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头条】(期·页)
文学写作与“伟大的心灵”
/王晓明 童世骏 汪晖 陈思和 贺桂梅(01·05)
2017年两部现象级电影/肖鹰(02·05)
海派文学与王安忆的小说/陈思和(03·05)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曹文轩(04·05)
漫论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的转型(上)/王长华 李笑岩(05·05)
近代文学史料的发现与使用/夏晓虹(06·05)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文学何如/郝雨(07·05)
研究当代文学史之理由/程光炜(08·05)
了不起的宗璞/李辉(09·05)
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莫砺锋(10·05)
新起点,新期待:元好问研究展望/胡传志(11·05)
澄怀味象与山水有灵/张晶(12·05)
【纪念专辑】(期·页)
《名作欣赏》创始人、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纪念专辑
烟雨平生忆仁健/ 曾庆瑞(12·10)
一座长青的山/ 阎纯德(12·15)
人面不知何处去/ 杨济东(12·17)
永远的生命的美/ 续小强(12·18)
老爷子/ 钱力(12·19)
我办《名作欣赏》的琐忆杂感/张仁健(12·21)
【《名作》视野】(期·页)
首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
《世说新语》及其当代价值/宁稼雨(01·13)
灵性之书、人性之书、诗性之书/刘强(01·14)
名士风范:身体物化展示中的艺术创造/何光顺(01·21)
论魏晋时期人之美的发现/(01·26)
鲁迅研究小辑
从锡金先生的“追记”谈及荆有麟和他的回忆录/陈漱渝(02·15)
鲁迅凭什么坐上现代文学第一把交椅(外一篇)/商昌宝(02·19)
现代性的成败:重释《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文学事件(上)/朱国华(03·12)
《小时代》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左怀建(03·19)
中国散文现代转型语境中的“谈话风”说/何亦聪(03·26)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主题/莫砺锋(04·09)
现代性的成败:重释《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文学事件(下)/朱国华(04·17)
“文学史家洪子诚:学术研究与生命品格”专辑
洪子诚的学术生命力/毕光明(05·11)
一种有历史品格的“深度批评”/钱文亮(05·16)
当代文学研究“生长记”/张涛(05·21)
一位“95后”研究生眼中的洪子诚老师/曾笑盈(05·25)
降大任先生的学术人生
叙大任先生治学之要义/魏宗禹(06·09)
大任先生与辽金元文学热之关系/张晶(06·12)
《元遗山论》的四大学术优势/黄震云(06·13)
先生不独是晋人/王昊(06·16)
降大任先生与郝经研究/田同旭(06·18)
降大任先生对“侯马盟书”的研究/高智(06·19)
降大任先生与我的两渡何家研究/苏华(06·20)
怀念降大任先生/落馥香(06·21)
漫论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的转型(下)/王长华 李笑岩(06·23)
因水而生/曹文轩(06·28)
文学的天道/曹文轩(06·30)
凌叔华和她的文坛风波/陈漱渝(07·11)
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文学家:鲁迅不应被忽视的一面/商昌宝(07·16)
长亭谢师录/杨匡汉(08·09)
沈从文逝世三十年,难以忘怀的往事/李辉(08·14)
寂寞中的诞生(上)/李兆忠(09·12)
理查与布林布鲁克:“井里两只水桶,一上一下在打水”(上)/傅光明(09·16)
《七家诗选》前后版本的缘起/陈明远(10·09)
寂寞中的诞生——老舍与英国(下)/李兆忠(10·16)
理查与布林布鲁克:“井里两只水桶,一上一下在打水”(下)/傅光明(10·20)
“真善美的追寻:孙玉石先生的学术与人生”专辑
寻求者与守望者/吴晓东(11·09)
形式研究与公共关系/李国华(11·13)
国士风——孙玉石先生印象记/陈均(11·17)
“刘以鬯:世纪人生与文学”专辑(一)
诗人刘以鬯/ 陈国球(12·25)
南来者的本土思考/ 陈智德(12·31)
刘以鬯在港台意识流小说推广的一段公案/ 须文蔚(12·36)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都是女人惹的祸?/ 商昌宝(12·41)
【经典重读】(期·页)
《诗经》专栏
《诗经·周南·樛木》解读/刘毓庆(01·30)
中国最早的儿歌:《诗经·周南·螽斯》解读 /刘毓庆(02·24)
千古喜庆贺嫁诗:《诗经·周南·桃夭》赏读/刘毓庆(03·30)
《周南·芣苢》:不经雕琢的天籁之音/刘毓庆(04·24)
《汉广》:汉水恋歌/刘毓庆(05·29)
《汝坟》:夫妻伤别之祖/刘毓庆(06·33)
《麟之趾》:纳征之歌/刘毓庆(07·19)
《关雎》的礼乐和仪式(上)/黄震云(08·19)
《关雎》的礼乐和仪式(下)/黄震云(09·22)
《鹊巢》:好美一个家(上)/刘毓庆(10·24)
《鹊巢》:好美一个家(下)/刘毓庆(11·22)
《红楼梦》专栏
贾宝玉结局之谜(上)/梁归智(01·36)
贾宝玉结局之谜(下)/梁归智(02·31)
林黛玉结局之谜/梁归智(03·37)
薛宝钗结局之谜/梁归智(04·33)
贾元春结局之谜/梁归智(05·37)
贾探春结局之谜/梁归智(06·43)
史湘云结局之谜/梁归智(07·24)
妙玉、秦可卿结局之谜/梁归智(08·23)
贾迎春、贾惜春结局之谜/梁归智(09·26)
王熙凤、贾巧姐结局之谜/梁归智(10·28)
李纨和贾兰结局之谜/梁归智(11·26)
香菱花袭人结局之谜/ 梁归智(12·44)
诗歌欣赏与诗歌疗法
时间的玫瑰而非时代的月季(上)/王珂(01·41)
时间的玫瑰而非时代的月季(下)/王珂(02·40)
一首给人幸福的抒情政治诗(上)/王珂(03·46)
沈伯俊读《三国》(上)/沈伯俊(02·36)
沈伯俊读《三国》(下)/沈伯俊(03·42)
老子的祸福论及其“十六字心法”/谢清果(09·31)
【精神肖像】
“耻作文士”的不快与悲剧/钟书林(01·47)
卫聚贤:用统计法做古史研究/董大中(01·52)
余光中纪念小辑
敬悼余光中,兼忆蔡思果/王洞(02·47)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张凤(02·50)
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李辉(03·54)
近距离的张仃老师/张世彦(03·61)
“生命的学问”与“学问的生命”/郭齐勇(04·38)
陈国球:文学作为对抗黑暗之光/许建业(04·45)
这样的战士——张仃心中的鲁迅/李兆忠(05·42)
追忆刘述先老师/郑宗义(05·48)
潮起潮落,蒋梦麟回家/李辉(06·46)
“痴气”的“书癖”与超然的哲人(上)/田建民(06·52)
《韩非子》中的孔子(上)/高专诚(07·29)
“痴气”的“书癖”与超然的哲人(下)/田建民(07·34)
《韩非子》中的孔子(中)/高专诚(08·27)
章学诚的“loser宣言”/桥东里(08·33)
《韩非子》中的孔子(下)/高专诚(09·34)
彩云散兮——汪曾祺与杨毓珉/段春娟(09·39)
“师者”莫砺锋先生/徐涛(10·33)
立乎其大——浅谈方勇教授之治学/刘思禾(10·37)
东亚启示录——丰子恺与日本(上)/李兆忠(11·30)
东亚启示录——丰子恺与日本(下)/ 李兆忠(12·48)
他承担了作为人的责任/祝凤鸣(11·37)
王国维:“一池清水”与“胜利的微笑”/ 刘克敌(12·56)
【诗词之旅】(期·页)
世家原自重文章(上)/李元洛(01·58)
世家原自重文章(中)/李元洛(02·53)
世家原自重文章(下)/李元洛(03·66)
关于格言诗/庄晓明(01·64)
唐诗辩证二题/徐景洲(01·70)
陶诗温故五题/顾农(02·59)
超现实新诗创作(上)/屠岸(03·73)
超现实新诗创作(下)/屠岸(04·49)
他把一首诗看作一件不完美之物/亨利·莱曼 柳向阳 译(03·82)
无限的循环与永恒的流逝/程水金(04·65)
晚潮与落霞——清诗漫谈(上)/李元洛(05·50)
晚潮与落霞——清诗漫谈(中)/李元洛(06·57)
晚潮与落霞——清诗漫谈(下)/李元洛(07·41)
诗的妙悟/曹胜高(08·36)
现代与后现代诗歌的美学探讨/陈明远(08·43)
承续、吸纳、革新/黄永健(08·57)
唐宋词中的爱情世界(上)/王兆鹏(10·44)
唐宋词中的爱情世界(下)/王兆鹏(11·40)
试析昌耀与张枣诗歌语言的异同/肖学周(11·46)
诗歌欣赏与诗歌疗法
一首给人幸福的抒情政治诗(中)/王珂(04·55)
一首给人幸福的抒情政治诗(下)/王珂(05·54)
在诗与爱中幸福地长寿(上)/王珂(06·65)
在诗与爱中幸福地长寿(中)/王珂(07·46)
在诗与爱中幸福地长寿(下)/王珂(08·49)
一首兼顾个人家国的乡愁型诗疗诗(上) /王珂(09·44)
一首兼顾个人家国的乡愁型诗疗诗(中) /王珂(10·50)
一首兼顾个人家国的乡愁型诗疗诗(下) /王珂(11·49)
唤醒爱心、培养自信的亲情诗疗诗/王珂(12·60)
【文坛新气象】(期·页)
香港文学研究专栏
香港文学研究已成气候/赵稀方(03·85)
陈冠中:我们这一代香港人/赵稀方(04·74)
也斯:《后殖民食物与爱情》/赵稀方(05·62)
世纪刘以鬯/赵稀方(06·88)
施叔青的香港叙述/赵稀方(07·59)
城市经验与殖民反省/赵稀方(08·70)
“青春主义”的祭歌与赞歌/张灵(03·88)
变异与留真:深度叙述中的新提升/王学海(03·92)
“西马”视域下的赵树理研究/董大中(04·68)
小品余韵,竹简精神/楚些(05·66)
生命的繁衍死亡的坦然/杨剑龙(05·69)
透过天地万象探寻人性(上)/王雪瑛(05·71)
透过天地万象探寻人性(下) /王雪瑛 赵丽宏(06·84)
新书序跋
沈家庄诗词集《三支翅膀》序/林楠(07·61)
人人、时时、事事可以审美/薛富兴(07·64)
新书摘
对赴台皖籍作家的探寻/陈骏涛(08·63)
“家”在何方:赴台皖籍作家的心结/朱育颖(08·65)
【作家在线】(期·页)
张翎研究小辑
“疾风”知“劲草”/孙良好(01·73)
张翎新作《劳燕》叙事学研究/花宏艳(01·77)
通往玉壶的路/张翎(01·81)
素描张翎/陈瑞琳(01·84)
夏商评论小辑
妖娆地展现弱势群体/陈晓明(02·64)
“岛屿”的寓言/郜元宝(02·66)
悲剧的幻灭/阎晶明(02·67)
异质性的“上海生活”经验/蔡家园(02·70)
我心中真正的祖国,是母语/朱燕玲(02·72)
陈浩泉研究小辑
“原乡与新土”及“离散与皈依” /许秀云 范军(05·75)
新移民启示录/赵志忠(05·79)
从无根浮萍到落地生根/陈浩泉(05·82)
傅菲研究小辑
以生命意识构建乡村史/胡颖峰(06·73)
长卷式的乡村写作/庞培(06·78)
生命气场是散文的第一要素/傅菲(06·80)
周伟研究小辑
大地上的乡愁与殇痛/胡良桂(07·66)
谁还记得乡村的风景/李晓虹(07·70)
关于散文的两封信/周伟(07·72)
薛忆沩“文学三十年”专辑
飞得更远——薛忆沩写作三十年/林岗(08·74)
对话与驳诘:关于人活着的意义/汤奇云(08·78)
个人在“空巢”中的困境/冯新平(08·84)
“从一而终”的痴迷——薛忆沩访谈/冯科臣(08·87)
沈宁研究小辑
读《唢呐烟尘》/赵淑敏(09·76)
沈宁,为历史作证/陈瑞琳(09·79)
海娆《早安重庆》研究小辑
小人物的平凡世界和日常忧虑/林楠(10·75)
城市别一影观的忘忧晨歌/杨治宜(10·79)
我的远离与回归/海娆(10·80)
陶然研究小辑
“诗学”陶然/陈瑞琳(11·69)
“原型”与“还原”:陶然的首篇小说《冬夜》/黄维梁(11·72)
风吹一炉火,锤打万点金/施友朋(11·75)
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专题
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 何镇邦(12·69)
叶炜乡土小说的“复杂化”叙事/ 邓威 郝敬波(12·70)
“中间代写作”的精神走向/ 叶炜(12·75)
【学界新声】(期·页)
“闽派批评”:中国当代文坛的“引擎”/吴子林(01·87)
“莎士比亚剧作”是基于中国文化及文学的伪造(上)/林鹏 诸玄识 董并生(01·94)
“莎士比亚剧作”是基于中国文化及文学的伪造(下)/林鹏 诸玄识 董并生(02·106)
曲笔与《左传》的冷峻诙谐笔调/傅道彬(02·111)
名单、劳动与节庆日:《辛德勒的名单》的文化解读/张一玮(09·62)
体大虑周,兴寄遥深/刘强(09·70)
台湾莎学视角论傅新译“莎士比亚戏剧”与新“傅莎学”/陈淑芬(10·94)
“中国风”影响下重塑的经典(上)/林鹏 诸玄识 董并生(10·102)
“男子作闺音”之辨/朱郁文(11·98)
“中国风”影响下重塑的经典(下)/林鹏 诸玄识 董并生(11·104)
【文本细读】(期·页)
超越情怀与纯净之美/蒋登科(06·91)
守望,抵达抑或出发/王涘海(06·95)
通往成熟的写作/党文亭 赵勇(06·97)
《牡丹亭·寻梦》疑难三则新解与《标目》一则辨正/金志仁(07·90)
乡村遗存的两种文学书写/黄桂元(07·97)
身体历史的一场火焰叙事/贾柯(07·101)
形如水味如诗的沈从文小说语言(上) /周思源(09·51)
一个思考者的行迹:《老残游记》思想小说论/朱焱炜(09·56)
形如水味如诗的沈从文小说语言(下) /周思源(10·59)
在“听”中体验生命/陈文颖(10·63)
写出“一地瓷的碎片年代”/杨剑龙(10·67)
拯救爱情的艺术典范/张川平(10·70)
“高粱”为什么这样红/张志忠(11·58)
劳动理想主义的成与败/胡传吉(11·65)
【作品研究】(期·页)
鲁敏长篇小说《奔月》研究小辑
“逃离”症候及其诊疗/刘卫东(11·80)
生之戏:或卸或戴的社会角色面具/陈力君(11·82)
日常生活、出走与荷尔蒙“垂怜”/周敏(11·84)
奔:野马也,尘埃也/鲁敏(11·88)
【她视界】(期·页)
台湾女性文学论(上)/阎纯德(01·102)
用爱“缝合”被撕裂的家国之痛史记/戴小华 王红旗(01·110)
台湾女性文学论(下)/阎纯德(02·74)
项美静小辑
禅与诗:感性、智性与神性/刘强 项美静(02·82)
谈谈项美静的诗/刘强(02·85)
用“乡愁”记忆追寻人类精神生态流变(上)/方丽娜 王红旗(03·96)
在不幸的婚姻中体味幸福的真谛/毕光明(03·103)
与张惠雯相遇/陈瑞琳(03·108)
用“乡愁”记忆追寻人类精神生态流变(下)/方丽娜 王红旗(04·77)
镜像与隐喻:东方叙事的魅力/安裴智(04·83)
海外华文在场研究 陈谦专辑
洞察新一代硅谷人的命运与挣扎/阙维杭(05·84)
断翅方识沧桑道/江少川(05·87)
短篇的重量与魅力/江帆(05·89)
陈谦:意外的小说家/陈瑞琳(05·92)
张翎研究小辑
以“死魂灵”男性叙事书写战争废墟上崛起的女性传奇(上)/张翎 王红旗(06·99)
以“死魂灵”男性叙事书写战争废墟上崛起的女性传奇(下)/张翎 王红旗(07·75)
阵痛、物语与劳燕的流年/江岚(06·104)
《台湾女性文学史》里的女性意识与文化变迁/周海琳(06·109)
胡仄佳研究小辑
胡仄佳的“3D”散文/何学威(07·82)
追寻精神家园/郝志达(07·84)
胡仄佳:送你一片海/陈瑞琳(07·86)
在“第二故乡”时空下,重构中西文化的融合之境(上)/刘瑛 王红旗(08·90)
有温度有深度的写作/许爱珠(08·96)
在“第二故乡”时空下,重构中西文化的融合之境(下)/刘瑛 王红旗(09·84)
女性人本之爱历史的现代性重构(上) /王红旗(10·84)
女性人本之爱历史的现代性重构(下) /王红旗(11·90)
【语文讲堂】(期·页)
教学空间与阅读的技艺(下)/毛尖 汪涌豪 陈恒 袁筱一
倪文尖 朱康 田雷(02·88)
《鸿门宴》有关叙事情节的再梳理/吴礼明(02·95)
文体意识:文学阅读教学的专业保障 /叶继奋(03·116)
啖蜜则中边皆澈/郭斌(03·122)
曹操《蒿里行》发覆/张德付(04·89)
说周邦彦词三首/顾农(04·92)
当前语文阅读教育中“高耗低效”乱象/张心科(05·108)
误读《论语》多少年/刘强(05·112)
情志独特的“种菜诗”/缪克(05·118)
《骆驼祥子》:老舍的巅峰/范亦豪(06·114)
本乎天籁,发为性情/戴健(06·118)
“骑桶者”飞往何方?/曾艳兵(07·112)
《鸟》的语词、语象和语境的辨析/刘真福(07·116)
就死成仁杀身报国/高益荣(07·116)
“对克”条件下的孝道/梁月昌(09·91)
悲剧·典型人物·启示/陆岩军(09·100)
说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蒋寅(09·104)
说乐府诗三题/顾农(10·110)
情深只因伤离别/于泽元(10·114)
谈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体验的发生/ 叶继奋(12·81)
“部编本教材”新增篇目鉴赏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最后一课”/黄震云(11·113)
诸葛亮《诫子书》“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内涵辨/吴怀东(11·117)
故事讲千年,试解其中味?/ 黄震云(12·87)
【当代新青年】(期·页)
新世代小说:向经典出发 第一辑:王苏辛
寻找文学地图的写作者/骆同彦(01·117)
练习面对自己的能力/王苏辛(01·120)
新世代小说·李唐小辑
先锋的与浪漫的/樊迎春(02·101)
我希望写作是真诚的/李唐(02·104)
新世代小说·庞羽小辑
寒冷的炉火/周卫彬(03·111)
烹煮月色的人/庞羽(03·114)
本期人物·周朝军
回归古典与民间的“先锋”/管季(04·95)
浩然天地之间,一个浮想联翩的无聊孩子/周朝军(04·101)
新世代小说·张春莹小辑
是也语言,非也语言/唐诗人(05·95)
小说的唯心与不唯心/张春莹(05·97)
新世代小说·鬼鱼小辑
“乡村写意”与“虚构之城”/朱凌(06·123)
我一直生活在虚构中的兰州/鬼鱼(06·126)
新世代小说·丁颜小辑
平淡表象下的隐痛/徐威(07·106)
写作如静悟/丁颜(07·110)
新世代小说·周燊小辑
关于周燊的“印象派”/马兵(08·102)
在却步中为时间收尸/周燊(08·105)
新世代小说·郑在欢小辑
苦弱者的退散/郑斯扬(09·106)
天桥上有卖艺的/郑在欢(09·109)
新世代小说·重木小辑
时间体验中的自我追寻/许陈颖(10·89)
纳喀索斯的深渊/重木(10·92)
新世代小说·甄明哲小辑
一代人的精神突围/孙生民(11·120)
小说是能容人的宇宙/甄明哲(11·124)
新世代小说·杨知寒小辑
纵欲的轻盈和迷惑的沉重/ 杨红(12·102)
创作谈:一只恶鼠/ 杨知寒(12·105)
青年说:古典的回响与未来的文学
《孟子》的读法/张定浩(01·122)
童观与窥观/黄德海(04·104)
信息爆炸时代的奇观营造者/李松睿(04·108)
十三经读本和注疏体例略观/霍香结(05·99)
科普,或文学的幻想与现实/徐刚(05·10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故事/丛治辰(08·107)
拉直的地平线/赵柔柔(08·112)
关于“70 后”“80 后”文学的对话/ 宋嵩 刘大先 李丹 等(12·92)
吉象系列图式的审美诉求与笔墨构想/ 赵际滦(12·128)
【百家茶座】(期·页)
演讲体散文
《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中)/孙绍振(01·125)
《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下) /孙绍振(02·118)
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上)/孙绍振(03·125)
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中)/孙绍振(04·117)
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下)/孙绍振(05·121)
《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上)/孙绍振(06·129)
《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中)/孙绍振(07·119)
《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下)/孙绍振(08·119)
苏东坡的伟大与风流(上)/孙绍振(09·112)
银幕档案:吕班电影创作巡礼(一)/陈墨(01·130)
银幕档案:吕班电影创作巡礼(二)/陈墨(02·125)
银幕档案:吕班电影创作巡礼(三)/陈墨(03·133)
银幕档案:吕班电影创作巡礼(四)/陈墨(04·127)
银幕档案:吕班电影创作巡礼(五)/陈墨(05·131)
学人读书自述
我的读书与研究/耿云志(02·130)
阅读有时:我的读书杂忆/陈心想(04·138)
我的阅读简史/赵杏根(07·137)
通过阅读,找到最“佳”/ 张守涛(12·125)
一口气:以《平原》为方法/毛尖(01·135)
从高密东北乡寻思“高密东北乡”/黄开发(01·137)
旷野呼号——梁雄德其人其画/倪军(01·141)
电影与文学的平衡/曹胜高(02·138)
万千气象意味生/袁耕(02·142)
一股贱劲(外三篇)/韩羽(03·138)
杏仁粉和烤鳗鱼:《租界》六问/毛尖(03·141)
悦动的旋律/马良书(03·143)
门外谈中国画的创新/邓晓芒(04·124)
古典方法、现代意识与史家情怀/王小妮(04·132)
隽永的诗意/韩朝(04·142)
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上)/莫砺锋(05·127)
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下)/莫砺锋(06·138)
张大春的春/毛尖(05·134)
“雪月花时最思友”/刘克敌(05·136)
周作人与日本人的“心中”及“情死”/魏丽敏(05·139)
彩墨共舞、意趣共融/赵雪(05·142)
一曲高腔——读赵际滦的画/韩朝(06·142)
赵际滦画赋/王一舸(06·143)
时代需要蓝博洲:读《幌马车之歌》/毛尖(07·129)
无中生有的宇宙(上)/张石山(07·131)
建构与生成/蔡劲松(07·140)
鲁迅与萧军关系新论/张姣(08·124)
《兰花草》的前世今生/张宗刚(08·129)
雷行田、天文出/王文彬(08·132)
魔都一层痂:谈《八部半》/毛尖(09·120)
三十年前的通信/焦宝(09·122)
从魏元拓跋元氏看中华文化的同化力 /杜学文(09·130)
做足文化:旅游城市电视节目的新探索/张明芳 樊邦英(09·137)
心象与哲韵/张延风(09·141)
“破形”之美/柳宗悦王向远(10·118)
会意何妨片羽/韩羽(10·125)
写生杂谈/周京新(10·127)
二十世纪的工艺:读王安忆新作/毛尖(11·126)
在思想撞击中的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 /程亚林(11·128)
从《山水日记》到《墨像》/黄思琦(11·134)
学术相声
我们今天怎样做写作老师/ 古远清(12·107)
古远清的笑声和相声/ 胡德才(12·115)
抒情传统与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刘 艳(12·117)
【读书论道】(期·页)
无中生有的宇宙(下)/张石山(08·134)
千秋青史一片丹心/李小白(08·140)
“存在”的晦暗与光焰/彭小燕(10·129)
打开“十七年”小说的重要“枢纽”/段崇轩(10·136)
一方地域的历史文化巡礼/侯文宜(10·141)
荀子:三晋雄才,旷世大儒/谢耀亭(11·136)
“写出自己的远方”/计红芳(11·139)
边缘人的爱欲与尊严/ 毕光明(12·130)
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史诗”式写法 / 朱永富(12·132)
【编 读】(期·页)
第二届“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获奖名单(07·142)
讲讲“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 (09·143)
《名作欣赏》2019 年征稿启事 (12·136)
【编读互动】(期·页)
读者来信(01·143)
【编辑手记】(期·页)
文字的担当/得一(01·144)
一本人文杂志的“通识”使命/杜碧媛(02·144)
谈一场“恋爱”/得一(03·144)
逆行/杜碧媛(04·144)
文字比肉身更长久/得一(05·144)
书意知否/杜碧媛(06·144)
取悦“影子”/得一(07·144)
其人,其文/张玲玲(08·144)
绘事后素/杜碧媛(09·144)
理想读者/得一(10·144)
除“芜”/张玲玲(11·144)
解语/杜碧媛(12·137)
【中插】(期)
梁雄德 画作(01)
田卫平 油画(02)
杨大飞 国画(03)
孙志钧 国画(04)
袁运甫 国画(05)
赵际滦 国画(06)
冯秋子 国画(07)
魏立刚 书象艺术(08)
陈建中 油画(09)
周京新 国画(10)
韩 朝 国画(11)
赵际滦 国画(12)
【别册】(期)
师者仁心 童庆炳(1)
明月入怀 降大任(2)
守夜 王富仁(3)
一代风华 范伯群(4)
文学史家 洪子诚(5)
论文衡史四十载 夏晓虹(6)
午后·蝉 陈思和(7)
诗与史 程光炜(8)
散淡人生 钱谷融(9)
唐情宋意润平生 莫砺锋(10)
解诗求是 孙玉石(11)
近视与远望 王晓明(12)
《名作欣赏》上旬2018年总目录(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