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春
患者张先生,68岁,吸烟40余年;患高血压20余年,收缩压最高220毫米汞柱;患糖尿病10余年。2个月前他突然出现左侧手脚无力、活动障碍,嘴角向左侧歪斜,10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患者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住入院,住院医师仔细查体发现,患者左侧颈动脉搏动尚可,右侧颈动脉搏动减弱,听诊器听诊闻及吹风样杂音。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CT血管重建(CTA)检查,诊断为右侧颈动脉狭窄。进一步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颈动脉狭窄率75%。随后在颈丛麻醉下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
据统计,成人的大脑每分钟需要50~60毫升氧气,75~100毫克葡萄糖的能量供给。维持这样的需求,每分钟需有750~1 000毫升的血液流经大脑,正常情况下约85%来自颈动脉。颈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右各一条,称作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又细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支。其中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液和氧气,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應血液和氧气。
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处。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腔宽大,加之颅内动脉血管阻力较低,血流缓慢,血液在此处很容易形成涡流,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狭窄危害不可小觑
颈动脉狭窄,一方面是管腔不光滑,易形成栓子,脱落后跑到远端形成栓塞,引起脑梗死;二是管腔狭窄,血流不足,脑组织缺血,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引起脑梗死甚至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大类。有症状颈动脉狭窄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⑴脑部缺血:可有耳鸣、眩晕、视物模糊、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⑵短暂性脑缺血:即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头昏目眩,一侧眼暂时性发黑,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或一侧肢体无力,持物不稳,口角歪斜等,常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⑶缺血性脑卒中:可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缺失的症状,更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动脉处可闻及血管杂音。但这类患者却是“高危病变”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卒中事件的发生。
人到中年,给颈动脉做个超声
颈动脉狭窄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男性。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75%,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五年内的可能性为30%~75%;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一年内将有26%~28%发生中风。
判断颈动脉狭窄,临床上有无创与有创两种检查方法。无创检查常用颈动脉超声,如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还有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MRA)及CT血管造影成像(CTA)。其中超声检查颈动脉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常用作人群普查。如超声检查有问题,再进一步做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是用来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金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分内科和手术两种方式。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其中包括口服降脂药物,它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的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来防止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介入手术。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