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不足的改善途径

2018-03-11 09:29王长宏
科技资讯 2018年25期
关键词:改善途径高校大学生

王长宏

摘 要:针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合理地分析和找出有效的改善途径,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有益之举,是体育课教学不可缺失的补充,也是高校学生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高校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改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9(a)-0235-02

1 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缺失的现状

1.1 大学校园里学生课外锻炼缺失的现象

现时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于初高中来说是相对较多的,那么对于如何把握好这一部分的时间往往关系到个人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大学4年生活的质量,尤其关系到健康因素,那么,当今大学生究竟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呢?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20%,每周锻炼的次数也不足,而且参加锻炼的多数还是男生,他们也只是偶尔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仅有的女生锻炼往往都是应对减肥塑身,整个课外锻炼无组织、无效率,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么以学习任务重为由、要么沉湎于网络包括看电影、游戏、聊天,完全荒废了课余锻炼的机会。

1.2 造成大学生课外锻炼缺乏的原因

1.2.1 学校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时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无形中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造成学校为了生存一味地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品德的完善,而忽视学生身体的锻炼、健康的培养,这有悖于教育的初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知道大学体育课是高校学生必修课,一周仅有80min时间,去除下雨天,再去除教师课上的讲解和示范时间,那么学生课上锻炼的时间是少得可怜,哪谈得上强身健体。而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补充,那么课外锻炼合理、有效组织显然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整合学校有益的资源,让学生都能健康并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课外锻炼中,使每個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并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是学校生存之道。

1.2.2 学生个人的健康意识淡薄

大学生已是成人了,成熟点的学生由于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氛围中,只注重在知识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而无暇去锻炼身体,而缺乏约束力的孩子却都把大把课余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聊天、赌博、交友上,年轻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正青春年少,身体好着了,无须锻炼,他们忽视了对锻炼的投资,没有意识到健康是一切的资本,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地基不打好,高楼一定不会牢固,因此学校正确的导向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1.2.3 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缺乏组织者、指导者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现象,仅有的场地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这就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课外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也是课外体育锻炼缺失的因素。

2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体育的价值。体育的功能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高校大学生来说,体育是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课外锻炼作为一个阵地它不只是承载着强健体魄,它能带给我们的内涵和外延很多、很多.......

2.1 课外体育锻炼赋有的正能量

高校的教育是一种寻求正能量的教育,而课外体育锻炼它本身就是正能量的标识,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健康、向上、团结互助、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而且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远离颓废,让健康、正能量的阵地占领高地。

2.2 课外体育锻炼能赋予学生健康的心态

课外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让人缓解压力、忘记烦恼、改善负面情绪,调节心情,学会与人沟通协作,从而达到内心得到释放,心理更加健康。

2.3 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有益的补充

体育课有它时间、内容的局限性,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外锻炼的时间来温习体育课的内容,巩固已学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技能。

2.4 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强身健体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由于有体质、爱好的差异,因此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找到适合自己健身的项目和手段,选择自己可以承受的锻炼强度,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 高校寻求改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途径

3.1 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习惯。”学生能否自觉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价值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作为学校及体育部门应增加体育理论课的课时,开设体育知识讲座,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3.2 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如体育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学术报告、体育知识竞赛以及体育文化节活动和各种趣味体育比赛,还可以利用广播和黑板报及标语广告牌进行宣传,这些措施无疑会对学生具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参与意识,形成了这样的体育文化氛围,那么学生就会自发地、主动地加入到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军中去,并从中增进健康、振奋精神、陶冶情操、锻炼意志,这样大学校园将会呈现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美好场景。

3.3 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指导

学校的重视、体育部门的参与指导和学生会体育部的组织是抓好体育课外锻炼的关键所在。首先可以根据季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兴趣爱好组织好课外体育锻炼,比如说冬季可以组织校园长跑比赛、拔河比赛,春秋季可以组织校园篮、排、足球比赛,集体舞比赛,夏季可以组织游泳、远足等活动;还可以按性别组织一些比赛,如男生可以进行健美比赛,女生组织健美操、踢毽和跳绳比赛;另外按兴趣爱好学生会可以组织社团活动,请相关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相信只要万众合力,课外体育锻炼一定会蓬勃地开展起来。

3.4 改善高校体育设施硬件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也是制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随着高校学生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却跟不上步伐,加上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包括网球、羽毛球、健美操场地,瑜伽、跆拳道、健身场馆和器材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大力改善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总之,课外体育锻炼的健康开展,对学校、对学生都是非常价值、有意义的,广义上来说,它是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狭义上来说,它可以增进学生的健康,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当然这些都有赖于学校的重视、投入,有赖于体育教师的指导,有赖于校学生会的组织和参与,有了这些因素,相信高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将会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也将会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耿忠云.营造我校课余体育运动氛围[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110-112.

[2] 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改善途径高校大学生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关于技校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