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 要:“书籍过眼千千万,不会作文只会(呻)吟”,这个怪现象并不少见。其实,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高表达能力,走马观花式地只求量的增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有意识地积累关于“写作”的养料。而这正是探索“一加六”自助餐式读书笔记模式的初衷。
关键词:读书笔记;指导策略;写作方法
什么是“一加六”?这里的“一”指的就是传统的摘抄,姑且叫它“抄一抄”;“六”则分别是“仿一仿”“议一议”“续一续”“品一品”“找一找”“拎一拎”。如果说“一”是摄入,那么“六”则是对“一”的消化和吸收。为什么叫“自助餐”呢?首先,“一”的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其次,“六”与“一”的组合由学生自由确定。这样一来,学生在摘抄时就避免了漫无目的,因为他必须考虑到“我摘抄下来可以仿写吗,可以议论吗等等”。这就对了,因为有意识地积累正是有效积累的第一步。
下面是关于“六”的操作方法的具体阐述。
一、品一品,体会文字魅力
“品”是品析,可以从内容入手去想象,可以从用词入手去推敲,也可以从人物入手去评价等等,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品析由于切入口很小,需要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到文中去精挑细选,才能找出比较有价值的品析内容。这样,就 “逼”着学生要深入研读、细致推敲,而这种精读正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缺失的。
品析的角度和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指导,一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例子,如推敲式品析、联想式品析等。这种着眼于具体词句的品析文字实际上是微型的读后感,管中窥豹、滴水观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拿着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读书,获益自然匪浅。
二、议一议,剖析文本内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正在慢慢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是一种很可贵的理解能力。事实证明,这种理解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加速发展的。这个助推剂是什么呢?就是阅读。尤其是一些刻画人性,表现人生的作品,都在无形当中增加学生的阅历,丰厚他们的人生。
倒不一定要那些思想十分深刻的名家名篇,笔者认为,此类文章的选择最要接近学生生活,这样他们才有理解的基础,从而搭建起自己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需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写“议一议”时要让他们明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点是要“议”得准,不东拉西扯;议得真,不无病呻吟;议得顺,不颠三倒四。
三、仿一仿,模拟写作方法
“仿”是模仿。这是针对品析写法的读书方法。一个语段,如果条理清晰,可以模仿结构;如果修辞巧妙,可以模仿修辞;或者善用动词、角度独特等等都可以用来模仿。
比如阅读作家刘湛秋的《三月桃花水》,可以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独特的写法,然后提供几个材料让学生仿一仿,比如仿写“春风”“秋天的田野”“妈妈”等等。很显然,最后一个题目难度大些,因为它从原文的写作对象“景物”跨越到了“人物”,这就需要学生对原材料的写法有更深刻的把握。这也是基于学生差异的分层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自主选择。
四、续一续,沟通读写桥梁
“续”是续写,比“仿”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除了领会原文写法外,还需对原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此,续写句子是最基本的练习,接下来还可以对语段,尤其是诗歌中的语段进行续写。
五、找一找,汇集写作材料
“找”是查找,根据一个主题,在大量的阅读中搜集相关材料,这也是一种主题式阅读,可以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可以设计这些阅读主题:描写树的词句,表现人物高兴的词句等等,分类越细,学生阅读越有针对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去了解学生搜集的材料,并指导学生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原本不相关的材料整合成有意义的片段,就能有序地进入到学生的“材料仓库”中,更易在需要时“提取”。
六、拎一拎,把握篇章结构
前面说的几点大多着眼于语段,为防止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那么,根据语言材料,列写提纲就是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它也有益于学生把这些谋篇布局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学生经常地进行这种“拎一拎”的提纲式练习,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如此一来,当学生遇到新的阅读内容,就能很快地提纲挈领,获得整体感知。
在指导学生做“六加一”自助餐式读书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例子,教给方法
刚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读书笔记,或是提供一些内容全班共同摘抄,重点在于指导后面的“六”的做法。到了后来,以自由摘抄为主,集体摘抄仍然可以穿插进行,这就要教师也要大量阅读,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摘抄内容,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段供全班积累。
(二)以写促读,鼓励为主
我们要明确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读书,千万不能让它成为变相的语文习题。因此,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后面“六”的质量要求可适当宽泛些,不要让完成读书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还是应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阅读。
(三)坚持训练,培养习惯
实际上,前文所说的“六”实际上就是几种品析文字的方法,方法的习得要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揣摩,而一旦能够熟练运用,也就意味著学生养成了有意积累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细致指导和耐心督促。
当学生养成了在阅读中有意积累的习惯,必定能在自主地阅读实践中摸索出更多的方法,从阅读中体会到更多妙处。只有这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