认识一般从握手开始,然后自报姓名。但两人都不愿伸出手来,也不愿意开口,于是王老师把他们的手握在一起,对B同学说:“刚才是你先开口的,现在也由你先来作自我介绍吧。就按照‘同学,你好,我是某某某的句式来说就行了。”但B学生始终不开口,两人握着的手也渐渐松开了。王老师在旁边一直静静地站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们,全班同学也一脸期待。

僵持许久之后,B同学终于说话了,但声音细弱。王老师问A同学:“你听见他说什么了吗?”A同学摇头。王老师又转身对B同学说:“自我介绍要让对方能听见,这样才能显现你的自信和风采。”说罢王老师继续站着,眼神里满含期待与鼓励。

仿佛过了许久,B同学终于大声说:“同学你好!我是某某某……”令人惊喜的情形出现了,先前还一脸暴怒的A同学脸色一下柔和下来,用力地握住了对方的手,然后竟然拥抱了B同学一下。全班同学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案例分析】

这是个有关教育的包容和智慧的故事。A同学的拒绝游戏、我行我素,B同学的言辞失当、寻衅滋事,在不少老师看来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然而,王老师在整个事件中,既没有指责、批评,也没有盛怒,情绪仅是在错愕与冷静之中交替。而在事后讲述这件事时,王老师也是娓娓道来,似乎只是在聊一个调皮孩子终于被她“降服”的趣事,言谈中没有丝毫的怨怒。这说明,王老师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为师者的包容。

此外,让学生自我介绍时不死板生硬,而是配合游戏进行;对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同学不强求,而是让在旁边看着,让他自己产生兴趣;同学间发生冲突了,不批评他们的无礼,暂且搁置争执,用游戏方式迂回解决;出现僵局时不讲大道理、不苦口婆心,而只是耐心等待。这说明,王老师身上还有另一种难能可贵的为师者的智慧。

包容和智慧,这本该是每个合格的教师都应具备的品质。然而,这样的老师太少了,这样的故事也太少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生硬的教条,是简单粗暴。更遗憾的是,大部分老师都认为简单粗暴就是严厉管教、粗言烂语、责骂体罚等极端行为,实际上,所有不负责任、缺乏耐心、不讲科学、不关注学生、方式随意等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教育行为,都是简单粗暴。

学生犯错,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从他们的认知角度看,他们不过是按自己意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或者不想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而已,未必真如我们成年人所定义的各种“坏”。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无法容忍学生的这些过错,也不去思考他们犯错背后的原因,更不去尝试使用更加科学的育人方式,而总是希望学生听话乖巧,一旦不如意就予以批评说教。

这些“教诲”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人不是机器,不是一动按键就能立马做出相应反应。从犯错到知错到认错到改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包容和智慧。

包容来自哪里?教育专家王崧舟说,教育当以慈悲为怀。这个“慈悲”,其实就是包容。慈悲一词出自佛家,本意是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教育同样要给被教育者以快乐,并将他们引向正途。慈悲包容,首先是对人性的尊重。人天生追求快乐,此一过程难免会影响别人的快乐,这就是犯错的过程。刘少奇在《人为什么犯错误?》一文中讲到:“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小孩子的弄火伤手、吃东西、戏水等,都是一串的犯错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实际上,犯错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天性,老师要把孩子犯错看作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如此就会心生包容。其次是对自身的修行。广学博览,修言修行,站高而望远,自然不汲汲于眼前,不愤愤于异已,包容之心即已生之。作为老师,如果眼界有限,视野不宽,就看不到孩子可能的未来,也容易自视为权威,自然就无法包容孩子的过错。包容当然不同于纵容,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退让,而是容其当下之过,诱其知错之心,待其来日之改。

智慧如何形成?《大学》有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可理解为定能生慧。不少老师看似少智缺慧,其实是教育极端功利化的结果。在极端功利的教育观念下,我们追求效率,希望快速取得效果,因此总在赶进度。其着眼点在如何把知识快速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试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这势必对犯错的学生无法忍耐,因为他们会影响其他人上课,影响任务完成。但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点,即当我们在教育引导犯错的孩子时,其他孩子同样受到了教育。如前所述,受到启发的当然不止同学A和B,而是全班的同学。当前社会竞争加强,节奏加快,这让我们总是安静不下来,当然也就难以生成智慧了。人民网评论员王方杰曾写道:“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改变‘圈养思维,不急于求成地追求速度与效率……在不紧不慢中加注主动奔跑的燃料。”这,也是教育的智慧。

据说,上述王老师教的是历史课,结果在第一课讲元谋人后,有调皮的学生就冲她喊元谋人。她听了仅是微微一笑。同学们为老师抱不平,颇为气愤和不解地问:老师他这么不尊重你,怎么不批评他?王老师宽宏地说,名字也好,外号也罢,一个称呼而已,他给老师起这样的外号自有他的想法,随他去罢。然而,这之后,再也没人喊她元谋人。

所谓言传身教,老师影响学生,最主要的是通过自身言行。不然,老师总是满脸愤懑,张口就骂,孩子们就会有样学样。这样的教育,就不但丧失了品格,也丧失了美感,丧失了意义。

(作者单位:高州市文明路小学广东茂名 525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老师智慧游戏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