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彭月才
世界上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文化的维系和引领,同时也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格。党史文化的内涵,是指党的历史在文化领域里的文化表现、文化成果和文化诠释,归属于文化范畴。从外延上看,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奋斗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生产能力与生产的产品,都应属于党史文化范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是先进思想文化的觉醒者、先进理论的创造者,在长期艰辛探索和奋进历程中孕育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魅力的党史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一、党史文化具有涵养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的历史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属于精神层面的创造成果,与党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党史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养料和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史文化的思想灵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党史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中国共产党的这97年,是不断顺应时代特征,根据客观形势变化提出新理论新政策,推动历史前进的97年。首先,我们党从一诞生就高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并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重大问题。其次,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我们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际上也是文化问题),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再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大趋势,顺应人民新期待,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再一次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党史文化是我们党的历史根基和永久记忆,它记载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经济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成果,展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理論依据和事实支撑。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当前一些信仰不够坚定的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依旧占有一定市场。他们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根本原因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党史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昭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开辟了通向客观真理的道路。列宁说:“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它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二、党史文化具有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功能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文化的政治属性表现为阶级性,是为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服务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史文化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以文化人、资政育人,推进党的建设,是党史文化的重要功能。首先,党史文化是党的事业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厚力量。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4]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优于其他政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引领性作用,代表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纯洁性。1945年2月,毛泽东在《时局问题及其他》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全国取得胜利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5]。纯洁性是共产党千锤百炼的优秀品格,其中思想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回望在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敢于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支撑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奋勇拼搏的,正是伟大信仰和坚定信念。党史文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直接来源,我们党只有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次,党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是锤炼和提升党性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坚盾利器。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和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方志敏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培养了苏维埃民主、创造、进步、刻苦、自我批评等五种精神;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可被捕时敌人仅从他身上搜到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堪称“清贫”和创造的楷模。培养和造就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就要充分发挥党史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以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endprint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也是长期的,极为复杂和严峻的。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偉大工程,是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党史文化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境界,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和发展党史文化,从中汲取历代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动力和开拓奋进的智慧,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三、党史文化具有培育和引领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功能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和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流文化,具备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实现了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党史文化是以党的光辉历史为基础的文化,既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担负着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史文化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党史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和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这97年,党史文化一直担当着弘扬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角色,展现了其诸多优秀特质。首先,党史文化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他们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干。例如,五四时期号称“北李南陈、两颗星辰”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接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是当时“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中国的最觉悟分子”,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在长期的艰辛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三次党的历史性理论新创造)为指导,引领党的事业发展方向,凝聚奋斗进取的力量,不断开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其次,党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坚强支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承载着救国、兴国、强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党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再次,党史文化是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党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规章制度、体制机制中,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遗址遗迹、党史人物的遗著遗物和档案文献中,更体现在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革命精神中。凭借其独特的政治思想优势,党史文化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标杆。
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西方反华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反思历史”“范式转换”“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旗号歪曲历史、消解革命,一些人甚至公开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嘲笑革命先烈、调侃人民领袖、歌颂反动统治。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前提,存在于各种文化的内核之中。党史文化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承载和滋补,是我们党在世界意识形态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大力宣传党史文化,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党史文化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植根的沃土,是党史文化的底蕴;党史文化这97年的创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主体与核心。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6]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7年伟大实践中,党史文化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首先,党史文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人类理想社会蓝图构建的传承和发展。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自孔子、孟子直到康有为一以贯之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他们主张天下为公、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安定和谐、高度福利化,极富浪漫空想色彩。党史文化传承和科学发展了这一点,党的最高纲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并摒弃了空想主义的一面,指出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是其实现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次,党史文化体现了对儒家“修齐治平”、改造社会政治担当的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注重“修身齐家”“仁者爱人”,更强调“治国平天下”,做一个担当天下兴亡的圣人,以达“天下善治”为终极目标,政治旨趣十分强烈。党史文化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吸收儒家文化,树立起改造社会的担当精神,强调无产阶级必须以争取一切劳动人民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为使命。在注重个人修养塑造的同时,我们党要求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在为人民谋福祉中改造社会、解放自己。再次,党史文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的永恒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中,持续以新的形态展现出来。在革命年代,共产党人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共产党人铸就了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铸就了抗洪精神、创新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彰显出党史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造的特质,把优秀中华文化大大向前推进。endprint
文化认同,是国家政权、天下社稷和民族命运的根基。可是,自近代西学向中国传播以来,文化虚无主义也大举入侵。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突出,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初以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亦余绪不绝,危害极大。文化虚无主义举着“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旗号,本质是妄图以西方文化取代本民族文化,以消解中华民族创造辉煌文化认同为目的的文化侵略。回想20世纪30年代左右,日本侵略者曾以疯狂的速度向我国东北输入殖民文化,戏剧舞蹈小说电影绘画无一幸免,文化真正沦陷。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无数先进知识分子并没有屈服,反而成为“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勇者,用自己的文化坚守、文化使命、文化担当向世人证明,国破山河在,与山河同在的还有文化,还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党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宣传,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五、党史文化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功能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党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中华文化提到新的更高的阶段,而且也给世界文化以极大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夺目。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既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要有广阔的文化胸怀,积极融入和引领全球文化主流。党史文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文化普世价值。首先,党史文化是世界先进文化花园中盛开的奇葩,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一部长征史,不仅仅是抗争和探索史,更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人民创造美的历史;一部人民军队史,不仅仅是战争和英雄史,更是无数热血儿女用生命和青春书写的壮丽画卷;一部党的历史,不仅仅是革命和建设史,更是历代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中的昂然风姿。党史文化的创造,大大丰富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人民。党史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一个响亮品牌。一方面,通过党史题材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节”、影视歌舞剧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电影等“新媒体”方式,提高党史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和受众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大型党史文化展览和开发红色旅游,打造党史文化经典品牌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仅2016年第一季度入境游客达67.24万人次,同比增长94.34%[7]。红色旅游正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日益成为入境游客的一个重要选择。其次,党史文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题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这97年,是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97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谋求人民解放和群众利益为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长期成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根本工作路线。同时,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无数鲜血和汗水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崭新的人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赞誉。国际社会了解、学习中国减贫经验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中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方略将为全球更有效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在为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它将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在一起,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智慧,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中国梦世界梦的重要指针,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以历史为纵轴,以世界为横轴,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走进新时代。不断挖掘党史文化的精神宝藏,大力促进党史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让党史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
[2]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104页.
[3][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533—534页.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7]一季度,红色旅游春风正劲[N].中国旅游报,2016-04-25.
责任编辑 / 张荣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