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喜
当前,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讲得多,花样多,表演多,一节课下来,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从中获益却很少。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详细地分析、讲解和一味考试施压也不是好的办法。笔者想阅读课还得朴实一些,加强朗读比较好。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朗读,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是上好阅读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谈谈笔者对朗读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在朗读中感知文本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都不强,要想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初读课文时就必须提出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去读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读书能力。据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课文。
(2)圈画出生字词,在难读的地方打上“?”多读几遍。
(3)大声通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顺畅。
很多语文教师在上课时通常也会设计自读要求,但是他们设计的自读要求一般是: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课文。
(2)圈画出生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老师哪里舍得给学生大量自读课文的时间呢?基本上都在5分钟左右,有的课堂甚至不足5分钟。一篇陌生的课文,一个小学生,要在5分钟内做到既要读通、读顺课文,又要圈画生字词,还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得有多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当然这样的做法看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却没能很好地得到训练。教学中,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就会让朗读流于形式,为了读而读,为了体现有一个朗读环节而读。教师没能将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的读书也只是表象,当朗读成为表象,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
二、在朗读中以学定教
学生自读课文完毕,教师一定要检查自读效果。此时,多数老师都利用多媒体出示文本中的字词句,在解决生字词时,指名分段读课文,以此来检查、判断学生的读书效果。然后,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借此锻炼孩子们概括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我在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时,是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谁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互相展示读书情况,师生纠正读音,肯定读得好的同学,树立榜样。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又互相交流读书所得,“我知道了樟树的外形。”“我知道了樟树有特殊的气味,小虫子都怕这种气味。”“我知道了课文写的樟树长得很茂盛、很粗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读不懂的?“不就是两颗粗壮的樟树嘛,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人们参观宋庆龄的故居为什么不在大门口照相留念,非得在樟树下拍照留念?”……瞧,当把书读透了,有价值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平时我们总喜欢在出示课题时,就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质疑出有价值的问题,书都没读,或是没读好,怎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我们教师怎么办?总不能帮代解决吧,问题来自于读书,答案源自于文本,还是得读书。这时就要孩子们静下心来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寻答案。这样,孩子们就又进入到对文本的朗读、探索之中。
三、在朗读中激活思维
阅读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自读自得上是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小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精读第四自然段時,我是这么做的:
1.多媒体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品读这段语句,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揣摩,感受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情感。学生边读边悟,围绕樟树的生机勃勃来品读每句话及重点词。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再让学生抓住“无论是……还是……总是……”进行仿写练习,明白这一自然段处处在赞美樟树。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第四段课文。
2.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当学生对文本本身有了深刻的了解后,再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就会水到渠成。就中年级学生来讲,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作品里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让他们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设计着重于读,细读课文,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生命力,通过朗读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读者与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师讲解、分析之中得到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既要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一篇文章的内含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的反复诵读。
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以形成对樟树的初步感知,再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具体了解樟树的特点,接着又齐读这一段,形成了整体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情感就在其中。只有教师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才会真正注重对课文的朗读,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实处上来,不把朗读只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手段。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