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8-03-08 02:23:05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金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以农村金融创新撬动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三农”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全覆盖,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化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支持了 “三农”经济,特别是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的发展。但因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这些与商业化运作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千家万户普通农民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可以较好地缓解广大农民融资的难题,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基层组织服务和治理能力提升,较好地弥补以农信社、农商行等为代表的“外置金融”的不足。

1 农村合作金融的优势

从现有的创新实践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农村新型土地金融制度的一种尝试,对盘活农村资源、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通过村民自建自营自管服务平台,规避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收益不成比例的问题。对于传统农村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一方面,农村地域较广,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相对城市更广,基础设施和业务人员的数量需求更多,服务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个体对金融的需求相对城市较低,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盈利较少,农村银行金融机构事实上更多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合作社的资金互助服务功能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的“熟人社会”基础上,其资金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村民通过自建、自营、自管资金服务,主要利用村委会作为服务场所,管理成本非常低,而管理人员只有在经营取得的利润中提取管理费用,没有大额的费用支出。

(2)通过熟人社会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规避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防控难的问题。由于农民参与的金融活动较少,农村银行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农民的金融信用情况,难以对农民的贷款偿还能力做出预测判断。而在村庄社会里,信息较为透明,农民之间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农民往往会选择减少违约来维护自己良好的信誉记录,避免被这个社会组织所排斥,遭到村民的道德谴责而影响到个人经济利益。它有效地避免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通过盘活农村农民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通过抵押来融资的难题。对银行来说,农民的宅基地、耕地、林地等,无法有效经营,而且价值偏低、比较零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接受这些抵押品。对合作社来说,农户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均可以得到有效经营和变现,因此可以成为有效的抵押品。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户的宅基地、耕地、林地等能够在合作社内抵押融资,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发展能力。

(4)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和治理能力。合作社建立以来,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干群关系良性互动,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村级治理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5)为村民有偿退出农村提供了机制。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离开农村,到城市中去发展,如何实现有偿退出农村,是农民进入城市的一个制约因素。从一些村的实践看,合作社建立后,房屋财产权、村民承包权、集体承包权等均能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实现自主变现和自主抵押,这为农民退出村社、进城安家落户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

(6)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农村合作金融的探索实践来看,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除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外,对乡村治理及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很多地方建互助合作社后,人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连续几年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完善。合作社还开展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让农村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2 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业管理需要加强。由于农村金融比较敏感,风险管控责任大,需要明确资金合作社注册登记和日常监管部门。特别是资金合作社还要靠吸收社员存款、赚取利差,如何防止非法集资、资金挪用等违规操作,如何防范经营性、道德性的风险等,除防控内部风险之外,政府监管措施、服务手段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和缺失。

二是互助资金规模扩大受到限制。目前,合作社的启动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的出资,额度较小,缺少政府扶持资金和社会慈善资金,特别是未能与农村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对接,资金规模难以扩大,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差距较大。

三是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合作社的资金互助及土地抵押贷款功能,激活了农村闲置的土地和资金,保证了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破解了多年困惑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是农村土地金融体系的一大创新。但是目前没有统一的农村产权抵押标的物的风险评估测算标准和法律认定标准,合作社仅凭管理小组和理事会成员的印象、经验评估风险。

3 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各地可以结合实践探索,在坚持资金合作社农民主体及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在统筹推进、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介入,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统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关键,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指定具体部门统筹推进,在进一步总结各地合作金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推广方案。

(2)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监管体制。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要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坚持社员制、封闭性等原则,通过协会加强管理和建立资金审计制度,强化行业和行政监管,明确各自的监管责任。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通过保险或担保基金等措施,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3)加快农村资产确权登记和流转交易。加快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给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等。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具体办法。加快制定出台农村产权评估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及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公平运行。

(4)加大对合作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各级政府可以整合各种支持农业的资金,制定财政直接对合作社注资、贴息、购买服务等鼓励政策,也可依托供销合作社推动农村金融合作机构的设立。二是积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与农村资金合作社进行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如批发贷款给予农村金融合作社,合作社再将贷款零售给农民。农村金融合作社可以代理银行办理存款业务,也可以代理政府发放各种农业补贴、养老金等,获取一定的代理费。三是加强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应为农村金融合作社培训专业监理人员,培育社会组织为合作社制定经营目标和章程,在大学生村官中增加金融和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比例。

(5)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近几年,国家把各级政府的信用乡(镇)、县(市)创建纳入到了考核体系,促进了整体信用环境的发展,但部分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仍然较差,增加了贷款难度和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涉农各类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促进银企、银农对接。同时加大对逃废债务人的司法执行力度,切实保护金融债权,共同推进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6)大力支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从各地农村合作金融实践的情况看,资金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鼓励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资产转交给合作社,规范对现有合作社的管理、监督。建立合作社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扩大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会员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金融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1郭冠男.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 2013 (30):46-49.

2曹协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4 (12) :23-27.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资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