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波,张莉莉,赵菲,刘洪亮
(1.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莱阳市的东部和西南部,包括金岗口、凤凰山2个园区和北泊子、团旺2个地质遗迹点,是一处以白垩纪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为显著特色,涵盖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图1)。2011年12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2014年8月,莱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①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研究,2014年。,并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专家的审查,2017年4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命名。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
公园的地层剖面遗迹以白垩纪地层剖面为主,包括白垩纪的基底荆山群[1],是一套经历高级变质作用的中深变质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组: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白垩系自下而上分为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命名分别源于谭锡畴1923年命名的“莱阳组”、“青山层”和“王氏组”[2]。莱阳群自下而上发育了瓦屋夼组、林寺山组、止凤庄组、水南组、龙旺庄组和曲格庄组。青山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后夼组、八亩地组。王氏群自下而上划分为: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金岗口组。
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翼龙化石和莱阳生物群化石[3-5]。恐龙化石包括鸟脚类的棘鼻青岛龙、中国谭氏龙、金岗口谭氏龙、莱阳谭氏龙、巨型山东龙,甲龙类的似格氏绘龙,肿头龙类的红土崖小肿头龙,兽脚类的似甘氏四川龙和碎金刚口龙,以及其他可能属于剑龙类、肉食龙类和蜥脚类等的恐龙骨骼化石,共计5大类8属10种。恐龙蛋化石包括长形蛋类、圆形蛋类、椭圆形蛋类和网形蛋类等4科5属11种。恐龙足迹化石包括2种。
莱阳生物群化石包括腹足类动物化石3属3种;双壳类动物化石3属12种;介形类动物化石10属20种;叶肢介动物化石3属9种;昆虫化石8目33科64属,300多种;鱼类化石2属3种;爬行类动物化石1属1种;植物化石20属34种;包括蕨类5属6种;苏铁类4属8种;松柏类10属19种;银杏1属1种;孢粉化石组合15种[6-8]。
此外,公园还有负地貌类型的红层“V”形谷和“U”形谷景观以及象形石景观等[9]。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在申报时,把全市各级各类地质遗迹点全部包含在一起,总的面积达到104.63km2,地质遗迹景观点分布相对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10]。造成面积过于大的原因是申报时求全贪大,强行把点状分布的如地层剖面、构造形迹、河曲、河流阶地等比较常见非重要的省级以下的地质遗迹点划分到一个园区,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区、城镇、工业区;同时还把沐浴水库省级风景名胜区列入了公园范围。公园园区面积过大,既不利于重要地质遗迹的重点保护,还给当地城镇规划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便,给公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1]。
本次规划,在聘请专家对莱阳市地质遗迹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了莱阳市各部门和相关镇、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对面积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将有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划入公园范围内,既要考虑保护对象的完整性,也不贪求范围过大。二是有利于地质公园旅游价值的提升。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将附近区域旅游价值高的人文、自然景点纳入到公园的导游线路上,使得莱阳市境内的其他旅游景点和地质公园形成统一的旅游网络,互相借力提升知名度。三是要避免与城镇建设区、发展规划区和其他风景名胜区产生冲突。
新调整的公园范围包括金岗口园区、凤凰山园区和北泊子地、团旺2个地质遗迹保护点。金岗口园区范围北以富山路南侧的将军顶为界,南以金岗口村南侧的地形分水岭制高点为界,东西方向分别以交通和地形等自然分界线来划定;凤凰山园区范围北以309国道为界,南至瓦屋夼水库南侧,西至清水河中心线,东至瓦屋夼村。公园总面积15.46km2,较申报时面积压缩超过85%,地质遗迹景观聚集度显著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公园的旅游属性和可管理程度。
公园的目标定位决定着地质公园发展的方向,要结合公园的地质遗迹特色和莱阳所处的旅游格局来确定。莱阳白垩纪国家公园的资源特色是以白垩纪古生物化石、遗迹化石及含化石地层为主体,涵盖地质剖面、地质构造、火山机构、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等多种地质遗迹资源类型的小型国家地质公园。莱阳地处山东省胶东半岛腹地,南临黄海,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出入山东半岛的门户,是山东沿海风光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因此,考虑到莱阳的区位和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恐龙化石这一热点旅游资源优势,把公园的目标定位为:在古生物化石、地层剖面、火山机构等重要地质遗迹得到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科普旅游、趣味旅游和风土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和科普设施建设,合理优化公园的空间结构、完善公园的功能体系,把公园打造成胶东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国地学科普旅游的模范公园。
考虑到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集中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和地质遗迹点的重要性等因素将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金岗口和凤凰山2个独立园区及北泊子和团旺2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形成了“两区两点”的布局(表1)。
表1 地质公园布局
金岗口园区是公园的核心,是公园地质博物馆和古生物化石整理修复中心的所在地,也是地质公园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开展民俗游、生态游的重要场所。
凤凰山园区地质遗迹资源以火山地貌景观和典型地层剖面为主,同时包括水体景观和少量的莱阳生物群化石,作为野外地学考察和科普的主要场所。
北泊子地质遗迹点是以狼鳍鱼、弓鳍鱼为主的莱阳生物群化石集中点,团旺地质遗迹点是以昆虫为主的莱阳生物群化石集中点,作为2个单独的重要地质遗迹点进行保护。
功能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地质公园三大任务的实现,最大程度发挥地质公园的功能,同时结合公园的现状。以及以上因素将公园划分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胶东民俗风情区和居民点保留区[12]。
2.4.1 游客服务区
分别设置在2个园区的入口处,主要功能包括景点门票销售、导游服务、停车休息、医疗救护、投诉管理、纪念品销售、餐饮服务等。
2.4.2 科普教育区
分布在金岗口园区,主要包括化石修复保护中心和古生物体验乐园。通过标本展陈、影视展放、图片展示、模拟体验等形式展现公园的地学内涵。化石修复保护中心除具有化石整理修复功能外,还设置有展示厅,并在公园地质博物馆建成前兼具地质博物馆的功能。生物体验乐园以白垩纪生物为主题,设置各种静态观赏型项目、3D动画项目、互动演艺型项目和体验游乐式项目,是以“寓教于乐”形式开展互动式科普教育的场所。
2.4.3 地质遗迹保护区
地质遗迹保护区是公园的最为重要功能区,根据地质遗迹的重要性、科学价值和易损性再细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按照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级的不同对保护区进行分类保护和管理。
2.4.4 自然生态区
主要依托区域内大量的经济林区设立,适度开展自然观光、生态体验等旅游项目,作为地质科普旅游的补充。
2.4.5 居民点保留区
依托金岗口园区的金岗口村和将军顶村设立,村庄民风淳朴,具有浓郁的胶东民俗风情。规划将其打造成为胶东民俗村,开展民俗旅游,承接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功能,成为园区重要的接待板块。
在规划开展过程中,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共确定主要地质遗迹点(群)60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25处,地方级29处。根据区内地质遗迹的数量、级别、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脆弱性,将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表2),并勘定边界,设立界桩,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分类保护,保护措施按照级别依次趋严。保护区内已规划开展的相关设施建设应当进行地质遗迹保护论证,并报请当地地质遗迹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表2 地质遗迹保护分级
恐龙化石及产地作为公园的重要地质遗迹,要予以重点保护。公园要成立化石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聘请具备相应资质或业务能力的机构或队伍对恐龙化石进行相应的抢救性发掘保护、原址保护、装架保护或馆藏保护。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重在介绍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以及地质遗迹的成因和科学价值,为大众理解科学知识提供教育机会,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观光氛围中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其架构由地质博物馆、主副碑、景点(物)解说牌、公共信息标识牌、公园导游解说系统和图书音像出版物等构成[13-15]。
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陈列、展示、科普、旅游服务等功能[16],规划选址于主园区金岗口园区入口主广场,占地面积10000m2,建筑面积5000m2。地质博物馆分为展示厅、陈列厅、化石馆藏厅、科普电影馆(影视厅)、科研工作室、学术报告厅、办公室、游客服务中心等十大功能区。
展示厅以多媒体沙盘、图件、图片、文字等集中展示公园的区位、地质演化、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历史文化等内容。陈列厅主要陈列展示公园的实物标本、标本模型、研究成果实物资料等。化石馆藏馆主要开展莱阳恐龙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的馆藏保护。科普电影馆(影视厅)以视频形式展示公园特色,规划建筑面积300m2,设座位80个,播放片长约为12分钟的地质公园高清宣传片。科研工作室、学术报告厅分别是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办公室是地质博物馆行政办公的场所。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息、旅游咨询、旅游纪念品销售服务,并接受旅游投诉。
主碑是公园的标志和象征[17],要打造成具有莱阳地方特色和反映公园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既是宣传公园的亮点又是公园的新景点。主碑设立在主园区经岗口园区的入口广场显著的位置上,碑文对整个地质公园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副碑设立在凤凰山园区,采用有代表性的莱阳大理岩,碑文主要介绍园区的基本情况。公园主碑、副碑文字图案设计均需符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求。
景点(物)说明牌是对园区景点(物)的科学解读,具有宣传、科普功能,有助于游客正确认识和了解公园的地质演化过程,景点的成因和地学意义等。解说牌的材质要考虑坚固耐用,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和体现地方特色。样式包括镶嵌式和落地式两种,内容包括国家地质公园徽标,景点景物名称、介绍、图片或素描图等。规划每个景点(物)都设置解说牌,共计60处。
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包括:界碑、交通引导牌、服务信息牌和安全提示牌等。在公园的主要拐点处设立大理岩质界碑,内容包括国家地质公园徽标、公园名称、界碑、界碑编号、设立机关和设立日期。
外部交通道路引导牌的设置除符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求外,还须满足道路交通行业的规范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公园要编制通俗易懂的科学导游词,建立一支既懂相关地学专业知识又有导游专业背景的科学导游队伍。导游队伍的规模可以随旅游的发展动态调整。建立导游员定期学习计划,每年要对导游员进行相关地学知识的培训不低于2周。
《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图书《莱阳科学导游指南》、画册《走进莱阳 梦回白垩》、光盘《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等一系列图书、音像、出版物是介绍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学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推介会、出版社、公园、商场、莱阳梨花节等形式对公众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园的知名度。
5.1.1 乡土科普活动
主要面向莱阳市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可以包括地学科普夏令营、冬令营、春秋科普游园、地质博物馆科普开放日等活动。由专业辅导员介绍莱阳白垩纪的地质演化、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并解答中小学生的疑问,增强中小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乡土情怀。
5.1.2 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广大的普通游客,以金岗口恐龙化石原址保护馆为科普场所,以“恐龙”为主题开展专项科普活动;以地质博物馆为科普场所,以“莱阳白垩纪地层古生物”为主题开展专项科普活动。专项科普活动配备科普讲解员做专项科普知识讲解,并解答游客的疑问。
5.1.3 专题科普路线
专题科普路线依据公园的地质遗迹特色规划,本公园规划3条:一条是以莱阳白垩纪地层标准剖面为特色的科普路线,一条是以莱阳的恐龙化石及产地为特色古生物化石科普路线,一条是火山机构和火山地貌为主要特色的白垩纪火山科普路线。
5.2.1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旅游定位
立足山东省,面向环渤海地区、冀苏皖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把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为我国白垩纪地学科普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2)近期旅游市场预测
一级客源市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东营等临近城市以及莱阳本地市场。二级客源市场: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冀苏皖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三级客源市场:国内其他地区、韩国、日本等国家。
5.2.2 旅游推广方案
聘请国内一流的营销创意团队开展公园推广的营销创意,采用以下手段进行公园的推广。
(1)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室外广告、大型会议会展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2)与烟台市和山东省的主要旅行社合作,联合推出特色科普旅游线路。
(3)加强姊妹公园联合推广合作,建议与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昆嵛山省级地质公园联合推出独具特色“化石游、山水游、海岛游”旅游项目。
5.2.3 旅游产品
打造独具特色的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科普游、胶东民俗风情游、红层谷探险游、火山地貌游、白垩纪地学科普游、特色农业游(生态梨园)、生态养生游。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是独以白垩纪地质遗迹为主要内容和地学旅游资源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她从地学的角度赋予了景观资源新的内涵,有力提升了莱阳旅游产品的科学品位,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旅游、文化旅游”需求[18]。“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公园的“宪法”,是建设和管理国家地质公园的依据[19],莱阳要按照公园规划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打造“白垩莱阳,恐龙之乡”的一流科学旅游品牌,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科学发展[20-21],把公园打造成胶东半岛旅游的新高地,白垩纪地学科普的新亮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新样板。
[1] 金文山,王汝铮,孙大中,等.中国地层典(古元古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30.
[2] 郝诒纯,苏德英,余静贤,等.中国地层典(白垩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74-75.
[3] 蒋顺兴,王强,张嘉良.莱阳白垩纪地质演化与地质遗迹[J].科学世界,2011(8):30-31.
[4] 杨钟健.山东莱阳蛋化石[J].古生物学报,1954,2(4):371-388.
[5] 杨钟健,王存义.山东莱阳恐龙化石的新采集[J].古脊椎动物学报,1959,1(1):56-57.
[6]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莱阳盆地地层古生物[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29-221.
[7]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古生物化石[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176.
[8] 王元波,刘洪亮,王秀元,等.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2,28(8):38-40.
[9] 杜圣贤,刘书才,张增奇,等.山东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3,29(5):1-3.
[10] 王元波,刘洪亮,王金光,等.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与申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2.
[11] 李晓琴.地质公园规划若干问题探讨——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园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2,22(1):43-45.
[12] 李晓琴,赵旭阳,覃建雄.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5):96-99.
[13] 严国泰.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14] 钱小梅,赵媛,夏梦.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2):236-239.
[15] 林明太.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29-33.
[16]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11-12.
[17] 王元波,袁野,董国亮,等.青州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建设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3,29(4):62-64.
[18] 张莉莉,王元波,王心兵,等.青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9):25-27.
[19] 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J].地质通报,2010,29(8):1253-1258.
[20] 冯在敏,刘洪亮,王元波,等.青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2,28(3):45-48.
[21] 杜圣贤,宋香锁,陈军,等.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7,33(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