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婷
著名教师管建刚认为:讲评不是把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下,而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由此设计出作文训练的点,由个别至全体。所以,以教師为主的作文讲评课的要求是:一定要认真读透学生的作文,认真琢磨学生的作文,达到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了如指掌的程度才行。
叶圣陶先生说过:“看学生的作文,首先要看文章的立意怎么样。”我在批改时,首先一定对学生的作文通读一遍,从整体着眼,了解一下文章的全貌,即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总的印象。特别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定心中有数。再者是把握评改的范围:看中心是否正确、集中、突出;看材料和结构,能否为表达主旨服务;看语言表达情况,之后才对通读过的学生作文进行评改。
一、以教师为主作文评改的基本模式
1.内容上的评改
内容上的评改包括作文的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中心思想是否切实、可靠、充分。有的学生作文观点是对的,但是空话多,大话多,缺乏真情实感,因而也就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为此,要引导学生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学会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有的学生作文的观点是片面的,当他们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阴暗面时,就忽视了社会风气的主流。讲评作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每逢此时,我会在作文本上写道:“孩子不要背着阳光走路,你看到的永远是阴影,请转过身来,这里阳光一片。”
古人说:“文品即人品。”朱自清先生说过:“作文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好的作文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人品。教师讲评作文,常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评文”同“评人”一样, 指导学生怎样“作文”和教育他们怎样 “做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比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空洞地讲大道理,更容易收到实效;反过来,学生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提高了,对写好文章也大有好处。
2.结构上的评改
结构上的评改包括文章开头、结尾安排得怎么样;过渡、照应如何;段落划分合不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结构虽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却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在评改时我总会发现文章结构上的如下问题:一是文章没有层次,一气呵成;二是三段论,总分总结构;三是结构零散,语句分散,单独成段;四是语句之间衔接生硬,没有过渡、悬念、铺垫、照应等结构上的文法。此时笔者就会在眉批或总批上提醒:一篇文章好比一个人,肢体相连血肉相通,怎能头脚不分,怎能身首相离,张冠李戴也不可。针对各种现象,我会用不同的评语启发,评讲时语言的趣味性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从而与老师产生共鸣,达到评改效果。
3.语言文字上的评改
语言文字上的评改包括文章语言文字使用及书面工整性、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的评改。如提示文中字迹不工整,用语不当和文理不通的词句;指出错别字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等。前面提到“精批细改”,此项修改笔者认为应该坚定此原则。写作不只是要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述能力,还包括对书面布局能力、基本词汇、标点符号的使用及行款格式安排的强化训练。而这些能力在日常应用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作为教师对学生文章的错字、标点符号和行款一定要认真检查并纠错,尤其对书面的工整提出明确意见,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文面的好习惯,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笔者每每讲评时,首先讲评字迹工整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4.用“积分法”来量化学生作文
受首都师大高原教授一篇论文的启发,我把学生作文分为五个等级,五等作文为1、2分,标准是:交了作文但不符合作文标准,如字数不够、字迹不清晰、立意不符合要求。四等文为3、4分, 标准是:接近作文要求或立意基本符合要求但语病较多,错别字较多,结构不清晰,字迹较为潦草,字数接近标准。三等文为5、6分,标准是:立意符合要求,语言通顺 ,字迹较为工整,字数符合要求,平铺直叙,好词句好文法少。二等文为7、8分,标准是:立意符合要求,积极健康,语言好,情节性较强,有文法、好词句,错别字少。一等文为9、10分,标准是立意符合要求,积极健康向上,情节丰富,语言好,文法好又有新意。全学期总成绩按 20 次作文计算,满分为 200 分。全学期累计总成绩150分以上为及格,180分以上为良好,195~200分者为优秀。采用“积分法”有利于达到训练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提高处理作业的效率。
二、对教师为主作文评改的模式的思考
以教师为主的作文评改模式更适用于某个学龄阶段,在小学刚升入初中的作文教学阶段,以教师为主的作文评改模式的实际意义更强于其他模式的作文讲评,笔者对此有几点思考。
1.容易出现评改的缺位
作文评改的缺位包括显性缺位和隐性缺位两种情形。比如有些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过重或担任行政工作,用于作文批改的时间有限,往往不能及时批改学生作文,造成作文评改的显性缺位。有些教师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评改作文时没有认真研究学生和阅读文本,虽然表面上做了评改工作,但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帮助不大,这就是一种隐性缺位的现象。这些评改缺位的现象在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给作文教学造成了很多困难。
2.把分数量化作为批改评价
批改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由两方面来促成:一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基础的了解,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施教;二是让辛辛苦苦写出作文的学生明明白白知道,从头到尾语言文字、选材结构、技巧运用等,哪一些做好了,哪一些没做好,为什么没有做好,应该怎样改。每一次作文评改都是一个平台,向上走才有坚实的基础。简单分数量化不足以完成上面的实际性任务,它只是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一个数字概念,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也无从下手去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这等于没有完成写作的整个过程,欲速而不达。
3.忽视甚至扼杀“个性化”表达
新课标理念指出要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生善于幻想,他们生活五彩斑斓,他们爱好、兴趣千差万别,他们接触新事物甚至比教师要多得多。教师讲评作文时难免以个人见识、人生观、价值观片面理解评价学生的个性化文章,有可能限制甚至扼杀有新意的思想观点的产生,也可能流失一篇好文章。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育才初级中学(11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