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確地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拓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至关重要的工作,课本中引用的文章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具有鲜明且典型的价值,但是我们在重视课本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对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引导,将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带领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强理解能力,开辟课内外融通的快速通道。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内外;融通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对课内文章进行拓展是必要的,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拓展要有一个“度”,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推荐课外读物,真正将课内外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引领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
一、讲述典型人物的经典故事
如何讲述一个故事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中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在文学表达中,人物塑造是基本要求,每一个人物都是由各式各样精彩的故事、动作、对话等塑造出来的。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如果能够找到、了解其中典型人物的经典故事,这将对我们对课本理解、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上都是较大的提升。比如在讲授《草船借箭》的时候,这篇节选主要涉及“周瑜”“诸葛亮”“曹操”这三个人物,仅根据这一篇节选来讲,我们能大概了解到这三个人物代表着三国的势力,三个人脾气性格各有不同,能看出来三个人处于对立面,但是并不能看出三个人物命运的交叉以及对立感。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课本讲解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的故事尽心探究,那便能了解到魏蜀吴能够三足鼎立,与这三个人的明争暗斗有着莫大的干系。同时对学生来讲,通过课外读物对这些人的故事的探索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积累过程,对人物了解越多,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浓厚,真正地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融通。
二、通过多视角把握文章主题
艺术对于美的呈现方式永远都不是单一的,文学也是,对同一种景色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看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主题也是一样,同一个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文学素材,又或者是不同的体裁来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着手阅读文章,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在丰富学生阅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所要表达情感的感知能力。
就比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记叙文,讲述的是小骆驼因为被伙伴嘲笑自己的外表很自卑,但是在体会到自己身体巨大的用处后开始为自己感到骄傲。表达这样的主题的故事一向很多,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几篇文章,比如《风和太阳》《小马过河》,让学生在阅读了文章后将几篇文章表达的共同主题提炼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其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树立自信心,但同时应该引领学生分析出几篇文章所表达意思的不同点,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使其不仅仅浮于表面,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增添了阅读情趣以及阅读的体验感。
三、串联式印证艺术手法的表达特质
在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中,一般会运用到多种的艺术手法,但是一篇文章中总会有一种艺术手法是格外出彩的。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文章读过去了就叫阅读,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不仅仅只是文本,更重要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洞察一种艺术手法,那将是一个十分美妙的过程。而对同一个艺术手法,学生接触得越多,能够印证的文章越多,学生的体验就更加的丰富,所形成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也就越强。
比如在《水浒传》武松打虎的选段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衬托的手法,先是对喝酒的描写,“三碗不过冈”的酒,武松却一连喝了十二碗,而且没有酒醉的意向,直接说明了武松等梁山好汉大口喝酒的豪爽性格,同时也衬托了武松神力无穷。在同一选段中,通过大家对老虎的谈论“吃了多少人”以及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为老虎造势:“虎声”“虎招”,表面上描写老虎有多么的凶猛,实际上是为了给武松的出场造势,衬托武松的勇猛。
同时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衬托的手法,比如“云长温酒斩华雄”,作者没有对两人的对峙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关云长的神威。
四、对语言风格进行并列性欣赏
语言是一门学问,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景该说什么样的话,都是值得考究的问题,而对语言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一些小说或者故事里面,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从一开始对王熙凤语言的描写如“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无一不体现着王熙凤的能言善道。而老师应该在通过这一片段的学习引入《红楼梦》中王熙凤其他的语言动作描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从语言来欣赏人物也是阅读的一种享受。
教材中的课文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这种案例引入其他优秀的文章,能够在丰富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真正的课内外融通是教师必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金和.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课内外融通的几种阅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7(28):40-42.
[2]高浴.练习融通 对比揣摩 链接整合:小学阅读教学统整策略浅谈[J].写作(下旬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