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魏太武帝前后麦积山石窟修造活动低谷的非灭法因素

2018-03-07 22:19阮海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麦积山战乱秦州

阮海峰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麦积山石窟的开创年代问题,是学术界迄今仍在讨论的问题,很多中外学者都发关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主流观点认为是开创于后秦(西秦),该观点认为:麦积山的早期窟龛以74、78、90、165窟为代表,创建于十六国后秦王朝,或西秦[1]。据此观点,麦积山石窟自后秦(西秦)开创以来,现存有一百九十四个窟龛,后秦和西秦修造有74、78、90、165等窟龛,北魏中后期修造有八十余个窟龛,这中间数十余年的时间里几乎不见修造的痕迹。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现象与太武灭佛有直接原因,但单一的论断显然不利于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也就是说麦积山石窟在五世纪前期的修造活动的低谷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1 频繁的战乱与人口的大量流失

1.1 频繁的战乱

秦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兵灾人祸。十六国时期,秦州先后为多个少数民族政权所占据。围绕着秦州,前赵、后赵、前凉、前秦、西秦、后秦、仇池、赫连夏、北魏等诸多政权在一百多年里先后对其进行了争夺,尤其是五世纪前期的争夺异常激烈。

五世纪前期,西秦、赫连夏、仇池、北魏纷纷在秦州角力,后秦弘始十四年(412年),西秦攻上邽,后秦守将姚艾战败,西秦徙秦州五千户于枹罕。后秦弘始十四年(416年),仇池杨盛陷秦州祁山,进攻秦州,守将姚嵩战死。同年,夏主赫连勃勃奔袭上邽,破城后杀死后秦秦州刺史姚平都及后秦将士五千人,并毁城而去。赫连定撤离秦州后,杨难当于始光三年(426年)派兵占领上邽,七月在魏军威胁下又撤出上邽,北魏自此正式占领上邽。太延五年(439年),杨难当发兵上邽,但为北魏击败。终太武帝一世,北魏并未解决仇池问题,秦州作为北魏攻打仇池的前沿也经常处于紧张的态势。

太武帝武力占领秦州后,在其他民族内心尚未归附北魏的情况下,太武帝的统治十分严酷,尤其是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态度更为强硬。在严酷的压迫之下,秦州的武装反抗风起云涌,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金城边冏、天水梁会率领秦益二州杂人万余户起义,并得到休官、屠各等民族的响应和路那罗的回应,略阳王元达也趁机发动起义。不久,上邽的吕丰和王飞廉率休官屠各等族八千余家,也发动了起义。太武帝时期,秦州频繁起义使得北魏对秦州的统治并不稳定,这对刚刚占领秦州的北魏来说是个重大打击。

1.2 人口的大量流失

十六国时期,秦州地域不只被争夺,关于人口的争夺也屡屡见于史料。《晋书·刘曜载记》载:“(刘曜)使侍中乔豫率甲士五千迁韬等及陇右万余户于长安。”平陈安后“徙秦州大姓杨、姜诸族二千余户于长安。”后秦弘始十四年(412年),西秦攻上邽,徙秦州五千户于枹罕。谭其骧统计:自永嘉之乱至刘宋的170年间,今陕、甘两省流徙到今四川省的有5万人,流徙到河南省的有3万人,今甘、川两省流徙到陕西的有10万人[2]。徙民作为一种统治措施,在秦州区域内被不同政权施行多次,唯不见热衷徙民的北魏对陇上徙民的记载,刘光华认为:对此只能用此时陇右陇东人口已很稀少进行解释[3]。

佛教建筑的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较雄厚的人口基础,而频繁的战乱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致使大量人口流亡和死伤。而对秦州人口的争夺,使秦州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削弱了秦州综合实力。总之,频繁的战乱和人口的流失严重阻碍了秦州的发展,导致佛教建筑的建设遭遇到严重挫折,麦积山石窟作为秦州首屈一指的佛教建筑,自然不会例外。

2 北魏太武帝时期严酷的统治

北魏在占领秦州之后,为巩固统治,削弱敌国,实行了一系列严酷的统治措施,这些统治措施阻碍了麦积山石窟的建设。

2.1 军镇制度的严厉管控

军镇制度萌芽于十六国前期,到十六国后期,军镇制度已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北魏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也实行了军镇制度,北魏军镇的镇将名义上是国家派戍地方的军事长官,并未明确规定其对于一地民政的权力,但是实际上镇将已经成为一地最高的行政官员。不只如此,太武帝为了加强统治,赋予了镇将更大的权力,《魏书·世祖纪》载:“其百工技巧,驻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在北魏政权相对稳定后,镇将的职官性质愈向民政过渡。军镇的人事权不受中央的控制,其府僚可以由自己招募、征辟,军镇通过以品开府,镇将对其下属有绝对的任命权[4]。

北魏占领秦州之后,在秦州境内设上邽镇和清水镇,尤其上邽为秦州治所所在地,其盛衰影响到整个秦州。太武帝在上邽建立军镇,毫无疑问是把秦州作为征服与镇压的对象。在军镇管理之下,生活在秦州境内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受到严厉的管理与监视,人们往往战战兢兢,用尽全力保全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不会断绝佛教信仰,但从事佛教建筑难免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2.2 班赏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残酷剥削

北魏早期无制度性俸禄,实行班赏制度,甚至在入主中原后这种制度依然持续到了孝文帝之前。北魏前期征伐较多,每攻克一地,必然掠夺当地财富以充军资并犒赏将士,正所谓“以大众远出,不有所掠,则无以充军实,赏将士”[5]。班赏规模十分宏大,在太武帝时期达到了顶峰。班赏内容包括牲畜、人口、金银钱财等。北魏在初步统一北方后,因战事减少,班赏制度已很难实行,促使北魏初期的贪腐行为十分猖獗。《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载:“(官吏)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刑法峻急”。同时,太武帝还实行了九品混通制,此制以户为单位收税,规定每户“调帛二匹,帛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6]。除此之外还频频加税,《魏书·世祖纪》载:“(太武帝)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粟塞上”。

太武帝时期,在全国实行的班赏制度和繁重的赋税,以及官吏的残暴贪腐行为,对于刚占领,并且时不时爆发战乱的秦州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北魏镇西将军王斤就因横征暴敛,使秦州和雍州等地数千家百姓难以承受,而南逃汉川。在残酷的剥削之下,人们必然无心思也无力去支持麦积山石窟的修造,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3 结语

从十六国早期到太武帝占领秦州,秦州处于诸多政权的争夺和此起彼伏的起义之中,失去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也遭受重大打击。同时,频繁的战乱、徙民政策和北魏严酷的统治导致秦州人口大量流失,幸存的人们生存环境也很恶劣。也就是说,佛教建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长期的经济支持,大量的具体劳动者和雄厚的人口基础,在此时已然丧失。最终导致麦积山石窟在北魏太武帝前后进入了修造活动的低谷。

猜你喜欢
麦积山战乱秦州
明代秦州卫考略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麦积山石窟北方少数民族因素之探析
麦积山
6年战乱
逃离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