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地处浙东,丰厚的历史底蕴、绝佳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奉化区美术教研团队在教研员邱积钏老师的带领下对奉化当地的本土化美术课程资源展开研究,把颇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经过整合取舍纳入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既吮吸其所蕴含的审美成分和潜藏的文化价值,又能融合教材拓展教学,开发适合本土儿童学习发展的特色课程资源,从而进一步推进奉化区各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改革。近年来教研团队立足视觉本位,展开 “乡韵美术”拓展课程群的课题研究 ,从视觉感知、视觉理解、视觉创造三个方面着手,对奉化本土的米塑、竹艺、布龙、茶艺等内容,糅合文化传统、乡村情趣、乡土材料进行鉴赏、表现、设计和综合应用,既体验乡愁之情,又通过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视觉鉴赏能力和图像表现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一、“竹艺+服装”,艺术特色添重笔
奉化区实验小学地处城区,是教育局直属的学校,作为这次活动的分会场,学校通过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本土课题研究、开展体艺活动,积极探索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和打造“特色学校”结合起来,深化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教学。
实验小学从2008年起就着手开发小小红帮设计师、小小竹艺师、小小国画家和小小摄影师各类具有美术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引入有一技之长的外聘老师开展四点钟学校艺术训练,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做到“普及與提高”、“合格加特长”相结合的艺术培养。近几年,校乡韵美术特色课程的研究上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开发的《本土化美术校本教材》被评为宁波市第五届优秀校本课程,“红黄蓝美术社”被评为区首批十佳社团。《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帮小裁缝》美术特色校本课程获“一师一优课”活动部级优课、宁波市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宁波市第六届德育课题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篆刻书画教育》、《书法报书画教育》等杂志中,并在浙江省级、宁波市级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2011年起,校美术团队紧紧抓住“竹”的主题,结合教材,将竹材料灵活应用,创造了另一片竹文化之海。他们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在“用竹海资源,拓竹艺课程”上做足文章。
1、用竹替纸,绘竹片之韵
结合教材,用竹替纸,实验小学的邬路凯老师将这课进行重构,立足本土,以新的形式、新的切入点展现教学理念。课前拍摄如何将竹筒劈成竹片保留竹青洗净的视频片段,上课伊始分享给学生,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竹片的来之不易。再通过仿画蒙德里安作品,请学生在竹片上用油画棒画上点线面,竹青与油画棒的色彩相互呼应,学生作品拙朴大气又天真原始。二度创作时指导将绘竹作品重新组合排列成艺术装置作品,美化校园环境,激发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2、切竹成丝,编竹篾之经纬
实验小学程敏芬老师根据自身特长开设竹编课。教学中,老师将废旧竹篾重新利用,现场做竹编教学的示范。因竹篾制作工艺复杂,学生操作不易,教师将材料简化,以纸条替竹篾,材质上突破了传统的竹编工艺品,方法上传承竹编编织技法,使教学适应范围更为广泛。
3、以竹为媒,雕竹之节气
为了深化竹文化,拓展外延,实验小学杨州美老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地理位置,在高年级开展了竹雕笔筒教学。竹子是自然空心的,锯它一节就可以制造一只笔筒,可作一面或四周雕饰,浅雕深刻均可。雕刻的内容可采用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喜鹊登梅(喜上眉梢)、鲤鱼闹莲(连年有余)、杏林春燕(进士及第),寄托了美好的祝愿。在图像与寓意交融中,创作出神奇莫测、怪诞诡异、天真烂漫的竹雕作品。
奉化是“红帮裁缝”的故乡,享有“中国服装之乡”美誉,拥有多家知名服装品牌,形成了独特的红帮文化。实验小学的方璐莎老师独辟蹊径,结合奉化的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奉化本地的知名企业“罗蒙”服饰公司合作,通过前期准备确定目标----参观考察初步感知----交流尝试探寻表现----课堂教学深化认识----比赛展示体验成功五个环节把它引进学校美术课堂。这既是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也是针对宁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对宁波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二、“米塑捏花草”, 非遗文化见真情
大堰的米塑又称“捏花草”,是以米粉为主要原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的制作工具,捏出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造型,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大堰学校借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民间艺术资源,以传承、发扬、创新为宗旨,将大堰镇唯一仅存的“捏花草”传承人——陈定苗师傅请入课堂,美术教师邬美红结合学校发展,开设米塑拓展课程,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拓展课程,并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推广,深入人心。
三、“品茶香真味”,茶乡之缘多巧手
溪口镇中心小学开创“小茶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并以“茶文化”为主题,把语文课、思品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与美术课程相结合,通过“巧借校外基地,描绘真情实感”“巧用校内资源,创作童真童趣”“巧承本土文化,品赏美景美意”“”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更直观地体验、了解、感受茶文化内涵及家乡的本土文化特色,既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奉化美术教研团队已完成了对“利用民间美术开展拓展性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形成了开发“教材中乡韵美术资源”、“网络中乡韵美术资源”到“生活中的乡韵美术资源”的三个研究阶段。2017年12月,课题将进入展示阶段,届时我们将把基于视觉本位“乡韵美术”拓展性课程群研究成果展示在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教师莅临指导。
(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宁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