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海威
网络文学作为技术与市场联姻之下文学生产力极大解放的产物,时至今日已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式的“底层革命”,近乎占据中国文学阅读版图的“半壁江山”,成为大众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文化娱乐资源与精神消费产品之一。网络军事小说,作为题材相对独立的一类作品,根植于人类的斗争与求生本能,糅合着个体成长、兄弟情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等多重元素,既可释放新异诡奇的科幻推测与天马行空的战斗想象,又有现实世界的军事武器与国家、地区的矛盾冲突相对照,“令读者在各种生存危机中经受意志考验,在流血牺牲的体验中塑造硬朗壮烈的生命情感”[1],因而始终环绕着一批忠实粉丝。近年来,随着网络类型文学的繁荣发展,一批网络军文“大神”横空出世,网络军事小说涌现出《弹痕》《愤怒的子弹》《狼群》《遍地狼烟》《烽烟尽处》等代表作品,书写着特种兵、雇佣兵、集团军、反恐战士等各个兵种铁血斗士的传奇经历与爱国壮举。网络作家“丛林狼”(真名廖群诗)即是这批脱颖而出的网络军文作家的代表成员,他的处女作《丛林战神》2010年上线即初战告捷,蝉联中国移动和阅读基地历史军事榜销售总第一,此后又创作了《最强战神》《最强兵王》《战神之王》等作品均持续火爆,使其在网络军文小说领域声名鹊起,被称作网络文学军事类小说第一人。
《最强兵王》是丛林狼截至目前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网络文学界第一部总订阅过亿的小说。该作一反经典军事小说的宏大叙事模式,打破批判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写作传统,顺应网络时代的碎片阅读、生理阅读潮流,发扬网络写作的欲望叙事、YY写作特色,以836.6万字的“巨量”篇幅,描写了主人公罗铮由“边防哨兵→兵王崛起→普通兵王→精英兵王→最强兵王”的成长历程与传奇故事,切中网络军文读者的阅读口味与消费痛点,一举创下了人气、口碑和电子销售全线丰收的成绩,被媒体誉为“一部真实记录军人成长的小说,打破了网文界以架空为王的误区,成为席卷上亿人的畅销小说”。[2]基于网络文学基本原理,从叙事风格与审美创造的角度予以分析,《最强兵王》确有其可取之处。
斗争,是人的本能之一,在文化社会学看来,是人类本性中求生意志与攻击性的体现。人性中固有“斗”的基因,故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成为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军事战斗是斗争的一种,是充斥着攻击与杀戮的斗争的激烈表现形式,战斗与美学看似毫无关系,然而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的,美的艺术的优点恰好表现在,它能够美丽地表现那些在人类看来是丑的或是会引起不适的事物,如疾病、复仇、兵燹等等。所谓“战斗美学”,即是通过将军事战斗的过程和细节以仪式化的动作、诗意化的画面以美学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可供欣赏的美学对象与审美层面的愉悦来源。战斗美学的实现,一方面在于借助声色刺激形成独特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与人类的力量崇拜和英雄崇拜息息相关,本质上是力量之美、谋略之美、智慧之美的释放。文艺作品中战斗美学的生成并非应然之事,而需要创作者精心设计,在展现斗争之美的同时,须避免对暴力行为和血腥场景的过度渲染与放大。
《最强兵王》作为军事战争小说,全篇长达4040章,除去背景的交代、情节的过渡和必要的情感描写,小说完全由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对抗串联起来,文本内容表现最多的正是主人公及其战友与对手的武力打斗,因此战斗之美的呈现直接决定作品的可读性与吸引力。难得的是,小说对此拿捏得较好。在《最强兵王》中,精彩的“打戏”轮番上阵,战斗描写不断升级,从白刃战,到近身搏斗,到一般枪战,到狙击对战,到集体团战,到高科技武器对决,到军队混战,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战斗过程的激烈,以精彩的对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以精准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的气氛,让读者在战斗叙事中热血激扬,在字里行间品味阳刚之美,在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拼杀中感受其求生的意志和抗争的力量,获得审美愉悦。在满足读者美感体验的同时,作者通过对战争暴力的艺术处理,降低了战斗叙事必不可少的杀戮情节可能导致的读者心理不适感,技巧上表现为三种手法:一是将施暴者自身气质和施暴行为浪漫化,使其更容易被接受。如小说在主人公罗铮与对手的“打戏”中,反复穿插他与美丽的特种兵蓝雪的浪漫爱情描写,让甜蜜幸福的爱情削弱了战斗本身的残酷性。二是以超然、旁观的态度看待暴力行为,削弱文本的反思性与批判性。小说中暴力对抗密集出现,而作者在叙述战斗过程时,对攻击和武斗以简笔勾勒为主,注重描写主人公强悍的气质、冷静的心态、过人的谋略所展现出的军人风采与魅力,描写施暴者的反应时忽略凶杀带给人的心理不适,将战斗厮杀描绘得如同虚拟游戏一般。这样的写法使读者减少了对残酷杀戮和对战斗争的恐惧,而更多感受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游戏快感。三是将战斗行为崇高化,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正当性指认赋予其合法性,突出悲剧美或崇高美。战争暴力本身是凶残的、负面的,总是带来毁灭和痛苦,然而当暴力与特定的符号、主题和意义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崇高的价值理念及目标对应起来,暴力行为的悲剧性就因其所代言的正面价值的实现而似乎得以抵消,反而激发读者的审美认同。《最强兵王》中主人公及其伙伴的行为总有正义的使命与高尚的情怀作背书,或者为兄弟情义,或者对手犯我在先,或者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或者为了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令战争的血腥与凶残在正当性动机的支撑下被消解,反衬出英雄的伟大。总之,战斗美学的贯穿与实现,调动了读者的身心参与,建构了文本的审美意义,成为小说英雄叙事的依附与审美价值的来源。
与传统经典小说的意义感召、价值引领与逻各斯驱动不同,网络爽文作为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祛魅”的产物,大众消费品的属性是第一位的,其存在的第一核心价值是供书迷消遣娱乐。因此,此类小说具有削平深度、拒绝理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读者把是不是读得爽作为决定是否追文、是否订阅、是否弃坑、是否打赏的首要标准,创作者也将提升“爽”感,勾起“书瘾”,吸引付费阅读作为核心目标,使出浑身解数以欲望叙事激发网民身体感官刺激,以意淫想象满足网络草根的逆袭愿望,以打怪升级强化小说阅读的游戏快感,以绵密的剧情铺排增强碎片阅读时代的粉丝附着力。
《最强兵王》就是这样一部“爽感驱动”的热血军文,阅读该作的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感官刺激与生理兴奋。小说文本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为特色,故事性强、现场感强、代入感强,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小说以一串又一串掺杂着不同军事武器使用与面对不同风格对手的激烈战斗串联起主人公罗铮的兵王成长之路,网络文学创作情节设置的天马行空为主人公突破想象的传奇遭遇提供了空间,网络作品文本字数的不受控制让作者可以尽情地展开情节与悬念设置。于是,作者将特种兵群体可能遭遇的战斗故事与难以实现的人生轨迹融汇于小说主人公一身,让粉丝不断见证主角从一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到实现能力的升级,职务的升级,任务的升级,身份的升级,既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一遇的身份高贵、家世显赫、能力突出、美丽动人又忠诚体贴的女主角的爱情,又拥有一群身手不凡、各显其能的下属与一批优秀女性的青睐与崇拜。主人公不断地逆袭与胜利,勃发的豪情与斗志,令书粉在白日梦般的幻想中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疏解了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压力,获得幻想式的精神快慰。
同时,通过不断赋予主人公新的角色、新的装备、新的对手与新的活动范围,小说建立起网络游戏般的打怪升级竞技模式:一次任务即是一个副本,一次升迁便意味着一轮游戏的终结,一个个任务层层递进,游戏地图随之变换,作战范围与作战类型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让小说获得新的叙事空间。通过借鉴网络游戏升级打怪式的情节推进模式,作者在传统军文的热血战斗中融入了都市、谍战、探险、反恐等不同元素,让主人公不断历经与野狼佣兵团、菊花忍者、雪熊特战大队、死神杀手组织、多国特工组织、地区恐怖组织、黑暗教会等全球各类对手的较量而成长为最强兵王,让读者在一部小说中同时体验到不同类型文的阅读快感,“爽”感倍增,且一旦开始阅读就迅速进入紧张的情节之中,快速“成瘾”。无怪乎许多读者纷纷以“热血沸腾”“痛快”这样的词来描述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了。
除开暴力美学的张扬与爽感驱动的应用,《最强兵王》在叙事与审美方面的第三个核心特征是贯穿全文的统一价值建构。军事题材小说素来有三大价值取向:一是国家、民族至上主义,强调国家意志与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二是个人英雄主义,宣扬英雄气概、英雄情怀与个人力量;三是战争反思与批判主义,通过描写战争、书写暴力,最终目的是呼唤和平,批判暴力,反对战争。其中第三种主题架构的小说相对数量不多,主要见于传统精英文学作品,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格拉斯的《铁皮鼓》等。网络军事小说由于读者群体主要为崇尚军事文化的军迷及年轻气盛的青年群体,故多以歌颂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抒写铁血精神与家国情怀为主。
《最强兵王》亦不例外,小说虽掺杂着对以暴制暴等价值观念的鼓吹,然而一以贯之、统摄全文的核心价值导向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守与颂扬。在《最强兵王》中,无论是男主人公罗铮,女主人公蓝雪,抑或是两人的上级、同事,甚至是敌人,对理想信念均是坚定不移的,特别是以罗铮为代表的正面角色,身上永远激荡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小说主人公及其战友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始终坚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强烈责任感与纪律意识,牢记身份,服从命令,听从安排,不脱离团队,不辱没身份,不投降敌人,不放弃任务;二是不怕困难,珍惜荣誉,苦练本领,英勇杀敌,打得了胜仗,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民族复兴而战;三是不计个人得失,不论个人荣辱,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小说主人公罗铮具有崇高的品格与坚定的信念,在维护国家利益、完成战斗任务时,哪怕面对强敌险境,也绝不退缩,哪怕有生命危险,也勇于亮剑。担任小小的哨兵时,他敢于同敌人拼命,“与其憋屈地死,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最终成为最强兵王,被委任为“龙牙”部队首领,依然不忘初心、话语铿锵:“我们是锋利的龙牙,为国家撕碎一切来犯强敌,死亦无憾,请组织放心。”而他的战友,蓝雪、鬼手等,也秉持同样的信仰:“为国而战,为民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无怨无悔!”明确和有力的价值建构,让丛林狼笔下的人物充满人格魅力,也使小说令人心潮涌动的英雄叙事顺理成章,唤起了读者的向往、认同与喜爱。正如作者本人所言,网络文学的人物形象,应当充满正能量,有励志意义,有英雄气概,因为读者也渴望真善美,渴望变得更强大,有崇高的价值内核为支撑,小说才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力量和快乐。[3]这种大义与担当,对建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团结一致、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能起到巨大作用。[4]
战斗美学、爽感驱动、主流价值,这三者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构成《最强兵王》在叙事艺术的突出特征,也是阅读这部小说,读者能够强烈感知到的审美趣味。从网络文学的“元理论”出发,三者对应的,正是网络文学审美的美感、快感与价值感三要素,揭秘了网络军事小说攻城略地,吸引庞大读者群体及赢得市场青睐的玄机。虽然囿于市场机制下的操切表达、眼球经济下的粉丝争夺、快更速成的写作模式及急功近利的心理影响,《最强兵王》亦存在情节重复、描写老套、移花接木、逻辑不够严密、人物脸谱化、语言粗鄙化等不足,但在利用网络文学的自由伦理、多元价值和宽松环境弘扬爱国情怀、提升阅读快感、满足读者娱乐消遣与差异审美需要方面,仍不失为网络小说的典型样本和军事文学的“补钙之作”。小说对网络文学叙事艺术的拓展与审美创造的探寻,对网络文学生态位的革新与重塑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1]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人民日报》2013年8月13日,第14版。
[2]周珺:《丛林狼:写军事小说不仅需要热血更需要冷静》,《北京青年报》2017年8月15日,第B08版。
[3]丛林狼:《网络文学须以好故事传递正能量》,2017年11月17日,http://wenyi.gmw.cn/2017-11/17/content_26821877.htm,2018年2月1日。
[4]桫椤:《网络军事小说:抒写铁血精神与家国情怀》,《解放军报》2017年2月8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