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对学生的个体成长而言,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日常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思维。
一、激发探索欲望,锻炼探究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很多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阻碍,影响了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利于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现象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探索生活,并把握生活的物理学本质。
比如,教师在讲浮力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测出石块在水中的浮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典型的物理例题,如:已知石块的质量为79 g,密度为7.9 g/cm3,试求石块沉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g取10 N/kg)。在对石块的浮力求解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把握石块在液体中的浮力:F浮=ρ液gV排。
二、联系物理知识,锻炼系统思维
物理知识体系相对庞杂,很多物理知识都具有关联性,在解析物理题目时,学生可能要应用多种知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带领学生整理知识点,对物理教材的思想体系拥有初步理解。在每一節课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整理,以此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点贯穿起来。
比如,很多学生在认识摩擦力的过程中会出现混淆问题。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虽然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差异性也相对较大:以产生条件为例,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以方向为例,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不同;以大小为例,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一过程中,结合动摩擦力大小公式:f=μFN,在公式中,FN表示正压力,也就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μ表示动摩擦系数,即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将公式代入进行讲解,对于提升学生对动摩擦力认知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平衡力有关。同时,针对动、静摩擦力特征,利用习题加深学生印象。
如:用水平力F将物体压在墙上,保持静止状态,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随F的增大而增大
B.随F的减小而减小
C.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D.可能大于物体重力大小
在对这一问题解析过程中,结合动、静摩擦力的特征,静摩擦力需要根据物体受力及物体运动状况进行判断,针对这一情况,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故选择C。
三、鼓励学生自学,锻炼独立思维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物理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查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保留着好奇心,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人格,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
比如,教师在讲与做功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就“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一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对机械不省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应用机械时,需要克服机械零件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因此使用机械可能要多做功。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自己认可的地方和不认可的地方,并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整体性归纳。上述问题可以为机械效率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开展集体讨论,能够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独立研究积极性将有所提升,独立研究思维也会得到锻炼。
四、提出研究课题,锻炼创新思维
创新是个体发展的动力,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物理教材涉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索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答能力,逐步获得自我提升。一切物理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生发而来的,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物理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与生活联系
起来。
比如,教师在课程基本结束后,可以提出如下课题“假如发生一场海啸,同学们被困在了一座山上,能够应用怎样的物理知识来自救”,启发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一些学生提出应该利用摩擦生热的知识来钻木取火;一些学生提出应该利用力学知识来制作捕食工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担任着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仅仅将书本上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注重思维训练,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系统思维、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等,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中伟.关于初中物理思维对话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11):67-68.
[2]明峰华.初中物理渗透物理思维教学的经验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