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生忠 窦文阳 赵 超 热依木·努尔麦麦提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就现阶段我国教育的目标来看,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受教育群众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较于汉族的学生而言,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俗、宗教文化、情感语言表达、文化知识基础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当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时,往往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而在身体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不仅会对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甚至辍学等消极想法。这也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学中,能切实做到以中华文化为导向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并采用更加科学及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能适应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其提高自身在中华文化方面的适应能力,进而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以中华文化学习为背景的大环境下能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从而对其学业的顺利完成给予更有效的帮助。文章将以陕西师范大学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以分析其在中华文化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在中华文化的引导下提出相应加强民族认同感的策略来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式来看,文化已然成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提高民族凝聚力和维护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力量之一,且从国际形势来看其往往也对国家自身所具备的综合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家的文化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认同感的提高在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认同感对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以提高,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团结发展,文化认同感是其中比不可少的因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各民族在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各有不同。在面对这种差异性时,人们应予以正视与尊重,并通过不断的交流来表示对这种差异性的认同,而这往往在促进各民族及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在一个民族中具有对民族精神和血脉进行传承的重要作用,而加强文化认同感则能有效促进民族的团结。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通过民族认同感的加强,能加强一个民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使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更加的丰富与深刻;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文化认同感能够促进本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并给予其他民族文化充分的尊重。而正是因为有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才能使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引导下与中华文化产生相同的价值取向,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
就新疆来看,其是一个由多民族之间汇聚融合的地区,因此在文化的发展方面也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新疆在人文风俗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对国家的稳定和谐及民族的团结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就要求在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中能以中华文化为导向强化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感。笔者在对我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华文化引导下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现状表现为:
就调查结果来看,我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的情感认知度方面还是相对较高的,有近76%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对中华文化优秀性的认同,也认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有近90%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调查的结果来看,相较于中华文化而言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更加了解,且当中华文化以其民族文化之间出现冲突时,仅有少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支持中华文化。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也逐渐有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了民族文化意识不断削弱的现象。
就调查研究来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不是非常了解,且不能对中华文化进行完善地描述,更加不具备在对中华文化表示尊重、传承等方面的意识。
(2)自身缺乏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受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外来文化的侵袭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造成了一定不利的影响,而作为本就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就显得更加缺乏,而这也导致我国部分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民间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
(3)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缺失。从调查中来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大部分会更重视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会表现出对外来文化极大的兴趣,而在中华文化方面这部分学生表现地兴致缺缺,这往往也将导致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审美意识方面出现偏差。
(4)对西方文化盲目热衷。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发频繁。正是在这背景下,有部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了对其盲目的热衷,对本国文化表现出了非常淡漠的态度,甚至还出闲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导致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感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层:首先,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贫富之间差距的拉大而这也造成了不同社会不同价值取向的出现,同时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袭加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文化之间的冲突明显加剧;其次,学校自身在教育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忽视了对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最后,网络信息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予了一些不良分子可乘之机,其往往会利用网络信息媒体的广泛性与传播性传播一些不良的文化舆论导向。
以中华文化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实施的前提是要保证给予各民族在文化差异方面足够的尊重。而在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中华文化引导要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及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一方面要加强他们自主流文化方面的知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以此来提高他们日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做的中华文化引导,笔者主要提出了一下的几点建议:
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感方面,在学习生活中以课程形式呈现,其实质上都可理解为是他们在心理层面上的无法适应。这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来帮助其进行心理的疏导以强化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适应性。相较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所接触的文化而言,中华文化与其在方方面都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适应,如果适应的时间不足或者是强行要求改变原有的文化生活状态,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其产生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适应,而与周围人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性也为其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沟通的良好作用,通过有效沟通渠道的建立来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长期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还可利用班会、心理讲座、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等方式来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
要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的认同感和适应性进行提高,应强调教学中其开放心态的养成。尤其是对刚接触中华文化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一个开放的心态往往是其融入新生活最为有效的促进因素,而一个开放的心态通常要求能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进行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引导,让其以公平和公正的心态去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而强化自身在文化发展方面多元化和统一性的理念。除此之外,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形势与政策方面的相关课程,在教学中强调在道德素质、价值还念等方面的教学,以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行引导,并强化其在文化学习和文化理念方面的判断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充足的文化关怀,以帮助其更好的应对在接触新文化和新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压力等不良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其形成更加良好的文化意识。
要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也要求有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作为教育的支撑,这也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能以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和文化基础为依据,来帮助其苟安良好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学习氛围,以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多元文化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等内容作为学生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不仅对吸引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关注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还能有效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进而以兴趣为导向来对其在中华文化方面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加以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对多元化的社会资源、视频资料等进行利用,以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构建更加丰富且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学习氛围,并强化其在文化学习中的主动性。
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学习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是能有效促进其在中华文化方面认同感和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学校来看,各民族学生在其中的学习生活就好比是一个小型社会,只有学生之间能有和谐团结的发展,才能保证学校稳定和谐的发展。这也就要求学校能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学习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以强化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对不同民族学生在文化方面的偏见加以消除,使学生在不同的民族文化方面能做到相互的理解与包容。要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平台的构建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善于对各类晚会和活动进行利用,以此来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活动的中的融合,并让不同民族的学生更加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有效增进各民族之间学生的友谊和团结。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教学引导方面的作用进行利用也是能有效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认同感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切实有效的对第二堂课进行运用。在大学教育中第二堂课是学生文化、意识等方面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正确价值观念形成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我国大多数的学校中第二堂课也已经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以中华文化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在教学中重视第二堂课的运用,以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文化基础为依据来度地位堂课进行有效的运用,进而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基础来对其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强化培养。
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观念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本省的文化氛围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引导也需要重视协和校园文化的构建。
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观念融入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道德素质、思想意识等方面培养最重要的课程,要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的认同感加以提升也应重视对思政教育的利用。
加强各民族在文化之间的认同感,这不仅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统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强化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爱国精神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石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2]买买提·阿克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J]. 才智,2014,25.
[3]陈杰.用共同的文化纽带夯实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基石——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教育工作中文化认同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4,12.
[4]杨鸿雁,王秀银.浅论少数民族预科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衔接策略——以三峡大学听说课堂为例[J].戏剧之家,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