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源
在影视圈,像赵丽颖这样的“拼命三娘”并不少见,观众经常可以看到某当红演员开启“霸屏模式”——无论你怎样切换频道,总能看到同一张脸。究其原因,可能有些演员归结为不想错过所谓的“创作黄金期”,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演员短时间内不停接拍影视剧,要么是“没火”,想要混个脸熟,要么就是“火了”,想维持热度。无论想法如何,演员密集拍戏的代价是几乎全年无休的工作。乍一看,这种看似“敬业”的工作态度应该得到肯定和褒奖,但事实是,“趁热打铁”般的拍摄方式必定会提前透支演员的演艺事业和身体精力。
对于一个事业上有长远规划的演员来说,“蹭热度式”的拍戏模式已然有局限性,且暂不说参演的角色是否为同一类型。即便是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不同人设,看多了观众也会“跳戏”、“出戲”,这消耗的无疑是演员自身的“内力”,不间断地“输出”势必造成“江郎才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炙手可热的演员忽然悄然淡出娱乐圈,退而选择重回校园进修,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后,带着新作品或者以新的身份回归大众视野。比如胡歌,今年上半年,在由他主演的多部影视热播的当口,他选择出国进修导演课程,为自己的“处女作”做准备。
抛开事业上的考虑不说,就演员本身来说,因为“连轴转”的拍戏进程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经常可以看到某演员因为身体劳累而“停工”,更有甚者出现积劳成疾、危及性命的情况。
演好戏需要慢慢来,频繁接戏是一种只看中“短期利益”的做法,好的作品需要投入足够的心血和时间打磨。“放慢脚步”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从长远看,用心诠释的角色经得起推敲。无论如何,“大器晚成”好过“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