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
摘 要:“生本”教育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作文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自主”批改,最终达到能写、会批、善写的目标。
关键词:生本;作文教学;作文批改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郭思乐
一、因为你在,所以我来
对于“生本”的了解源于2016年初,几位赴广州学习的老师带回了全新的“生本”理念,并开始着手进行课堂改革,感觉既神秘又新鲜。
2016年暑假,我荣幸地也被派往广州学习“生本”。带着几多疑惑、几许期待和憧憬,开始了我的“生本”学习之旅。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为着同一个目标相聚“羊城”,认真聆听郭思乐教授以及其他“生本”先行者的传道解惑。几天的学习,难免似囫囵吞枣,但也眼界大开,醍醐灌顶。不禁热血沸腾、踌躇满志!
二、践行,是最好的守候
要开展“生本”教育,必须做好三个“环节”:小组建设、前置作业设置和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想也只有大胆“践行,才是最好的守候!”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心中的痛:既难教、效果还不好,何况绝大部分的学生压根不想写。
姑且不谈如何写好作文(这是一个需要积累+悟性+技巧的事),单单是作文的批改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众所周知,作文批改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力气活。老师辛辛苦苦改的作文本到了学生手里有几个会认认真真看一看。煞费苦心写的批语往往也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我想我的“生本”教育就从作文批改开始吧!
让学生自己来改作文,我相信他们能行!
(一)明确作文标准
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我先布置一项前置作业:到网上收集并整理出“初中生作文标准”来。上课时,老师再将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期末统考中的作文评分细则(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印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尽可能记住作文该如何进行评价,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做到心中有“标准”。
(二)形式多样的作文批改
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这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一定要多种形式结合,一旦形式单一,学生就容易失去兴趣。
先从批改自己的作文开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阅读自己作文的习惯,写完作文后笔一扔,就认为大功告成,造成许多错别字、病句,贻笑大方。其实,只要他们从头默读一遍,这些简单的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更多还是采用组内互评、班内互评和班级互评等形式。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有初为人师所带来的激动和责任感,又有一窥其他同学作文的刺激和新鲜感。当然老师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别人的文章,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从而获得进步!
(三)规范批改的要求
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老师得作统一要求:从基本的删除符号、调换符号、插入符号再到评语的构成(评语由优点、缺点和建议组成,要客观、真诚并签名以便责任落实);从修改错别字→病句→材料的选择→详略安排→主题的凸显等。由易到难,一课一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四)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在批阅过程中,将认为优秀的文章先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学习,然后推荐给老师作全班交流,美其名曰“佳作欣赏”!由推荐者或作者本人朗读。凡是推荐的作文在全班作交流的,作者及推荐人分别给予相应的操行加分。当然,这些文章课后收集起来,作为“班级优秀作文集”的重要稿源,在期末择优集结成册。同时向校刊《香山晨风》推荐。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三、借你美景,终将了然
每一次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我都更深切感受到了“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高涨”,“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这些道理。
通过对作文的批改,学生提高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懂得了文章材料应该作怎样的选择取舍,加强了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掌控。大部分孩子的作文水平有了迅速的提升!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生为本,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老师也能乐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少数根本就完不成,尤其在普通班里。另外,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前置作业也就无法完成;一些留守儿童没有条件上网;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上網的监管从而让学生有了玩游戏的可乘之机等等。但我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将继续作生本路上的行者!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