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大中型水库防洪功能发挥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8-03-08 08:22蔡子平
中国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洪温州市库区

柯 俊,蔡子平

(浙江省温州市水利局,325000,温州)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南部,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湖众多,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9座、小型水库330座。大中型水库作为流域、区域防洪体系的重要骨干工程,在防洪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温州市部分大中型水库防洪、调洪库容不能正常使用,防洪能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流域、区域防洪的一大短板。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近年太平洋季风气候多变,在季风和洋流的双重作用下,温州市防汛抗台形势更加严峻。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产业集聚现象更加明显,发生同样标准洪水时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大,这就对大中型水库防洪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受建造年代、流域规划、上下游河道建设等原因影响,水库防洪调度在汛期面临着“上游不能满,下游淹不得”的窘境。所谓“上游不能满”是指水库征地线或移民征地线低于防洪高水位所造成的赔偿纠纷;“下游淹不得”则是下游河道建设标准达不到水库泄洪能力,从而影响其作用发挥。因此,摸清限制大中型水库工程防洪能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应对之策以恢复、提升水库防洪能力,对确保温州市防洪安全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制约大中型水库防洪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1.库区管理范围内存在种植、施工、移民回迁等违法违章行为

受水库库区征地移民审批不到位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水库与大坝安全管理保护范围界限不明,群众在坝区、库区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种植及修建停车场、道路,在水库库区、坝区、溢洪道建筑等周边挖山修路、随意倾倒土石、拦蓄库湾养鱼等违法行为长期存在。另外,库区征地线和移民征地线上游库区移民水位以下存在回迁现象和侵占库容等各类违章行为,水库内船只常年停靠在水工建筑物附近,存在安全隐患。

2.水库下游河道防洪能力不足

近年,有些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导致水库下游县城段河道束窄,河道行洪过流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水库防洪功能的发挥(见表1)。

例如戍浦江(上游建有中型泽雅水库),是温州市洪涝灾害严重的流域之一。台风期,暴雨雨量集中、雨强大,导致戍浦江洪峰流量大,加之下游河道为感潮河段,河口受瓯江高潮和洪水顶托,故洪涝灾害频繁。戍浦江流域现状防洪能力严重偏低,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下游河道现状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远低于设计防洪标准(P=5%)。根据戍浦江流域规划,泽雅水库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雅漾处河道安全泄量为750 m3/s,河口段规划河道宽度130 m,安全泄量1 020 m3/s。但目前河道整治工程严重滞后,雅漾处河道现状宽度仅40 m左右,过流能力仅500 m3/s,雅漾至藤桥段河道现状宽度仅30~50 m,过流能力仅400 m3/s左右,远达不到规划标准。现状河道排洪标准严重偏低,导致泽雅水库只能按现状下游河道安全流量500 m3/s进行防洪调度,严重影响水库防洪功能的发挥。

表1 部分水库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参数

3.洪水预测能力不足及调度环境复杂

洪水预报作为水库防汛调度的重要依据,离不开准确的水文信息支撑,尤其是要及时掌握上、下游水库的洪水信息,区间的洪水信息及下游河道的洪水信息,以供科学调度决策。目前温州20座大中型水库大部分位于山区,集雨面积大,支流长而复杂,雨量分布不均,入库水量难以掌握,导致雨水情未来测报的代表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洪水预报要求。

水库工程上级主管部门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水库控制运用计划方案作为水库调度的依据,需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调度指令进行调度。但是,水库现行的运用方案是根据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计算出来的,洪水过程也各不相同,按照现有调度方式运用,可能造成汛前大量弃水、汛后蓄水不足的情况,影响水库供水和发电等兴利效益发挥。

4.下游群众防洪安全意识薄弱

水库管理单位根据编制的放水预警方案和水库控制运用计划进行泄放水操作。泄洪前,水库管理单位向下游沿江各乡镇下发通知,以保证行洪安全。但由于沿岸乡镇和群众的防洪安全意识不足,泄洪期间仍发现下游河道有人员活动、聚众捕鱼等现象,严重影响水库安全泄洪。

二、应对措施

发挥大中型水库防洪能力,应按照水库设计控制运用计划进行有序的挡水、蓄水和泄放水。水库管理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二是修编制度规程,完善操作手册;三是及时更新预案,组织防洪演练;四是加强维修养护,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完善观测设施,加强监测分析;六是组织巡视检查,掌握运行情况;七是执行上级指令,做好预警工作;八是协调乡镇关系,做到政令通达;九是严守工作岗位,确保水库安全。

此外,针对影响大中型水库防洪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还应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库区、上下游河道及蓄、滞洪区防洪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通过宣传,增强群众防洪减灾意识;通过标准化创建,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具体应对措施包括:

1.明确水库管理范围并加强规范管理

①确权划界,明确管理范围。水库库区征地线和移民征地线审批不到位,不仅影响水库蓄洪能力的发挥,一旦受淹,水库管理单位还会面临法律赔偿的问题。温州20座大中型水库全部进行了划界限权,明确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并按照划界方案埋设了界桩,对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库区征地线和移民征地线等特征水位进行了复核明确。②整治河道,提高防洪标准。建议地方政府及水利部门,对水库上游入库河道两岸进行小流域治理,并对附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以河堤加固加高、河道清淤等工程措施提高河岸防洪标准。③部门联动,拆除违章建筑。联合规划建设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处在移民征地线以内的回迁农房依法进行处理。联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河道主管部门、航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库区周边违法违建行为进行处理,对被破坏的设施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安全。加强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反映水库周边侵占库容、水库上游回迁问题和水库下游的侵占行洪河道问题。④完善应急预案,提前预知风险。对上游淹没风险区域,在应急预案里面明确提前预警、提前告知、提前转移等相关措施。

2.提高大坝下游河道行洪能力

20座大中型水库中有8座需要根据下游河道过水能力来控制台汛期水库下泄流量。这些水库下游河道的实际过水能力远小于水库设计标准的安全泄量,提高其防洪能力有利于水库大坝安全泄洪。如桥墩水库下游河道防洪下泄能力为50年一遇,其拟定的下泄流量为800 m3/s,但其防洪规划需给出1 000 m3/s超标准洪水的控制运用方式。在发生1 000 m3/s超标准洪水时,桥墩水库下游河道主要是通过南港平原等蓄滞洪区进行分洪,即利用蓄滞洪区进行洪水调度来保证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①当桥墩水库入库洪峰与南水头区间流量之和不大于500 m3/s时,则按来水下泄,实行补偿调节,控制泄洪洞及溢洪道闸门开度,下游河段能满足行洪要求。

②当桥墩水库入库洪峰与南水头区间流量之和不大于800 m3/s时,下游河段基本能满足行洪要求,下游受灵溪段7.79 m起调水位影响,个别断面出现洪水漫溢现象,需要对堤防进行加高才能满足行洪要求。启用蓄滞洪区分洪后,下游各断面均可满足行洪要求。

③当桥墩水库入库洪峰与南水头区间流量之和不大于1 000 m3/s时,下游河段基本不能满足行洪要求,江南垟平原、江溪垟平原农村段河道出现漫溢,藻溪平原、观美平原、大观平原部分城镇段河道出现漫溢,需要对堤防进行加高或临时防护才能满足行洪要求。启用蓄滞洪区分洪后,可分担行洪要求。

通过桥墩水库应对不同强度的洪水可以看出,水库及其下游河道在洪水的控制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3.加强大坝的信息化管理

逐步提高和改进高科技设备以获取准确水文信息,确保洪水预报的准确度。制定适合水库的汛限水位和台汛水位控制方法。开展水库汛限水位和台汛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实现对雨洪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在水库实际调度中应该根据批准的调度计划和运用原则,综合考虑水库的防洪标准、工程质量、泄洪能力、气象、雨水情预报等因素,灵活调度,科学决策。坚持防洪与水库兴利结合,科学调度,做到既不违反调度原则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兴利效益,保安全,多蓄水。结合水库洪水调度系统的建设,建立科学的洪水实时调度模式,最大程度减轻上下游洪灾损失,提高防洪效益。

4.增强群众避险意识

水库管理单位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救灾应急防范工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预案演练活动,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为根本,尽一切可能帮助群众转移。对将运用蓄滞洪区、水库垮坝洪水的流经路线、淹没范围和洪水到达时间等,要迅速做出分析判断,发布洪水预报和警报,通知县、镇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采取一切紧急措施,使洪水可能泛滥区域的居民和重要物资在洪水到来之前尽可能转移到安全地区。

三、结 语

针对影响大中型水库防洪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确定以规划管理为出发点,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以上应对措施,确保水库防洪等效益正常发挥。

[1]温州市水库管理处.温州市大中型水库及部分水闸2017年度控制运用计划(度汛方案)汇编[R].2017.

[2]温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温州市大中型水库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R].2017.

猜你喜欢
行洪温州市库区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淮河正涡段行洪区联合运用对淮河干流水位影响研究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