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阳
在 2月22日晚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尘埃落定,随着武大靖拿下一枚宝贵的金牌,观战的杨扬也长舒了一口气。看来,中国队参加这届冬奥会可以画上一个不错的句号了。
冬奥会期间,杨扬很忙,赛场、会场、奥运村……她一刻不停地奔波,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联理事、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她在不同身份间来回切换。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为筹办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她都满怀热忱投入其中。
谈到自己这些年的不同身份和多种工作,杨扬快人快语,感触颇多。
谈角色转换“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接连夺冠,为中国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她在都灵冬奥会后宣布退役。2010年,杨扬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16年,她又出任国际滑联速滑第一理事,成为国际滑联125年历史上首位女性速滑理事。
“过去8年,我作为运动员代表,在国际奥委会多个委员会都有工作经历。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还在成长”,国际体育组织的历练让杨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考也更为深入,“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这是她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心得之一。
杨扬说:“中国人能够为世界贡献智慧,也有非常了不起的话语权。更重要的话语权不是结果出来后再去质疑,而是参与其中的规则制定。”当运动员的经历让她格外关注为运动员的成长和转型提供平台。杨扬说,平昌冬奥会期间,运动员委员会推动的“运动员365”计划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覆盖运动员生活、比赛、训练的方方面面。
杨扬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本届冬奥会是她8年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对于未来,杨扬透露道:“巴赫主席和我交流过,希望我能够留在某个委员会工作,具体岗位还没有确定。我想不管怎样,都会继续投入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工作中去。”
谈奥委会改革“未来的申办会更灵活”
平昌冬奥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公布了申办和筹办奥运的新规则、新理念,其中包括118项改革措施,从申办、举办和遗产三方面重塑奥运会,核心目的就是减轻东道主的负担,让奥运会“更接地气”。国际奥委会有意通过这些措施团结各参与方,使奥运会的规模可以为更多城市承受,使举办城市能够通过奥运会有收益。
对此,国际奥委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调研办奥成本和办奥模式,杨扬也在其中。杨扬表示,国际奥委会这几年一直在为如何推动奥运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改革肯定是好事。索契冬奥会后,国际奥委会就在研究未来奥运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讨每一个细节,包括遗产计划、项目运营、人才、环保等各个方面”。
杨扬说:“总之,就是让未来的申办更灵活,不一定非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几个国家联合申办也可以。从申办制改为邀请制,国际奥委会做出评估,帮助做评估报告,邀请其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可以说对主办城市的支持力度更大了。在奥运会整个筹办过程中,国际奥委会把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作为评估、协调的重要内容,确保奥运会后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整个执行过程中不受到破坏等。”
楊扬拿奥运村举例,统计数据表明,运动员村只有两三天是入住高峰,其他大部分时间有不少床位是空闲的,“未来奥运村的规模可能会缩小,但还要注重选手的权利,赛事日程可能也会根据这些做出调整,不会把运动员入住高峰集中在几天,通过赛事调整把床位合理利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谈北京冬奥会“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2015年7月31日,作为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杨扬在投票现场用流利的英语和精彩的发言助力北京申奥成功。两年半过去,北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冬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身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的杨扬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很满意,尤其是市场开发方面,“我们在申办时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运三大理念,这些都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对每一个奥运会主办城市来说,场馆再开发利用都是一大难题。如何提升场馆利用率及后期可持续经营,也是国际奥委会十分关心的问题。
杨扬说:“北京冬奥会除了国家速滑馆外,其余都是以前的场馆。人力方面因为有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在招聘方面也有计划。对场馆赛后的利用与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崇礼的滑雪场以后就是大众度假休闲场所。北京冬奥会从人才培养到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的理念来实行。巴赫主席觉得这些工作都非常好。”
谈中国选手目标“在全面参赛的基础上争取好成绩”
短道速滑是中国的优势项目,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历届冬奥会取得的13枚金牌中,有10枚来自短道速滑。中国短道速滑的精神是什么?在杨扬看来,“勇于担当”是最好的回答,“几届冬奥会,关键时刻,短道队都扛住了”。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该有怎样的作为,杨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要目标是所有项目都参赛,在这个基础上争取好成绩。”
短道速滑是杨扬格外关注的内容,她也乐于和现在的队员们交流情况,答疑解惑。回顾自己的运动员时代,“专注过程”是她最深的感悟,“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比赛过程是真实的,把起跑、滑行再到超越、团队配合都想明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