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的演变折射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环境变化密不可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概念生成,有其内在的经济发展背景和社会演变逻辑。了解这一概念形成的背景、体系及意义,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有重大指导意义。研究党风廉政建设概念首先就要厘清党风和廉政概念的脉络及其辩证关系,由此探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概念形成的逻辑体系,进而分析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党风 廉政 党风廉政建设 概念
中图分类号:F270;D67.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03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热点词汇频繁地出现在党的文件、决定,领导人的讲话,学术文章和公众视野中。随着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反腐也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与此对应的是现实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掉。对党风廉政建设概念如果认知不明晰,难免会出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深入实际。因此,就此对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作一梳理,有利于加深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针、政策和法律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推向前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进行。
一、党风廉政建设概念形成的背景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为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供指导。而党风廉政建设这一概念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其出现有其历史铺垫和时代酝酿。党风廉政建设来自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组合,而“党风”概念和“廉政”概念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
1.“党风”概念的由来。“党风”问题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作风一词属于外来词。关于党的作风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首先提出这一问题,他认为某些人身上存有“阿谀奉承作风”?譹?訛。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反对苏维埃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譺?訛。斯大林则认为共产党人的作风是“列宁主义实践中能够造就特种类型的列宁主义工作者的那种特殊和独特的要素?譻?訛,他对列宁的工作作风、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同样中国共产党也一脉相承了这些观点。
“党风”概念在中国的成形和科学化。1942年,毛泽东首提“党风”概念,“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譼?訛,“党风”概念在中国成形。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对党的工作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譽?訛“党风”概念有了科学化的解释。
2.“廉政”概念的演变。“廉政”就是从政廉洁。“廉政”一词,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校注卷四》,是春秋时期的著作。“廉政”一词历经两千多年,其基本含义没有大的变化。从政廉洁,说的是廉洁为官之道,说的是要去当廉洁官、执廉洁之政。
首先,“廉政”因腐败而生。腐败,由权力孽生的罪恶渊薮,伴随着权力而产生。“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譾?訛权力作为利益分配的手段,在国家存续期间,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之前,是不会消失的。既然权力不能消灭,只能采取措施限制权力,矫治“权力人腐败的机会主义动因”?譿?訛。没有比廉政制约腐败更有效的手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廉政本身就包含自我约束与群众监督。而专制社会中,对官员的监督是自上而下的,群众的监督形同虚设,由于官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所以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官官相护”,最终陷入历史周期律的“怪圈”。资本主义社会属于金钱社会,金钱与权力挂钩,权钱交易现象更为普遍,政党选举就是金钱政治的一大表象。在法律没有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腐败现象,这也是要时刻加强廉政建设的动因。
其次,“廉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主要强调“党风”建设,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则日渐明显。改革开放以前,党政工作人员出现问题时往往归结于作风问题,然后通过运动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这些运动带有阶级斗争的思维,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从某种角度看,当时忽视了“廉政”问题。直到改革开放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廉政问题才日益凸显。“腐败”不再是“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问题,而是掌握权力的党政干部自身腐化导致的。尤其在当下,腐败成为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一大阻碍,廉政更成为社會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迫切需要。如今,“廉政”概念就是广大党员和非党员公务人员能够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和恪尽职守,绝不能奢靡铺张、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
3.“党风”与“廉政”概念的辩证关系。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又反过来影响党风。而党风、政风又深刻影响着学风、民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因此,“党风”和“廉政”在概念上具有一致性,同时两者又具有明显的差异。
“党风”与“廉政”概念的同一性。一是“党风”和“廉政”概念具有本质相关性。“党风”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廉政”强调廉洁奉公,崇尚不徇私、简朴和节俭等的品行,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是两者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都具有形态上的实践性,时间上的稳定性和结构上的二重性。
“党风”与“廉政”概念的差异性。一是内容上的差异。“党风”概念在内容上更具有综合性,包含了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而“廉政”概念则是公务人员在履行公职时保持行为公正。二是对象上的差异。“党风”概念的对象指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一切共产党员,而“廉政”概念的对象指包括党员和非党员在内的国家公职人员。三是标准上的差异。“党风”概念以党章为依托,党员个人利益要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廉政”概念则只要求廉洁,算得上“党风”概念里的最低标准。endprint
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逻辑体系
进入新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迁,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也相应与时俱进。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论断在思想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由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所构筑的党风廉政建设概念逻辑体系更具有阶段性的理论指导作用,因为其更是因时因地做出的具体战略抉择。
1.新世纪党的政策纲领等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理论基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理论基础主要由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中央纪委全会文件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文件中的有关分析和判断所构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讀?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成果突出,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孽生腐败的窠臼依然存在,腐败的形势仍然严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仍然有充分的证据,理由也很得当。第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大报告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坚持以权利制约权力。“有权要有责,用权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逐步成为了公众常识。第三,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只有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组织同规范权力的运行同时并举,多管齐下,方能有效预防腐败,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进入新世纪,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紧跟时代潮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与新的党情、国情是分不开的。
2.党和国家出台的法律是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法律保障。任何社会的法律都不可能是完善的,因为社会在运行,经济在发展。随着世情的变化,法律法规相应地出现漏洞和不足。党和国家需要不断跟上社会潮流,修改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尽其所能弥补漏洞和补充不足。这样,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法律成为了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不断完善的法律保障。2012年新修改的党章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新党章相较于旧党章,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而且党章会随着党情、国情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当然,法律法规也有其稳定性,有其变,也有其不变。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台的《中国国内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经过20多年依然试行。说明这些法律法规还有其时代性,仍能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不断发展的支撑。
3.作风建设上的具体安排是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现实依归。党和国家不只从大政方针上做出安排,同时还出台作风方面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此来规范公职人员的日常工作。如收受礼品、公款购买物品等这些以往很少引起重视的灰色地带,受到了《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和《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刷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等的管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有这些管束,可能有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公务人员就会陷入贪婪的渊薮而难以自拔,最终毁人害己,毁坏党和国家的形象。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关怀,具有现实导向和可操作性,增添了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丰富性,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现实依归。
三、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指导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由于自身内涵着包容性、开放性,它能够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能够不断的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迈向前进。当前,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考验,实现中国梦并非唾手可得。只有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逻辑体系,方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和作风上立于不败之地。
1.推进反腐败工作迈向深入。理论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形成,首先能够加深党员及非党公务人员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形成,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耦合,既强调了“反腐”与“倡廉”的相互协调、配合和促进,又进一步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经常性议程。使得反腐败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规划和有步骤地推向前进,进一步系统化和常态化。使其认识到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确立的情形下,更将会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党风廉政建设概念逻辑体系所包涵的各项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能够有效管束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和非党公务人员,使其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2.推动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健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贯穿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条主线?讁?訛。恰好《决定》属于党风廉政建设概念逻辑体系的其中一支。因此,推动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健全是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像《决定》类似的纲领性文件的不断与时俱进,推动着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最终有助于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动党的建设理论不断创新。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輥?輮?訛。党风廉政建设概念主要涉及到思想层面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党风廉政建设概念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部分。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领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部分又对整体具有反作用,部分的发展与进步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作为部分的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不断创新发展可以推动作为整体的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总之,党风廉政建设概念有自身形成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由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所构筑的党风廉政建设概念的逻辑体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时俱进,最终对推进反腐败工作迈向深入,推动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健全及推动党的建设理论不断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譹?訛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M].人民出版社, 1972
?譺?訛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59
?譻?訛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53
?譼?訛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譽?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譾?訛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译林出版社,2014
?譿?訛刘俊祥.权力人腐败的机会主义动因及其矫治[J].廉政文化研究,2014(4)
?讀?訛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34(22)
?讁?訛张文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J].法学研究,2014(6)
?輥?輮?訛纪晓华.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主线[J].党的文献,2013(1)
(作者单位:中共武夷山市委黨校 福建武夷山 354300)
[作者简介:柯龙福(1973—),男,汉族,福建省武夷山市人,研究生学位,武夷山市委党校工会主席、讲师,研究方向:党风廉政建设。]
(责编: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