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丹麦造就了人们喜欢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理念。丹麦是低碳领域世界领跑的国家,也是唯一需要进口垃圾来发电的国家。
丹麦是自行车大国,在当地主要街道上,总会竖着根杆子,杆上的数字一直在变。那是市政府在统计每天从这条路上经过多少辆自行车。快过圣诞节的时候,市政广场上有很多自行车被摆在圣诞树旁,行人骑上一蹬,圣诞树上的灯就会亮起来。
丹麦的普通民众家庭比较多地用到了新能源。房子外层用了保温材料,用地暖供热。当大家在厨房和餐厅区吃饭、娱乐,其他房间的地暖就都关掉了。
丹麦对于环保的教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设计幼儿园时,环保的思想也被注入建筑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大面积的玻璃窗保证了充足的光照,使用特殊的双层玻璃也能阻挡可能伤害儿童的紫外线。房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是主要的能量来源。房顶的角度经过了精心的计算,能最大程度地接受阳光。设计了个性化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施,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让孩子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享受着快乐生活。
幼儿园的墙上贴有他们的教学理念,用这种方式把环保的种子早早地种在了孩子的心里,可以说是“环保要从娃娃抓起”的标准答案了。
丹麦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能随地乱扔废物。首先,不能降解的废物肯定不能扔到街上或草坪等自然环境中;其次,家庭废物要分类后再扔进分类废物箱。每个丹麦家庭都会将废物先在家里简略分类,如玻璃制品和酒瓶类、纸张类、电子产品等,再将其分别放进小区设置的不一样类型的废物箱内。
为了避免大家将废物错放,或是胡乱扔到现已分好类的废物箱中,每种废物箱都会依据形状规划出不一样的口径,如专门放瓶子的废物箱,其进口规划为圆形,所以只有酒瓶和口径细的瓶子才能够放进;容纳纸张类的废物箱进口则是长长扁扁的一条,就算你想把瓶子丢进纸张类废物箱也是进不去的。
不同类型的废物各自有回收的时间,比如纸张类与硬纸壳类废物每两周收 11次,铁制品每月收 11次。当然,居民如果有需求,比如搬迁后有许多大件物品要扔时,可与回收站联络,并预定回收时间。收回来的废物会被运送到废物回收总站,那里的废物分类更为具体。
回收站还设有花园废物再创新体系,意图是为有花园的市民免费供给肥美的泥土,用于栽培蔬菜、生果等。花园废物创新体系将大家丢掉的花园杂草或树枝等,扔进一个装满蚯蚓的大罐子中,一两个月后就会收获新鲜的泥土。
废物总站还设有交流空间和旧衣物回收桶。交流空间里有许多木头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旧物,如书本、CCDD和厨房用品等。有需要的人可以拿走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