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李亚 赵彦平|文、图
某企业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的应急演练现场
应急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既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也是企业各项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应急演练工作是企业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促进应急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但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应急演练时,存在重“演”轻“练”的问题,加之很多员工对应急演练也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就是“走过场,搞形式”,导致应急演练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正确认识应急工作、编制好演练方案、做好应急培训、做好评估和总结、应急处置措施“卡片化”等5方面入手,提升企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
企业应正确认识到,开展应急演练是对应急预案的检验,目的是提高员工应急处置、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使员工熟悉和掌握应急事故处置程序,了解相应职责,以及应急物资配备和现场急救应注意防护的事项等,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不能为了完成任务搞“面子工程”,不能为“演”而“演”。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认识,抓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在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好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设定应急管理目标及员工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同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企业应本着“突出实用性,重在效果”的原则,编制好演练方案和实施流程,做好演练组织策划。演练方案内容应包括:演练题目、预案演练类型、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内容、事故演练基本程序、指挥小组成员、参加人员及分工、演习评判等。
在演练时间、地点、事故类型设置等方面,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各基层单位以及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沟通,使演练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尤其要从企业性质、作业场所条件出发,切合企业实际,不能为了“大搞声势”,使演练行为超出企业的应急条件,或是演练措施过分失真、夸大。例如,有些企业超出自身条件,在火灾演练时动用现实中不会用到的直升飞机,搞“面子工程”,这种不切合企业实际的演练,显然无益于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另外,企业在编制演练方案时,还应针对演练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先研判,并做好应对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例如,2015年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某企业组织开展了约50人参加的“变配电室火灾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演练模拟的场景大致为:变配电室值班人员发现低压设备因线路短路引起火灾,且有1人受伤,后勤保障中心主任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变配电室火灾现场处置方案,开展自救。之后火势扩大,企业应急响应办公室接警后,启动火灾综合演练预案,立即组织事故抢险组等各应急专项组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但由于变配电室内涉及众多高低压配电柜等设备,因此,为了避免在配电室内设置火灾现场而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问题,演练组织单位与后勤保障部门经过商议后,将演练中涉及火灾的场景均设置在变配电室外空地上的模拟现场完成,同时在演练前,组织单位消防干事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并由配电室多名值班人员依次进行操作练习。
企业除了应在平时加强对员工的应急培训外,还应在演练前,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明确告知参演人员相应的应急职责、程序以及应急措施等(某些刻意“不打招呼”的应急演练除外)。企业应通过培训让所有人员清楚“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向哪里去”,以及演练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护措施,通报、警告和通讯程序,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确定作业人员所在的位置,疏散和避难的职责和程序,一般应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例如,2017年6月,某企业举办了“环境检测大楼工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场景大致为:大楼三楼电气产品调试作业区域,一调试人员在调试过程中,因设备线路短路意外触电,并引发火灾。调试部主任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作业触电、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展开自救。后火势扩大,研究所应急响应办公室接警后,立即组织事故抢险组、医疗救护组、警戒疏散组等应急专项组携带应急物资,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针对此次演练,该企业在演练开始前,组织职工医院医师、安全消防专干、后勤水电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分别针对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使用、火灾逃生和注意事项,触电紧急处置等内容,对参演人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参演人员在模拟事故现场,使用灭火器进行了实操练习,使大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要领和注意事项。同时,演练组织部门对演练方案中人员分工、职责、程序等进行了讲解说明。
另外,为了激发、调动演练人员的积极性,企业还可通过对参演人员发放奖品激励等手段,使参演人员在学到应急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企业对于演练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促使其在演练中更加认真投入,提高演练效果。
现场应急处置卡示例
应急演练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桌面演练、实战演练,专项演练、综合演练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多种演练形式,分阶段进行。例如,企业可组织基层单位进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生产现场触电事故”桌面演练研讨,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然后在桌面演练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实战演练。同时,在企业应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尝试进行“不打招呼”的应急演练,以使演练更加贴近“实战”,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准备开展“不打招呼”的应急演练,必须要对设置的事故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在人员、场地条件、应急物资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止出现失误或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无论采用何种演练形式,在演练后,企业都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总结与评估。一方面,应该通过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可参考表1),及时修订演练中存在的“不符合项”,必要时还应重新编制、报批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当指挥系统人员发生变动时,也应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并备案。
另一方面,从企业、各二级单位,到基层单位,在演练后,都应及时做好总结、备案工作,内容应包括演练的时间、地点、预案名称、演练目的、演练过程及评估、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预案的不符合项、预案修订意见等内容,以便企业在之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例如,在下一次开展同类型演练时,可重点关注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改善,是否存在“重复性”问题等。
总之,企业应通过对演练的评估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动态完善、修订预案,以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合理、更科学。
表1 演练评审记录表(示例)
为了使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岗位的应急管理内容、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有效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应根据基层现场应急处置重点,组织各岗位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应急处置卡,并将其悬挂于作业现场的醒目位置、发放到每个岗位员工的手中。所谓现场应急处置卡,简单来说就是将应急制度、预案汇编文本等内容,以宜于阅读、直观的卡片化格式展现。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危害因素特征、事故现象、报告及处置程序、注意事项、火警及急救联系电话等。
通过对应急处置措施的“卡片化”,不仅能够方便员工在平时学习、了解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而且还能够在应急演练,甚至出现真正的突发事件时,使员工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减少、避免因紧张慌乱而出现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