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刃
工人日报报道,由甘肃省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首次评选的10位陇原工匠,近日受聘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登上了大学讲台,受到师生们的热情欢迎,第一堂试讲课就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走进大学校园,也让陇原工匠们感触颇深,表达了“让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人职业成才必修课”的心愿。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做法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工匠登上大学讲台”有传承意义。从技能角度讲,工匠是个体,是掌握某种高超技能的人,而“工匠精神”是整体概念,体现着诸多工匠共同的特征。我们说“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是题中应有之义。工匠走上大学讲台就是一种传承的形式。工匠们不仅要把自己在实践中掌握的技能教授给学生,而且要把这个群体敬业钻研、精益求精的作风传授给后人。没有这样的传承,就谈不上“弘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把传承工匠精神与专科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接地气。“工匠教授”试讲就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工匠登上大学讲台”有深造意义。工匠们都是在长期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掌握了高超技能,却未必掌握必要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甚至文化程度都不高。工匠以教授身份登上大学讲台,不是去“拉家常”,不是座谈会,而是要确实讲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道道”来,因此要整理以往的经验,认真准备课堂讲义,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又必须讲解的问题,还必须重新学习,首先弄懂,实际上是一种自身深造。
第三,“工匠登上大学讲台”有改革意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之一。既有“职业”,又是“专科”,表明“工匠教授”上讲台不是泛泛而谈,不是“应景儿”,而是实打实、有针对性地传道授业。正如学院负责人所说,他们是“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探索培养工匠人才的职业教育新模式”,而“工匠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杰出的技艺是培养学生争做优秀产业工人的宝贵教材”。因为有了“工匠教授”,就需要与学校原有的课程做好对接,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从而实现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等改革目的,其意义已经超出“工匠精神”本身。
最后,“工匠登上大学讲台”有示范意义。一个时期以来,“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点,各方都在探讨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怎样培养工匠人才的问题。如上所述,兰州的做法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他们说,“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学生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那么,职业教育之外的其他方面呢?肯定还有多种形式有待各方摸索、实践,不断拓宽渠道、完善机制,让工匠们走出企业,走入社会,切实发挥他们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