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宇
6月19日 晴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何为“清欢”?何为“清”?在我们的世界里,恐怕太难觅到“清”的影子了。
记得小时候,喜欢到家门口的公园,捧一本书,于无人的午后,阳光一丝丝落下,静得只剩青草血脉贲张的声音。有时头上的桐花开了又落,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那时还小,只觉得安静纯然,让人身心俱静了。
但可惜的是,公园中的树被伐了,长椅被拆了,花坛被辟作游乐设施。整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再无那份清静,那份隐于俗世烟火中的清明。
何为“清”?《说文》曰:“清,从水,青声。”造字之人看到了水,于是渴望后人有如水般简单朴质的生活和澄明的心灵,故造此字。
最简单又最容易做到的“清”,恐怕是屈原式的孑然一身的激奋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小立志报效家国,到楚王听信郑柚靳尚之言怒而疏平,再到被永生放逐穷乡僻壤。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他一直把“清”镌刻在每一步上。为官清廉,变法清正,被贬也未摧眉折腰。哪怕是死,也要死得清清白白。他们从未苟同过尘世之乐,生而品清欢,独爱香草美人。“朝飲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鸷鸟之不群兮,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这样恪守清明的人,大抵落寞孤独,满腹与世俗决裂的悲慨,因而留给后世的是那些临崖远眺,行吟泽畔的孤高身影。他们所谓的“清”,也不再是那尘世中的一点欢喜,而更似对自己固执梦想的坚守。
这样的清,未免太难,又未免太简单。难在恪守,简单在品味。不妨看看苏轼那般的清,那是历经尘世的悲欢后才大彻大悟的清明自适。
苏轼爱着那些看似“浊”的享乐,他爱打猎,一出动则浩浩荡荡“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他早年的为官生涯中酷爱饮酒,“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连游赤壁也要“洗盏更酌”,没事也爱“绿蚁新醅小火炉”地酌两口。而此类享乐,向来被屈原式的文人所不嗤。
他就这般乐着,三度遭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妻子病逝“十年生死两茫茫”。正如诗中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正是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后,他才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人生道理。
纵情了大半生,诗酒年华了大半生,他才从尘世中品出清静一刻、澄明一刻、淡然一刻的欢乐。这种“清”,才难得可贵。这才是在清欢里也悟到人间有味的人,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世间难清,犹是当我们已经以浊为乐,以清为苦的时候。其实,安静下来让自己心驰八方,神游万里,不犹是一种享受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后记
太原市五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