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
几年前還会有很多人问:AR和VR有什么区别?AI是什么?而在几年后的今天,如果还不知道什么是AR、什么是VR、什么是AI,就是OUT了。虽说这些科技名词已经家喻户晓,但是离这些智能产品真正普惠大众的那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说起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智能产品,除了智能手机之外,最广为人知的智能设备当属智能手环。但是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现在智能运动手环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火了。仅仅几年时间,智能手环市场便经历了从初步面世到产品爆红,再到日益消沉的起伏历程。
曾经风光无限
智能时代孕育的智能产物引来众人追捧,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全球市场2011年共卖出1400万件高科技穿戴式设备,预计到2017年,全球将会卖出将近7000万件智能穿戴式装备,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直接推动智能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视线。
智能手环是穿戴式智能设备中的一种,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在众多的智能穿戴设备中,智能手环以其外观小巧精致,性能新奇智能等特征,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购买。另外,近几年90后用户开始注重养生,用户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也让智能手环迅速火热起来。
2017?2022年中国智能手环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智能手环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2016年智能手环市场规模达到56亿元左右,并预计2017年将会达70亿元的规模,平均增长速度15%以上。在广阔的“钱”景和前景下,Jawbone、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一窝蜂涌入市场,想要从智能手环空白市场上分得几块蛋糕。
2011 年Jawbone 公司放下成熟的音箱、耳机产品线,转型去做智能手环。而后在可穿戴设备的热潮的助力下,Jawbone 拿到了大量的投资,2014年其估值曾高达32亿美元。而国内智能手环真正一夜爆红或许是在小米智能手环问世之后。2014年,小米智能手机以79元超低价迅速吸引国内消费者关注,而后智能穿戴市场上便开启了智能手环风靡时代。截至2017年小米手环出货量已突破3000万。
相较于小米的低价,华为手环的价格定位为中等,而依靠成熟的技术积累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华为手环在智能穿戴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后来居上的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取得了大爆发的成绩,根据IDC的统计,2017年第三季度华为智能穿戴设备销量160万台。
前期的技术积累以及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拥戴,加上资本的追捧,智能手环迎来了大爆发,人手一个智能手环,一度成为科技时尚标配。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后,智能手环市场就传来了Jawbone倒闭、小米智能手环销量下滑的噩耗??
沦为明日黄花
让人可惜的是,智能手环产业好景不长,在短时间火爆之后又迅速走向衰落,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的记忆潮流中。智能手环厂商的大起大落,正好可以用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来总结。
从Jawbone之死看智能手环的衰落:
在转型智能手环之前,Jawbone的三大标志性产品:蓝牙耳机、扬声器、Up智能腕带深受消费者喜爱。而2011年转型之后,Jawbone智能产品的生产基本以智能手环为主,2014年正是智能手环大爆发时期,Jawbone获得了大规模的融资,估值一度高达32亿美元。不过好景不长,Jawbone在经历了18年的生存和辉煌之后,最终不抵财务困境,在2017年7月启动清算程序,高楼塌了。
那时,Jawbone研发时尚的智能手环UP,可以记步数、查心跳、测睡眠状况,售价折合人民币900元至1200元,在Jawbone一家独大的阶段,智能手环UP是网上热销的爆款。但是,智能手环制造成本低,大多数智能手环的出厂价格大概就是三四美金。而Jawbone的售价太高,另外人们乐于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新鲜感一过人们对智能手环的好感也就消失了。
而后,在更多智能手环厂商进入市场之后,Jawbone没有了独家优势,产品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一方面,国内厂商出售的低价位且功能相似的智能手环,对Jawbone冲击很大。例如:具有记步数、查心跳等功能的小米手环只售价79元,这让 Jawbone瞬间没了优势。另一方面,Jawbone智能手环缺乏创新、缺乏亮点,而且智能手环除了能计步和所谓的测心跳之外没有其他吸人眼球的创新功能。
其实,智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在于技术、服务、性价比。Jawbone之死有自身因素:其首批产品不支持蓝牙,还出现了容易死机的质量问题,在技术和服务上都犯了错。也有外界因素:Jawbone的破产体现了智能穿戴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当然,其他的智能穿戴厂商也不好过,根据IDC的统计,小米在第三季度销量约为360万支,相比去年同期的370万台,下滑3.3%。更有甚者,英特尔关闭可穿戴业务,Fitbit份额不断下滑,很多曾经的手环厂商也开始纷纷转行。
同质化竞争
事过境迁,智能手环不再是大众眼中的科技新玩意,和很多新生的互联网产品一样,智能手环也开始由经济风口走向平静。而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正如外界对Jawbone之死的猜测一样,智能手环行业遇冷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以下几点:
其一,烧钱陪跑的低价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国内消费市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一要素往往是价格而不是功能和品牌。纵观国内各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低价位垄断、严重同质化以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行业现状,智能手环市场也是如此,销量较高的是价格最低的品牌,一众高端、高价的国际大厂手环销量实则并不太理想。而当高端大厂纷纷倒闭,低端小厂遭遇了市场冲击更溃不成军。
其二,产品定位影响未来发展。纵观人们生活用品的发展历史,智能手机取代了传统手机,智能家具替代传统家具,都说明了舒适、便捷、实用的智能产品是人们不断的追求。然而,目前智能手环的硬件、软件功能还具备颠覆性和扩展性,而且续航时间短,成本和售价偏高等问题也在制约智能手环的发展。也就是说,智能手环的技术以及品类的发展还不完善,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它不太可能会像智能手机、智能家具一样全方位改变我们的生活。
其三,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推出的智能手环在功能上都比较类似,主要功能无非是计步、来电提醒、监控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所以,智能手环热度下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产品同质化、功能鸡肋等根本顽疾。
总的来说,无论是外界因素还是自身因素,智能手环大佬Jawbone的衰亡让人觉得可惜。在市场走向衰落的同时人们也开始猜测,下一个倒闭的智能硬件企业会不会有小米、华为等国内品牌,毕竟整个智能手环市场都在走下坡路。
卷土重来仍可期
虽然大部分智能手环厂商进入了瓶颈期,不过,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始终没有放缓,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有效支持下,市场上的科技产品从最初的产品功能化向解决用户痛点的智能化方向迈进。用领先的科技为用户带来智能、舒适的生活方式,正是消费不断升级下消费者的追求所在。
对企业来说,一方面,作为人们实现智慧生活的工具之一,智能手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快成长。实际上,智能手环厂商也开始摸索意图实现产品上的创新,例如具备50米防水、科学睡眠等功能的华为手环,三星可折叠曲面屏智能手环,均是智能手环创新的表现。智能手环作为中国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征程上的一个热销品,它代表了领先科技在具体领域的深入延伸,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从整个行业维度去看,智能手环产业正在由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精细化发展。当下的竞争格局加快了智能手环的发展进程,智能手环在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方面都拥有创新意义。因而,智能手环未来需要瞄准不同的人群需求,精准发力,甚至放眼于健康、运动、时尚搭配等领域之外深耕细作。
正如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之道一样,智能手环商场如战场,智能穿戴行业正在面临大洗牌,智能手环只有平稳度过低谷,才能脱胎换骨向更高的技术领域前进。所以说,智能手环目前的低迷现象不会维持很久,随着技术的快速革新,未来小小的智能手环,很可能还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