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近期,《新疆都市报》 《西部商报》宣布停刊,《当代生活报》由日报转为周报。
报业寒冬越来越严重,报业生存愈发艰难。有的报纸曾书写了新闻的历史,最终也成为了历史的新闻。但仍有“猛士”负重前行,继续书写新闻历史。
《现代快报》——拥抱融媒体,开始了二次创业。
《南方都市报》——换一种方式生长,继续在报业引领风骚。
《成都晚报》——坚定公益新媒体转型之路,六年来初心不改。
本刊将分两期推出都市报转型发展之路系列报道,解读在都市报竞争激烈的南京、广州、成都三地,《现代快报》 《南方都市报》 《成都晚报》三家报纸在转型发展路上的故事和经验。本期笔者对话《现代快报》总编辑赵磊,解读《现代快报》是如何做成做强媒体融合,又是怎样扫除都市报转型发展中的“拦路虎”?
融媒体转型:《现代快报》的“第二次创业”
《现代快报》创刊于1999年,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主要覆盖江苏都市人群的报刊。它曾创造过每天递增一万份的发行奇迹,但在激烈的都市报竞争中并未一路凯歌,也遭遇过挫折。
《现代快报》总编辑赵磊表示,在近年来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浪潮中,《现代快报》喊出“忘掉一张报纸,迎接一场革命”的口号,“借船出海”开始了二次创业。
赵磊说,通过媒体融合转型,如今的《现代快报》已不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转型成为拥有30万报纸用户、1200万微博用户、200万微信矩阵用户、1550万ZAKER南京客户端用户的新型传媒机构。
2017年,《现代快报》不仅在经营上大幅扭亏,实现盈利,而且打造出“最美江苏诗词大会”“24小时·塞罕坝”等多款现象级作品。
在报业寒冬,报纸生存愈发艰难之际,《现代快报》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有希望。
为了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不掉队,传统媒体或自投自建属于自己的全媒体平台,以期获得平台收益;或与新兴互联网平台展开合作,采取“内容+平台”模式分享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现代快报》走了后一条路,选择与新媒体内容聚合平台合作。
“传统媒体转型移动端,一般都是自己打造平台,但成功的不多。这不仅是因为错过时间窗口、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更重要的原因是把互联网当作工具使用,却较少触及思想理念的转变和生产体系的革命。”赵磊总编辑告诉笔者。
2016年6月16日,《现代快报》与Z A K E R联合推出的地方门户“ZAKER南京”,以及地方频道“快快南京”上线。快速、权威、全面地向用户传递南京乃至江苏最热、最有关注度的事件、话题,ZAKER南京在重大报道和常态报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何选择与ZAKER合作?赵磊认为,《现代快报》负责内容生产、运营推广,ZAKER负责技术和渠道分发。此举将《现代快报》的本地化资源、内容生产优势,与ZAKER强大的平台能力、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江苏市场,既契合《现代快报》转型的需求,也与ZAKER“区域融媒体”项目方向不谋而合,实现互利共赢。
赵磊说,ZAKER南京为视频直播等新的报道方式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现代快报》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领域的双品牌运营和协同一体化发展。
借助ZAKER这一新媒体聚合平台,《现代快报》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大潮中扬帆起航。
赵磊透露,目前ZAKER南京已经成为江苏的三大新闻客户端之一,承担起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鼓与呼的主流阵地职能,全省订阅户1550万,日均活跃用户130万。
因为有着和ZAKER成功合作的先例,《现代快报》大胆探索,先后与腾讯、梨视频等互联网优质平台合作,平台分发的框架初步形成。
传统媒体不仅要通过原创、优质的内容发挥无可替代性的价值作用,也要树立互联网产品思维,善于利用网络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打造互联网产品,找流量、聚流量。
《现代快报》对如今纸媒广告市场的窘迫现状看得很透彻。因此,在经营模式的创新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正如赵磊总编辑所言,“新媒体时代,单纯的纸媒广告已经没有市场”。在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新传播形态,以及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下,报社营销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通过多年的影响力、创意水平、创新意识形成的超级IP。
谈到如何打造爆款产品,赵磊表示,报社以协同为抓手,以创意营销为手段,通过项目制,分析用户需求,研讨服务全案,整合内外资源,推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爆款级产品,实现了服务理念、服务形式的质的突破。
2017年可算作是《现代快报》IP产品爆发的元年,先后推出了包括“最美江苏诗词大会”“寄给春天的明信片——2017春运·伴你回家”“这一刻,国旗为他们而降”等多款全媒体节目或产品。
赵磊介绍,2017年3月10日,《现代快报》策划了“致我亲爱的家乡——最美江苏诗词大会”评选活动,通过官方微信、官方微博、ZAKER南京等五大通道,吸引了百万网友参与。评选上的100首诗还被出版成书。该活动不仅很好的传承了江苏的历史文脉,而且增强了《现代快报》的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现代快报》还结合2018年的热点事件,精心策划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
2018年春节期间,“精日门”事件震惊全国,《现代快报》发表了多篇报道,并将报道制成视频。在全国两会期间,《现代快报》记者就此事件追问外交部长王毅,拍摄的小视频当天点击量就超过2亿次。
在中宣部策划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现代快报》制作的短视频——《120秒飞跃40年,航拍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第一路》,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网站和客户端传播,10小时阅读量超过500万。
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2017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现代快报》承担了新媒体制作任务,制作了3个视频,其中《审计助力打老虎!揭秘王珉落马的背后》阅读量超过2700万。
都市报融合转型路上“拦路虎”不少,比如资金不足、新媒体人才匮乏、体制机制障碍。但最大的“拦路虎”应该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转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张皮”现象。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赵磊说,如果思路还仅仅停留在办报上,媒体融合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思维定势若不彻底打破,这种思想观念若不彻底转变,转型必然停滞不前。
《现代快报》以转变办报观念为核心,通过平台、内容、人才、机制、运营五个方面的创新,大力清除转型路上的“拦路虎”。
赵磊告诉笔者,我们将原有采编、经营部门全部撤销,成立全媒体运营中心,统筹负责报社全媒体内容生产,破除了传统采编模式和新媒体采编环节的壁垒。
与此同时,在考核机制上,《现代快报》确定了新媒体占一半以上权重的考核机制,重视新媒体产品和内容的产出。正如赵磊所说,如果考核的权重还在纸媒上,将会严重影响到媒体融合的推进。
在人才建设方面,赵磊认为,“人员流失快、人才引进难”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痛点。为了化解新媒体专业人才缺乏带给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短板,《现代快报》成立数字产品研发部,引进网络工程师、技术研发官、流媒体研发工程师、多媒体集成分析师等专业性人才,形成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
在运营上,《现代快报》发挥创意封面、电子号外的特殊作用,将每一个融媒体产品和线下活动对应起来,创造了新的价值传播链。并且在表达上更具亲近性,比如“我愿意”“在一起”“请你等我”“收获”等系列创意封面。这样的广告版面一经推出,便被朋友圈刷屏。
赵磊说,《现代快报》希望通过平台等“五个创新”,推进纸媒和新媒体、采编和经营的深度融合,一体化协同发展,真正做到“打通、相融、协同、共赢 ”。
媒体融合转型对传统媒体来说注定不轻松。赵磊表示,为了实现融合转型目标,《现代快报》的工作重点是强力,我们必须以空前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