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触摸乡愁

2018-03-10 05:15何春梅
新城乡 2018年2期
关键词:乡贤城镇化城乡

何春梅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纲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在此背景下,馮俊锋先生以历史的纵深感,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写作了《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一书。

作为国内首部乡村振兴专著,这本书注重现实理论与个案实证研究,并对现实政策走向进行了多维度解读。在把握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的内在联系上,重点着墨于新型城镇化如何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实现与乡村治理的良性互动。在理论研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几个层面,梳理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治理乡村的路径。

“官方”与“民间”,“乡村”与“国家”,一直是社会治理与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论域,作者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对乡村治理进行了梳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乡村,加剧了乡村社会分层,增加了乡村组织冲突,使乡村精英流失,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但新型城镇化又是农民市民化、农民融入城市的最佳途径。在城乡关系重塑的背景下,农民大规模持续涌入城市这是现阶段的基本事实,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作者注重用“全球化”语境考察中国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功用。在作者看来,城市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步入关键期,许多“城市病”遗留问题层出不穷,亟需破解。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甚至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华文化的最新论述,也是党的文献对新乡贤在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方面最重大的论述。作者还强调借力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治理,提出与传统“乡绅治村”不同,当下提倡的“新乡贤”是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借力”“借智”举措,冀德才兼备的“新乡贤”引领中国农村走向“善治”。

《乡村振兴与中国乡村治理》既有理论上的深层次探讨,也有对现实问题提出的破解之策。作者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困境、就地城镇化等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解决好城镇化后农民耕地保护、垃圾与治污、生活保障、民主权利、城市融入等现实问题,建立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还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地问答了中国乡村治理何去何从,乡村何以振兴等问题。作者认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生活方式、产业布局、就业模式、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乃至思维方式的全面转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贤城镇化城乡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城乡涌动创业潮
南安乡贤再发力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