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越夏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2018-03-08 21:58张为丽陈祥金翁晨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越夏花叶病毒白粉

张为丽 陈祥 金翁晨

导读:武汉地区因夏季高温多雨导致辣椒越夏种植较为困难,其中辣椒病毒病最为棘手。近年来,黄陂区通过筛选抗逆性强的优势品种,加强蚜虫、温室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控,升级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解决了辣椒越夏栽培的难题。

辣椒作为常见蔬菜之一,品种繁多、消费量大,在武汉地区广泛种植。但武汉地区夏季种植辣椒特别容易发生病毒病,防治十分困难,极易造成大幅减产,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结合近年来黄陂区越夏辣椒的种植经验,现将辣椒病毒病的为害特点、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辣椒病毒病为害特点

侵染辣椒的植物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蚀纹病毒(TEV)、蚕豆萎蔫病毒(BBWV)等,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的只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1]。由于辣椒的病毒种类较多,常呈几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使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花叶型、黄化型、畸形型和坏死型[2,3]。

1.1 花叶型

叶片出现不规则褪绿,呈现淡绿色与浓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边缘向上卷曲、畸形,同时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结小果,且果实畸形皱缩。

1.2 黄化型

叶片变黄,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变黄,植株矮化,并伴随有明显的落叶。

1.3 畸形型

叶片变厚、变小或蕨叶,叶片皱缩,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浅绿相间或者黄与绿相间的花斑、果面凹凸不平且较易脱落。

1.4 坏死型

植株顶端变褐坏死,在结果期果实上会出现红褐色或深褐色等不规则型的病斑,辣椒植株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时整株枯死。

2 辣椒病毒病发生原因分析

2.1 气候因素

高温、日照较多、干旱少雨的天气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阳光强烈时,病毒病发生加重[4]。武汉地区,5月中下旬温度20℃以上开始发生辣椒病毒病,6~7月盛发,待入伏后病情加重,难以结果,导致越夏辣椒栽培十分困难。

2.2 蚜虫、温室白粉虱密度

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常群集为害辣椒嫩叶、嫩梢,是辣椒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其发生量与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喜温暖环境,当气温在18~25℃时,可大量发生,繁殖、迁飞和病毒传播速度[5,6]加快。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季,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发生密度较高,辣椒病毒病感染率也较高。

2.3 栽培管理

辣椒病毒病病原寄主较多,如果采用连作,或与番茄等茄科植物轮作,或与黄瓜、烟草等邻作时会增加辣椒病毒病發生率。除蚜虫、温室白粉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外,整枝、采收、追肥等农事操作亦可传播该病 [7]。另外,不进行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粗放、不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田间杂草,也会增加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率。

2.4 作物生育期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但侵染率随生育期进程而呈降低趋势,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变小,辣椒2~4片叶时侵染率最高,生产中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防治工作。

2.5 品种抗性

不同辣椒品种抗性不同,一般无辣味的品种发病率高于有辣味的品种;晚熟品种发病率高于早熟品种;灯笼椒发病率高于锥形椒。杂交种有较强的抗病力[8]。

3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3.1 选择抗性品种

经试种,香帅、基地二号、红龙13号等品种对病毒病抗性较强,适宜在武汉地区进行越夏种植。

3.2 种子消毒

种子用清水浸泡3~4 h,放入10%磷酸钠液中浸20~30 min,再用清水冲洗;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30 min,再用水冲洗;或进行干热处理,80℃处理24 h,70℃处理72 h。

3.3 蚜虫与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蚜虫和温室白粉虱世代重叠严重,易产生抗药性,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利用银灰膜覆盖栽培趋避蚜虫和温室白粉虱,挂置黄色粘虫板诱杀。在发生初期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等高效低毒农药。

3.4 合理栽培方法

与病毒病寄主植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远离种植黄瓜的地块。结合深耕,促进带毒病残体腐烂,减少土壤病源的传播。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切忌氮肥施用过量。越夏生长的辣椒,干热天气要保证水肥供应,雨水天气注意开沟排水防渍。发病初期选留健康种苗,及时将发病植株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挖坑深埋,并撒入少量石灰消毒。农事操作中,按照先健康植株,再病株的程序,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农具,应用肥皂水冲洗。

3.5 药剂防治

①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方法 用菌毒杀星(高浓度)3 000倍液(每667 m2用药量10~20 g)、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每667 m2用药量100~150 g)喷药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②发病中期防治方法 用30 kg水加医用病毒唑5支(2 mL)、1%芸薹素内酯(先用55~60℃水溶解)5 g,混匀后喷施,7~10天1次,连续2~3次,病毒病治愈率高。亦可用15 kg水加病毒KⅡ号水剂25 mL、32%核苷溴盐酸吗啉呱2支(20 mL)、细胞分裂素15 g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纪民.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56-158.

[2] 沙银霄.辣椒病毒病的诊断与综合预防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33.

[3] 朱春晖.辣椒病毒病的识别、检测与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0(1):39-40.

[4] 田国林,朱少平,周鹏.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70.

[5] 王开贵.无公害蔬菜蚜虫的防治技术[J].西昌农业科技,2010(1):23-24.

[6] 陈萍,胡作栋.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2013(11):35-37.

[7] 高丽敏.辣椒病毒病的发生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14(2):77.

[8] 周青春.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67-170.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夏花叶病毒白粉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
芯片技术检测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
壳寡糖膦酸酯对烟草花叶病毒抗性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