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成“首骗”,消失的陈光标去哪儿了?

2018-03-10 19:20
财富商机 2018年3期
关键词:光标灵芝慈善

曾经以上头条为乐的标哥,为什么突然从大众眼前消失了?

好久没有陈光标的消息了。网上搜索他最近的消息,首先推荐的搜索是“2017年陈光标去哪儿了”。不知不觉间,这位几乎以“上头条”为乐的企业家,竟然消声灭迹了整整一年。

陈光标最后的现身停留在2016年九月的发布会,在当时,他刚刚被《财新周刊》刊文曝出“慈善数字注水、靠倒卖拆迁项目赚钱,涉嫌围标、违规转包,拿着跟领导的合影骗捐款、骗头衔、骗项目……”

文章发布以后的第三天,陈光标召开了发布会,回应了关于“首善”还是“首骗”、切胃减肥、私刻公章用于投标和做奖状等一系列问题。在现场,标哥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曾经的志得意满荡然无存。

在被财新周刊曝光以前,陈光标一直是媒体的宠儿。自2008年开始,他就频繁地出现在新闻版面之上。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种种慈善的举动。更是因为他近乎夸张的行为所带来的新闻性。

众人追逐他的新闻,就如同饿狼追逐血腥气,标哥种种夸张的“善举”,早已超出了慈善的范围,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趣闻。当然,标哥对于这种关注乐此不疲,所以他怪招频出,屡屡夺人眼球。

不过,存在即合理,有果必有因。标哥突然开始的行为艺术,除去其内心被關注的渴望,其实不乏其商业上的考量。

少小印记

2008年7月20日,陈光标应邀来到北京大学作报告。台下近千名学子,主邀方给陈光标的要求是煽情、丰富、动人,希望他现身说法,给这群具有传统批判精神的精英们“上一课”。

原本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最终缩水成了半个小时,面对依旧还有些伤感的学子,陈光标决定跟他们做一个游戏。他伸出一个指头:“这是几?”台下异口同声:“一!”他摊开手指:“这是几?”“五!”他蓦地握紧拳头:“我伸出一个手指,又张开一个手掌,这意味着什么?”台下顿时沉默。未久,一个热血而有些冲动的学生站了起来:“你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指头的力量很小,但整个手指的力量联合起来,力量就会无穷大,这就如我们在灾难中爆发出来的民族团结精神。”

掌声顿然响起,不过陈光标似乎对答案并不满意:“还能想到什么呢?”一片哑然。“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这是一块钱?五块钱?”学子们愕然。“其实我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作为商人,要想到钱,要把一块钱变成五块钱。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又需明白,有了钱的时候,就要去帮助别人,每个指头捐一点钱出来,联合起来,这又是另一股强大的力量,当然,你还应看到,其实这都是在一只手上紧紧相连的事情。”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他的确是个赚钱的高手,又是个回报社会的楷模,当然,他认为,这一切有赖于他少小的经历——

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与安徽交界且以“贫困”闻名的地方,对贫困最直接的感受在陈光标童年的记忆里有两件事:一是打从生下来起,直到10岁之前,几乎没有吃过肉;其次,他家里兄弟姐妹5个,两岁那年,碗里的稀饭突然多了一点,后来才知道,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先后饿死。

直到现在,他对贫困都有种恐惧的阴影,童年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便是能吃上一顿饱饭,他特别羡慕县城那些人过着“大摇大摆的生活”,毕生的愿望也简单地归结为几个字:养活自己。

为了挣足1块8毛钱的学费,10岁的陈光标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商业实践”:拿两个小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然后挑到离家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守株待兔地等待着那些走渴了的路人来喝。

然而就是这种放学间隙从事的小生意中,初次经商的陈光标找到了商业的乐趣。别人的凉水摊一分钱一碗,要想多喝就得加钱。他则搞起了差异化经营,“一分钱随便喝”。他的生意总比其他人好,一个中午通常能挣个两三毛钱,而这几乎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

多年之后陈光标回忆,一个人在童年的经验和经历,往往会成为其日后行事的固有习惯。对于这段卖凉水的记忆,他的总结是,要想挣更多的钱,就不能太计较得失,要懂得让更多的利;其次,要对人友善真诚,奇迹才能发生。他举例,在他为一位走得筋疲力尽的老师端上三碗凉水、并压根没想过要收人家钱的时候,这位老师执意给了他两毛钱,并勉励他好好学习。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让他睡着了都笑醒好几次,至今充满了感动。

十三岁那年暑假,陈光标又开始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不过冰棒生意“惨遭失败”,面对那些围住不走眼巴巴望着冰桶的小孩,他只得把冰棒拱手送人,赢了名声却赔了本钱。而后,他又做起贩粮的买卖,每隔一周用拖拉机满载着收来的粮食“突突”地开到县城去卖,“一次能挣个300多元钱”。17岁那年暑假结束,个子还不到一米六的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他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而后他又有了认识“诚信”的人生第一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个外乡人合伙做棉鞋生意。全部的家当3万元货款打过去,货发过来了,才发现鞋底是用硬纸板糊的,根本卖不出去,他在众人的指责和深深的自责中血本无归。

好在他没有被吓倒,几天之后,他又重新操起了老本行贩粮的生意。家乡的老百姓都很相信他,给了他一个机会,“卖了再给钱,咱信得过你”。他在一个小学作业本上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字——诚信。多年以后,回想起这段往事时,他依旧眼含泪水,情不自禁。

1985年,17岁的陈光标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从此离乡。

30岁前的“两桶金”

农村子弟陈光标一下子喜欢上了南京这个城市。大学里他所学的专业是针灸推拿,其后的愿望也改为好好做个医生,救死扶伤。毕业之后,他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每个月几百块钱,两三个人挤住在公家分配的集体宿舍里,不用担心前途,不用担心生计,外人都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工作也就是简单地两点一线。”

虽然有了在家乡人看起来很有面子的城里人身份和还算体面的工作,陈光标很快便发现,自己并不能适应这种温吞的节奏,“有种被囚禁的感觉,很想出来换换气”。还有一个原因,他认为,做惯了老板也经历过赚钱乐趣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后,他断然离职,“扑通”下海。endprint

他很快为莽撞付出了代价。在没有选好做什么之前,他每天唯一的事情便是从南京的新街口到夫子庙走两圈,累了,回到租来的地下室倒头便睡。“钱包逐渐干瘪、心情日益低落”,剩下只有给自己“精神胜利式”地打气,“永远不要放弃,死也要死在外头”,一晃就是一年多。

1995年夏天,他依旧“流浪”在南京的街头找“商机”时,意外地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的仪器议论不停。这种名为耳穴疾病探测仪的东西只需把两个电极放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仪器简便小巧、携带方便,不过学医出身的陈光标不以为然,他觉得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想必在市场上会更受欢迎。

第二天,他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找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们,希望他们能对仪器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输入生理图像,患者能在显示器上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就行。”

出于商人的本能,陈光标给这个带了显示屏的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机”,并在第一时间申请了专利。

然后穷得“只剩下一腔理想”的他抱着样机摆起了地摊。他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白天,他在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走廊上;清晨,花两角钱到新百門前的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两个月以后,他又挣到1万多元。

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陈光标的“跨世纪家庭CT机”在租来的房子里算是正式投产。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在那个保健品横飞、市场上各种仪器包治百病的年代,几百元成本、8000多元售价的“跨世纪家庭CT机”生逢其时,简单的电视广告开路后,各地的市场应声打开。一个安徽五河县,就卖出了100多台。一年之内,他的第一桶金已经轻轻松松地达到1000多万元。

他的第二桶金同样有些暴利而“毫无技术含量”。1998年,陈光标去了一次山东泰安。泰安盛产灵芝,历史悠久。不过泰安的灵芝价格低廉,200元一公斤,在服用上也大多采用泡水熬药等方式饮用。虽然来泰安的目的是登泰山,不过陈光标又敏锐地洞察到了商机,“灵芝好是好,如果能将其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其后,他又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内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他的商业嗅觉再度发挥了作用,每公斤200元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一路看涨,达到2000多元。“灵芝事件”无疑又成了陈光标的得意之作,他开发的灵芝胶囊和灵芝口服液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甚至还找上门来,专门给他颁发了特殊津贴。

“所谓的商机就是市场的破绽,其实无处不在,那些以为创业就是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的想法,可谓大错特错。其实商业的改良比商业的创造要容易得多。”说这话的时候,账户上已经有了5000万元的陈光标,还差两个月才到30岁。

疯狂“首善”陈光标

2008年五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陈光标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企业家之一。他带领一支由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驰援灾区。据报道,“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这一善举使他一夜成名,2008年底,他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并当选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

没过多久,陈光标就将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广告设计、制作、发布、户外媒体代理、电视台广告代理。据熟悉陈光标的知情人士称,这一调整与陈光标结识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有关。

当时李东生已经离开中央电视台,但还在宣传系统担任要职。认识李东生后,陈光标就在工商资料的经营范围里加上了广告制作发布的内容。而这一转变,相距他在汶川地震中名声大噪,仅仅过去一个月。

也许汶川地震慈善的成功使陈光标的尝到了甜头,从那以后,标哥就走上了“基于人心,而又立于关系。”的慈善商业之路。

据《财新周刊》报道,陈光标通过自己的“首善”之名,获得了不少政商关系,为了分一杯羹,有不少人拿钱给他,让他帮忙做慈善。这其中,就包括已经因非法经营罪和行贿罪被捕入狱的“高铁一姐”丁书苗。以下是3位陈光标的朋友对其慈善商业评价:

1

一位拆迁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陈光标的慈善之名为他的公司带来了不少生意机会。基于中国“首善”的名号,很多地方政府都会给陈光标一个面子让其入围。当时汶川地震时他去公开散发现金给当地灾区群众,甚至贷款捐助的。这个新闻也有报道。新闻没报道的是,因为这个爆炸性慈善行为,政府把当年也就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拆除项目给了他。一下子就成了富翁。

2

一位熟悉陈光标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陈光标向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需要工程单子来救急:“因他是道德模范、中国‘首善,政府应不会任其陷入困境。”

3

一位熟识陈光标的拆迁行业人士称,陈光标从事慈善是名利双收,一笔漂亮的捐款可以拉近与地方政府领导的关系,基于陈光标在人脉和慈善的铺垫,获得地方政府项目就容易多了。一些大工程,陈光标也动用了普通竞争者无法企及的政府关系,这也导致其他竞争者纷纷铩羽而归。

为上头条去,辛酸有谁知?

2011年1月,陈光标来到新北市凭吊已故巨星邓丽君,现场献唱邓丽君名曲。他表情沉痛,如丧考妣。很快,这条新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轶事。

这件事情也成为陈光标的慈善行为走向“娱乐化”的开端。如果说在这之前的慈善行为稍显高调,那么他此后的一系列行为,就可以用他在冰桶挑战作假被揭穿以后的回应完美概括,堪称“行为艺术”。

2011年是陈光标的“行为艺术元年”,在那一年,他在邓丽君墓前献过唱、扮过“雷锋”亮相,在“中国城市无车日”砸大奔买自行车,在毕节开过个人演唱会。人们对他的“行为艺术”或笑或骂,却从没有去了解过,他疯狂上头条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标灵芝慈善
对灵芝有哪些认识误区
被误读的“千年灵芝”
被误读的“千年灵芝”
陈光标 遭遇质疑
灵芝霜下秀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陈光标吃剩饭倒了谁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