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渗透苏式英语课堂教学

2018-03-07 02:41郭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改变

郭洲

摘 要:“苏式课堂”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应该具有一种普适性的教学范式,它清简、厚重、雅致,“苏式课堂”倡导“抓课堂之根本,促素养之养成”,是对课堂教学内在秩序的发现与重构。新时代背景下,“苏式课堂”呼唤精致的适宜教育,呼唤民主式亲和教育,呼唤苏式课堂中英语教学的文化的自觉渗透,它彰显了对话特质构建苏式课堂,重视对学生精神的濡染和构建。

关键词:苏式课堂;改变;情感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入苏式课堂元素,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认知能力的同时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苏式教育具有其鲜明的风格写照:精致,质朴,灵动,开放,温润,厚重,从容,细腻,创新,发展。在这样的英语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命的相互辉映;人才辈出思想璀璨,更是它的内在追求。

初中生的最大特点是对一切事物都有探索的精神,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又不会持续很久。如果我们每次上课都只顾着老师自己的感受,那可能很难体现新课标中所说的以学生为本的概念。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厌倦这样的课堂,再严重一点,会厌倦这样的老师。因此,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共生教学、发展性教学、图式教学、无痕教学、大单元主题教学……不同的教学主张和风格,丈量出新的教学境界。具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我想不外乎下列几点。

一、“苏式教学”本色、人文,重视学生的精神构建

给学生创设英语情境,对他们是十分有帮助的。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现在初三,我都一直坚持在做的有几点,实践下来,对营造班级学习英语正能量、从精神层面上构建学生英语学习体系都非常有效果。在我们班的图书角,有大量的英语报纸杂志和英语经典名著,初三并没有阅读课,但是每周我拿出了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图书角的名著和书刊,并且自己注意总结书中有用的知识。在每周四的英语午自习有15分钟是我们英语课堂的每周一乐,课代表负责,每个同学轮流表演英语的一个小故事,或者影片配音,哪怕只是简单的读一个新闻,长期积累下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非常大。最后一点就是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在这些节日中,我会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环节,既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我们要去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这样不是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了吗?

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會不断去寻找我们之间的平衡点,让学生觉得我离他们并不遥远。比如我会给学生手写卡片,并且用非常热门的淘宝体,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我给每个学生写了一张加油卡,卡上的内容都是鼓励的话语,并且运用了大量学生非常熟悉的文体。比如:努力勤奋真的会变女神哦!刻苦钻研的男生最帅了!你那么认真你家里人知道吗!在学生放假返校时,我会给他们准备惊喜。如寒假过来的新学期,每个孩子都会收到我的红包,里面装的都是我亲手绘制的兑换卡。有春日糖果限量礼包兑换券,有爱心早餐兑换券,放肆一次作业免做一天,不管怎样老师都能原谅我等等。学生在收到了这些卡片之后会心一笑,更体会了我的良苦用心。他们的周记里写道:这么有趣、能理解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英语,我们能不好好学吗!

二、“苏式教学”精致、精细,“构思精巧,精而不拘”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

构思精巧体现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对全班学生来说,并没有统一不变的目标要求。对于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来说,我往往这样安排我的英语课堂:首先认真研读课文,找准课文中的信息,并且不断去关联这些信息是否都能够为我所用。同时,建立这些信息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中讲到对朋友的评价,在这个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课前搜集了大量形容词。如:kind,generous,funny,humourous,helpful等,做成不同的卡片,上课导入部分,不断呈现卡片内容,让他们根据单词去联想身边的朋友,与单词相对应的人可以通过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比如generous意思是慷慨的,有一个学生就提到他的朋友说:My best friend Jacky is generous to invite me to have breakfast every day.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表达都非常的精彩。

精而不拘指的是即便每节课老师通过课前大量精心的准备,但在上课时我们难免也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学生可能不会按照老师的节奏去走,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完全是备课计划外的状况,这时候对于老师来说,随机应变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记得有一次开设七下语法时态复习的公开课,经过课前大量精心的准备,终于收获了制作精良的课件,新颖有效的课程设计,甚至每一个环节要说的话都提前演练了很多遍,自己认为这一次一定会完美演出。正式上课之后,学生也是基本按照我设想的流程在走,就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be a superhero one day and what will you do with super abilities?想不想成为一名超级英雄?如果有超能力你会做什么?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都非常符合我的要求,无论是或否都体现了这节课的升华,没有想到,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不要!因为超级英雄都是假的骗人的!不可否认的是,当时我一下子感觉脑袋里嗡的一声,这不按照常规出牌啊。马上搜索语言临时救了一个场,我先示意学生坐下,然后说:In his opinion,superheroes are not real. We all know that but what we are talking now is how to help others even if we are normal. We are not superheroes and we dont have super abilities,but we can still help others with our own abilities.意思是即使我们不是超级英雄,我们没有超能力,也可以去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由此可见,构思精巧但精而不拘的课堂模式有多重要,课堂永远是能给老师和学生最多惊喜的地方。

三、“苏式课堂”遵循发展规律,构建从容课堂

一节好的课,当然一定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一味只是迎合自己的需要,那技巧再精美、准备再充分的课也会让人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换个角度讲,如果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那一定是精彩万分如行云流水般从容不迫的课堂。

非常幸运的事,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苏州市名教师彭祥英老师,她的课如春风化雨,总是在无声无息间就让人沉醉其中,不自觉地跟着她的一颦一笑、一升一扬,体验语言的美感。记得有一次在上关于春节的写作课时,这是七年级上册中的重点,考查学生对节日的掌握情况。大部分老师的处理都很常规,然后彭老师的处理方法却非常独特,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从导入开始,她抛出了一个问题“How do w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问题。学生也给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如get red packets,wear new clothes,eat lots of food,buy goods等等,彭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呈现答案,一边给答案进行归类。等学生的答案都说完,黑板上非常自然地呈现出了几大类活动。同时,在这过程中还呈现了很多生词,以及彭老师补充的大量词汇。接着,她给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春节的这些习俗和活动,然后通过小组练习不断强化,最后2人一组练习复述到呈现整篇文章。可以说非常简约但不简单的课程设计,看起来短短几个步骤,老师却是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既全部保留了书上的知识点,又同时拓展了大量词汇,加上不同方式的练习巩固,最后几乎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这样一篇高水平的文章,不得不说实在很妙!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会说、会听、会用这门语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总揽全局下积极创设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畅所欲言。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时地布置任务。

四、“苏式教学”师生亦师亦友,平等师生关系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究竟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太近了怕他们无长幼之分,太远了又怕他们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我相信每个老师都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过,尤其是年轻老师。那究竟该怎么处理呢?我引用了苏式教学中的一句话,叫做亦师亦友。不全是师,那样会让学生对你失去兴趣。也不全是友,那会让学生质疑你的专业。

亦师亦友也可以称作是半师半友,伴师伴友。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样子,其实仔细想一想很简单。

想要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最重要的是平等地对待他们。这个平等不仅是交流方式的平等,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尊重和态度上的诚恳。记得有一次学生写周记:老师把我们当孩子,那我们也乐得让老师觉得我们是孩子。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足球踢得特别好,但是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习惯也不太好。父母对他很是头疼,尤其是放弃写作业的时间去踢球这件事,家里没有一个人是赞成的,甚至他父亲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去踢球就不管他了,当作没有这个儿子。后来的日子里,这个男生由于出色的球艺要代表学校出去比赛,父母当然是非常不支持,甚至说出去踢球就不要回来这样的话。这时我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一个契机,于是就在这名男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努力说服他的父母,恳请他们务必和我一起去比赛场上观看他的比赛。从一开始的拒絕到挣扎到后来答应试一试,我光是打电话就一共打了17次,第17次,父母同意了。不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而是用他们的话来说不好意思拒绝我了。后来的故事,就是我带着他的父母出现在了比赛场地上,并且制作了加油海报,这个男生看了当场痛哭流涕,抱着父母久久不肯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相信那一时刻,这个孩子的心中只有感动和暗暗下定的决心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下,他越来越上进努力,球踢得越来越好,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初三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实验中学。

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经历,有了这些经历,我们才能收获学生丰盛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支持。

如果我们在课堂内外真正能够做到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精巧构思,精而不拘,打造从容不迫的课堂。精致,质朴,灵动,开放,这是苏式教育的风格写照,人才辈出思想璀璨,更是它的内在追求。

参考文献:

范谊.面向21世纪外语教学论:进路与出路[M].重庆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改变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情感研究
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