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
该展览从主题、展陈形式和结构上都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民族服饰展的印象。
据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展览之名《传统@现代》,其中@表示链接与定位,表达展览用“传统”互联“现代”、用“现代”点击“传统”的历史穿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一场互读,这是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文化课题。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时代终于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美学融通与精神互联,这是我们精心策划和制作这个展览的初心。”
内容上:由“时间”“工艺”“空间”和“交错”四个单元构成。从主题名字就能看出,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服饰类型、生活场景的展示手法,已经上升到一个维度。
展品上:150余套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各民族制作服装的原料器具,但展品有了新的组合。
形式上:运用了现代艺术装置的手法,形式上用传统服饰与时尚相混搭。据了解,本次展览的设计师也是西方艺术设计院校毕业,运营了很多西方或现代的艺术手法。
中国民族博物館副馆长郑茜表示,这场展览的初心是在一场现代的还乡之旅中,让你领悟一个历史真谛:Old is New。
整个展览是在民族服饰这一个小的介质上,去思考人与社会生活,思考传统与现代、甚至是宇宙观的探索。用一种创新性的方式探究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反思关于时尚的精英主义话语,并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这对看似对立的概念在当代生活的复杂牵连与交错,揭示出传统是创造未来的无可回避的出发点的深刻主题。
据了解,2016年11月在北方民族大学首展,本次登台首都是展开全国巡展的重要一站,以后将会全国巡展。
而展览中模块化的设计和制作,也正是这个展览的生命力所在。展览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命题都是可以再延伸和拆解的,可以根据巡展地的场地大小、主题和材料的结合进行内容的再造和“模块化组合”,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生命力和可塑性。而且,每一次巡展,都还能不断加入新东西和完善新内涵。
一个民族服饰展,突破了传统,试图与现代结合,正契合了2018年博物馆日主题超链接的博物馆。展览从主题、形式和巡展形式都有创新,从细节到框架都引发了大家的探讨。但其中仍有不足,也有争议,但这样的展览也应该是一个博物馆所需要,也是社会所需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