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的建立

2018-03-07 02:40刘昊
科技资讯 2018年33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高校毕业生

刘昊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一项焦点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乎着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开展,同时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然而目前有的高校毕业生跟踪工作存在明显不足,与企业互动、社会互动和毕业生互动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高校生就业跟踪回访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跟踪 就业反馈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247-02

1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手段和弊端

我国目前沿用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主要包含以下7种:一是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毕业后学生到岗参加实习和工作;二是毕业生不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合同;三是毕业生根据送培单位的培养需求,完成定向就业;四是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以灵活方式就业,自谋工作;五是完成考取更高一级学府完成升学,高校毕业生一般形式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六是申请境外学校学习或出国就业;七是参加国家或地方规定项目就业,例如大学生村官、支援教育或是援助项目。其统计方式包括两次统计,一次是初次就业率,另一次是年终就业率。前者的截止时间为每年的9月1日,后者的统计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30日。统计顺序一般是按照高校生所在学院上报至学生处,再上报至各级主管部门,直至教育部。

而目前的就业跟踪统计方式存在着如下弊端。

(1)就业统计持续时间较短。我国每年统计就业率的持续时间较短,导致没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实际就业情况,导致很多延后就业或者产生就业变化的学生,没有被统计到,造成统计盲区。

(2)就业率数据造假现象严重。很多高校为了每年招生宣传,可以模糊就业率数据,有时将不准确的就业数据上报,涉嫌追求功利性,而忽略客观性。例如有一些高校在毕业生就业统计上报之日前,将还未能实现就业的学生按照“自主创业或以灵活方式就业,自谋工作”处理上报,导致后期回访工作难度较大,这导致了在2009年出现了“被就业”一次,引发了社会的严重关切。

(3)高校只重视就业“数量”而忽略“质量”。很多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通过问卷的形式或者电询的形式,只是询问是否就业,从而完成了是否就业的统计,却往往忽视了关于就业质量的统计与回访。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跟踪回访工作中,忽略了对学生就业环境满意度、就业薪资满意度、晋升渠道满意度、就业地域差异、就业层次、所学专业需求匹配程度等进行细致回访调查,导致部分高校每年的就业分析报告比较空洞。

2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的积极意义

2.1 提升畢业生就业服务质量,提升校企互动空间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回访与反馈体系,是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教育质量、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成果与否的检验。当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后,在岗位中应用的所学知识情况、工作环境情况和薪资水平情况,都会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因此学习必须进行全面跟踪调查,验证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得体。

其次,很多高校拥有定向的校企合作单位,在完成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过程中,不光是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交流,有时也要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对话与沟通,以此可以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最新战略和想法,有助于促进对下一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革与转变,做到与时俱进,产教结合,因材施教。

并且,通过高校层面与企业的沟通互动,还能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在校企合作岗位跟踪的活动中,可以及时发现高校教学中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方面,企业也能及时发现人才补给的方向,以此能够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包括高校教师下企业、企业技师进课堂,这样便可以使高校、企业共同成长。

2.2 实现教学深化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与时俱进是高校教学中也该具备的精神。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适应国家发展潮流的人才。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参考依据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和要求,还有就是通过社会就业反馈得来的有价值信息。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能够从毕业生中得出最真实的就业反馈信息和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毕业生而言,是母校培养了他们,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将企业工作过程中最真实的信息和想法反馈给母校,再根据信息的筛选与分析,从而得出实现教学深化改革的意见,由此完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2.3 建立校友会,促进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对高校而言是一笔财富、是人脉也是高校培养的心血。高校毕业生一旦走入社会,身份就转变成了母校的校友。一般高校每年毕业生数量不少,就业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并且地域范围极广,可以为高校拓展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回访,就是对高校发展财富的管理,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校友会机制,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毕业生纳入校友会范围,建立校友档案,定期举办校友会。校友深入了解母校的师资水平、科研力量和培养模式,也熟知社会就业需求和人才缺口,以高校毕业生为桥梁,以校友会为平台,可以无障碍进行就业质量和就业形势沟通,间接促进了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3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3.1 注重就业跟踪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目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社会,也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年代,在自由、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数据,以往固定模式的就业率统计时间点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解决这一现象,就业跟踪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情况进行周期性统计,在高校毕业生的第一年内,每年1月、4月、7月、10月和12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第二年每年6月和12月进行两次统计;第三至第五年每年3月份进行统计。这种阶段性和周期性的调查能够覆盖大学生初次就业和二次就业甚至三次就业的大部分可能性。

3.2 采用多样化信息收集方法

目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高度集中的年代,在跟踪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时,可以打破传统的电话问询的形式,采用E-mail、微信群、QQ群、网络调查问卷小程序、校友会APP、网页问卷调查等多样化形式,总有一种渠道适合毕业生进行就业信息反馈。

3.3 提高回访指标体系的内涵与质量

在进行跟踪调查时,除了基本就业信息外,还要跟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幸福指数,包括薪资情况、住房情况、职位晋升渠道情况、家庭情况、地域情况、福利待遇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后期学生培养计划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是高校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和国家不断繁荣昌盛的有力保证。各高校在完善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强毕业生意见反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跟踪反馈体系,不断提高就业相关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4):18-21.

[2] 刘文洋,黄静.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3):27-28.

[3] 王洪松,刘贺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分析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为例[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5(1):139-171.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高校毕业生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