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三种解读

2018-03-07 11:4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刘邦同伴

何 文 文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南宁 530006)

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封建王朝发起反抗,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为此得到司马迁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将他列入《史记》“世家”行列,与历代诸侯王平起平坐。陈涉的英雄壮举,为广大后人敬仰,后世学者对其多有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有关于《陈涉世家》的历史文献,最多的是陈涉个性化语言、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魅力、文章艺术特色,还有《陈涉世家》体现的司马迁进步历史观等方面。但是,人们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句的解读,基本停留在表达陈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上。在他首发难和鸿鹄之志的光环之下,人们对陈涉缺乏更深入、更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其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也不够深刻,忽略了其思想的局限性。人们只看到了陈涉想要展翅高飞的雄心壮志,却没有认识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实也是司马迁对陈涉复杂内心世界的揭示,是对他最终失败结局埋下的又一伏笔。陈涉的失败在其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那就是他农民出身造成其固有的小农意识的思想局限性,心胸狭隘,猜忌多疑。他自立为“陈胜王”后,思想上没能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牢笼,骄奢淫逸、诛杀当年共患难的亲故,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失人心而兵败身亡,被身边小人杀害。为此,有必要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语进行重新解读,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及深刻意义,有助于人们对陈涉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称帝后,政治上实行暴力政策,残酷镇压。统治阶级骄奢淫逸,赋税徭役严重,残酷剥削和压榨百姓,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以至于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1]195,“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1]192和“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2]5579的悲惨局面,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大多只能靠“与人佣耕”,以维持生计,陈涉就是其中一名佣耕者。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2365陈涉贫寒的出身和佣耕者的身份,并没有使他安于现状,他向往着有一天能像鸿鹄一样,一飞冲天,翱翔蓝天。他愤慨这种贫富贵贱不均的社会,由于长年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陈涉逐渐萌生了强烈的反抗剥削、变革现实的思想和愿望,并与同伴相约“苟富贵,无相忘”。但是,同伴对陈涉的凌云之志并不理解,都嘲笑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于是发出了“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之语,话语中既表达了他掩藏于内心的远大理想抱负,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多少无奈与感慨。

一、一解——理想抱负的表达与呐喊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壮士不乏过人的胆识和雄心壮志。如刘邦目睹秦始皇出巡车队的壮观场景时,他“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3]438而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宏大排场时,他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3]380陈平曾在乡里主持祭祀,他给乡亲们分祭肉很公平,得到父老乡亲的称赞,陈平感慨道:“嗟呼,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3]2494陈涉作为一介贫民,却也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慷慨激昂的宣言。他作为一名佣耕者,就出身而言,没有陶朱公、猗顿那样的万贯家财,没有项羽那样的贵族血统;从本领而言,没有项羽力能扛鼎的过人之处,也没有孔丘、墨翟广博的才学;从行政领导能力而言,没有刘邦那样当过秦朝地方小吏——亭长的经验。从行军打仗的才能而言,他的能力远不及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吴起、孙膑,他只是众多守边服役中的一员,充当了个小队长。然而,一旦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他却表现出了与生俱来的过人胆识,率领几百平民,揭竿起义,把矛头指向秦王朝,他率领起义将士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其壮举实为惊天地,泣鬼神。“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4]511小小的燕雀只满足于在低空觅食、飞翔,而鸿鹄则总是向往辽阔的高空。低空与高空的风景是绝对不同的,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这就是有没有理想抱负的区别。《关尹子·六匕》云:“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5]586小小的蜂和鰕都能畅游天地,人为何不能?只要胸怀大志,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陈涉正似《关尹子·六匕》中所说言的“一蜂”“一鰕”。面对“失期,法皆斩”这种情形,绝大多数人会秉持一贯思想——信天命。他们认为人的命是上天给的,人的命运好与坏也是上天决定的,一个人何时死怎样死也是上天决定的,人唯有听天由命罢了。这是绝大多数佣耕者的心理。但陈涉不甘于这样平白屈辱的死去,他选择了揭竿而起,反抗秦王朝的暴政统治。天下英雄无数,他们或是小打小闹,如张良曾在博浪沙以铁椎暗杀秦始皇,项梁隐居吴中,“每吴中有在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3]380;或对强秦的暴政统治敢怒而不敢言,陈涉何来的勇气和胆识首举义旗?除了“失期,法皆斩”的形势逼迫外,还有其个人内心隐含的不甘平庸、不安分守己的思想因素在不时地躁动着。陈涉少年时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之处——不甘现状,心怀壮志。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看他早年的表现,就可预知其将来的前途与命运。陈涉早年佣耕时,就曾对佣耕的伙伴说“苟富贵,无相忘”,话语中表达了陈涉渴望改变自己命运,渴望过上安逸富贵生活的美好愿望。对比同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心理,陈涉已经胜人一筹。而且,陈胜通过“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回应和自我慨叹,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希望改变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心。由此看来,陈涉并不是痴人说梦,而是胸有成竹。他对未来是充满期待,充满信心的,这又是陈涉与众不同之处。可以说在众多佣耕者中,陈涉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他敢想,敢说,敢做!史珥赞扬曰:“胜与吴广初谋举事,胸中先有天下全势,设施处具有次第,此皆从平日怅恨中深思熟记而出,匹夫崛起,前无所因,实千古来草泽中一大开创,汉之二祖皆不能出其围。”[2]3851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而决定一个人命运则取决于他是否有鸿鹄之志,取决于他是否善于抓住契机而努力奋斗。陈涉虽出生于一个世代被剥削被压迫的佣耕家庭,但他没有自甘沉沦,自动放弃,他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常发出不平又不屈的慨叹来警醒自己、激励自己。他以“鸿鹄”自喻,表现了他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进取之心。表达了他不甘做只平庸无争的小小燕雀,他要做翱翔高空的鸿鹄,一展怀抱多年的雄心与梦想。表达了他想要改变生活现状、改变身份地位、改变命运的心理诉求。

二、二解——知音难觅之失望与无奈

老子《道德经》曾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6]10“下士”听到别人谈论“道”就会鄙视、讥笑人家,认为这是极其荒诞无稽的。相对而言,这里的“下士”无异于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佣耕者,所以当佣耕同伴听到陈涉憧憬未来,畅想着“苟富贵,无相忘”时,他们回应他的不是赞同、肯定,而是毫不掩饰地质疑、讥笑:“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面对同伴的讥讽嘲笑,陈涉非常失望,深感知音难觅,不由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表达他内心深深的失望与无奈。仔细琢磨这句话,它包含知音难觅的三个层次。

其一,表现了知音难觅的苦闷之心——无人倾听,倍感孤独。从佣耕者的回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这一句来看,已经表明佣耕者与陈涉根本不是一路人。这些佣耕同伴从没有想过怎么改变自己祖祖辈辈都是“佣耕者”的身份与标签,更别说富贵发达,在他们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说陈涉身边的普通人会支持、激励他的“鸿鹄之志”,就是与他朝夕相处,交情颇深的佣耕者们,也都无人为他喝彩,无人对他回应。此时此刻的陈涉,真正体会到了知音难觅的失望与孤独。

其二,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悲凉之情——无人理解,深感无奈。从“庸者笑而应曰”来看,他的佣耕同伴根本不能理解陈涉为何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白日做梦。由此说明,这些与他朝夕相伴的佣耕者,并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对秦王朝怀有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不知道他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不知道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所以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话语里透出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其三,表露了“知音难觅”的失望之意——无人支持,甚感悲哀。从语言词性的角度来分析,“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中的“也”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具有语气肯定,意味强烈的表达效果。本身这就是个反问句,再加上“也”这一个语气助词,就使得整句话的语气更加强烈、肯定。说明佣耕同伴们认为陈涉是绝对不可能有出人头地,尊享荣华富贵之日的。表明他们对陈涉的“富贵”之言权当笑话,根本不当真、不相信、不期待。陈涉斗胆把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抱负说出来,没有得到同伴们的理解和回应,更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反而遭到质疑和嘲笑,心中甚感失望,不免怏怏不乐、憋气窝火。

初唐诗人陈子昂曾经登上幽州台,面对苍茫辽阔的大地,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276的悲壮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心理,与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达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是陈涉当时心境的写照。陈子昂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明主贤君,无人赏识他的才能智慧,使他无法施展才华抱负,以救国救民,使他深感知音难觅。被同伴讥笑的陈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陈涉众多的佣耕同伴,无一人相信他的富贵之说,无一人理解他的鸿鹄之志,无一人能体会他深藏内心的反抗情绪和奋进精神,他慨叹自己不遇知音,更无人与他促膝长谈,畅想辉煌的未来,他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啊!他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怅恨中,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如果说陈子昂因怀才不遇,空有杀敌立功之热情,空怀报效国家之忠心,是以利国为前提,那么陈涉最初渴望“富贵”的理想抱负,更多的则是以利己为目的。从这一点来看,两人既相同,又差异。但毫无疑问的是,两人都处于知音难觅,无人理解,无人赏识,无人喝彩的孤独寂寞的境地。

从《陈涉世家》记载来看,陈涉起兵反秦,是因一个偶发事件引起的。当时陈涉“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2366在形势所逼,大势所趋,生死存亡之际,陈涉内心那不甘平庸,不肯屈从认命抱负此时迅速增长,他在知己好友吴广的积极支持与鼓动下,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2366于是决定起义反秦,这时陈涉的理想抱负已由最初的利己转为利民与利国了。

三、三解——对佣耕者自甘 平庸、目光短浅的鄙视

陈涉“怅恨久之”的感慨情态,反映了对自身受剥削被压迫的强烈不满,说明了他有改变这种生活处境的迫切要求;对同伴们道出“苟富贵,无相忘”之语,表露出他内心积蓄着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然而面对陈涉的宏图大志,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认为他是痴人说梦。这说明佣耕者相信天命神学之说,深受宗法血缘关系思想的束缚,固守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观念,不敢犯上作乱。不可否认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思想和行为受天命观的长期影响,认为上天是决定一切事物的最高主宰,是长久以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对被统治者所进行的思想麻痹、严刑酷法的结果。但是陈涉敢于打破这种封建等级观念和精神束缚的枷锁,敢于挑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敢于否定统治阶级鼓吹的宗法血统论。当听到同伴的嘲笑和质疑时,陈涉感到非常无奈和痛惜,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伴们毫无理想抱负,宁愿一辈子被剥削被压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佣耕者。陈涉不禁喟然而叹,为什么同伴们这么甘愿受穷且安于现状呢?他们为什么不能“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8]112?在他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声中,不仅有他知音难觅的悲哀,更有他对同伴们安贫守穷,自甘平庸,固守尊卑等级,目光短浅的深深失望与鄙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的“哉”是语气助词,主要表示感叹,也用来表示反诘和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啊”“吗”。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表明陈涉不屑于与同伴们为伍,他把自己和同伴们区分得非常清楚,我是鸿鹄,你们是燕雀,燕雀怎能有鸿鹄的凌云之志呢?鸿鹄之志者是燕雀之辈无法理解的。短短一句话,显示出陈涉内心深处不屈不甘的性格中,隐藏着几分清高,从中可以窥知陈涉对佣耕同伴目光短浅的鄙夷不屑之心理。

这些佣耕者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安分守己,固守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信条。但陈涉不一样,早年心怀抱负,他渴望富贵,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意识,他在等待一个能奋起反抗的最佳契机,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富贵”。他是一个目光长远,对未来有自己的期待和规划的强者,与那些佣耕者的随遇而安形成了鲜明对比。终于,陈涉抓住了“失期,法皆斩”的契机,借助公子扶苏、项燕的名声,借助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造舆论声势,以提高自己的威信,为一步步发动起义做准备。他佐吴广杀尉、慷慨演说、袒右结盟、攻夺城池,最后陈地称王。这一切都表明陈涉是个敢于反抗、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领袖,实为卓尔不群。

陈涉早年对佣耕同伴的鄙视,为他日后与同伴的分道扬镳埋下了隐患。他自立为陈胜王后,对待昔日佣耕同伴的做法,与刘邦称帝后的做法大相径庭。刘邦在沛县起兵,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卢绾等人都是他的同乡,与他同为平民百姓,一齐起兵。他们跟着刘邦出生入死打天下,屡立战功,成为真正的患难兄弟。刘邦入咸阳后,这些弟兄们都被封侯,与之共享荣华富贵。这是刘邦对待共患难弟兄们的态度和做法。再者,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得胜回归经过故乡沛县时,热情召集父老乡亲和昔日朋友共饮。可见刘邦是个重乡友,恋旧情之人。再来看,跟着陈涉南征北战的吴广,在陈涉称王后有没有能与之平享权贵财富?吴广是陈涉起义的第一个响应者,从占卜算卦到舆论准备,再到发动起义,奔赴战场,冲锋陷阵,吴广始终相伴左右。陈涉自立为王后,没有封吴广为王侯,而是“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3]2370。说白了就是个没有实权的代理。吴广最后也因田臧等人假传陈王令被杀,更为悲惨的是首级还被人送到陈涉那里。对于昔日为他赴汤蹈火的兄弟,陈涉不但没有惩治奸佞,为兄弟报仇,反而奖励任用,令人心寒之至。如此看来,连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没有共享荣华富贵,得到善终,更何况昔日的佣耕同伴呢!

陈涉称王后,昔日佣耕伙伴来见他,在宫里言行举止越来越随意,还多次谈到陈王旧日一些不体面之事。陈王手下就说:“‘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3]2378正因为陈涉早年就对这些佣耕同伴心存鄙视、蔑视之心,从情感和心理上来说,他内心与这些同伴是有距离的,所以在身边小人的蛊惑下,他偏听偏信,怕故人的胡言乱语有失他的颜面和威信,于是杀害了这些佣耕同伴。其他故人见此情景,都悄悄离开,自此陈王身边再也没有亲近的朋友与故人,最后他落得众叛亲离,被身边的车夫庄贾杀害。回忆早年陈涉信誓旦旦保证“苟富贵,无相忘”之言,与他后来杀故人的做法,真是背道而驰。司马迁在《陈涉世家》开篇特意设置这一情节,不仅是为了给后面陈涉杀故人做一个反衬,更是用意极深地为后人揭示陈涉最终败亡的根本原因。陈涉虽有鸿鹄之志,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勇气可嘉,但是他心胸狭隘,多疑猜忌,无情无义,这是他最终败亡,身死国灭的根本原因。

陈涉固有的小农思想的局限性,决定了他的“鸿鹄之志”必定带有骄泰淫泆的烙印。姚苎田曰:“汉初将相王侯多起侧微,其草野倨侮,应不减此,而独于涉传详之。一以应‘怅恨’之时而自为摹写;一以见陈涉甫得一隅之地而唯以宫殿帷帐夸耀庸奴,惜其无远大之图,故忽焉陨灭也。”[9]56司马迁特地详细描写了“夥移为王”的由来,既是照应前文的“鸿鹄之志”,又表现出陈涉的穷奢极侈。陈涉称王后不仅建了宫殿尽享富贵,还寡情少义,完全不念旧情。《史记索隐》顾氏引孔丛子云:“陈胜为王,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妻父怒云:‘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不辞而去。”[10]2253对待岳父大人都这般傲慢无礼,说明陈涉为王后思想感情已发生转变,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与刘邦对比,足见两人之差距。刘邦入主咸阳后,“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3]459。刘邦进咸阳本想安居秦宫享受荣华富贵,但最后在张良等人劝谏下,他即刻搬离秦宫,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不为胜利冲昏头脑。刘邦为使父亲在京城能如故里般生活得自由快乐,特意建了一座如故乡沛县的新丰城,并将继母请来,对她丝毫没有怠慢之意。刘邦、陈涉二人皆卑贱出身,然而自身的思想认识不同,处事方法与风格不同,导致了二人结局命运的不同。姚苎田对比二人评价曰:“涉之佣耕陇上,与泗上亭长亦复何远?然高祖以沛公起事,至还定三秦之后,犹守项羽故封,此其器识宏远。虽复绵蕞仪成,搏髀而欢,知为皇帝之贵,而其初未尝欲妄尊也。陈涉甫得数县之偏陲,而三老称功,居然南面。盖蹄涔之量,泂酌已盈,更无可一毫展布,则夥移沉沉亦徒饱佣奴之饿眼耳,曷足贵乎!惟为群雄倡首,史公故特立‘世家’。”[9]57在姚苎田看来,陈涉称王后生活奢靡,脱离群众,器识甚小。从这个层面来说,陈涉确实不足为贵。但是“群雄首倡”之举却又足以让他进入“世家”,为后世之范。

陈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他反秦首难的壮举,他发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的呐喊,对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的挑战,得到后人高度的肯定与赞扬。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道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2]3889司马迁把陈涉与古代大圣人孔子作《春秋》相比,把陈涉的农民起义与商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的战争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陈涉反秦的意义、影响和作用非同一般,他得到司马迁对其极高的评价。李景星也说:“陈涉未成,能为汉驱除,是当时极关系事,列之世家,盖所以重之,而不与寻常等也。”[11]504李景星认为陈涉反秦虽未成功,但是他为汉王朝驱除强秦,扫除了障碍,列入世家,当之无愧。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的结尾特意补叙:“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三十家砀,至今血食。”[3]2378可见,陈涉的“首事”之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汉高祖刘邦懂得饮水思源,不忘感恩陈涉反秦的首难之功,特为陈涉置三十家守冢,使其祭祀的香火延续不断。韩兆琦指出:“司马迁敬佩陈涉等在生死关头的勇敢抉择,虽则六月身死,其意义重于泰山。这是我国第一篇农民战争的历史文献,起义的原因,反秦的声势,以及早期农民战争的种种弱点,和它失败的历史教训,无不包含其中。”[12]3317

综上所述,陈涉的反秦首难,与他早年佣耕时立下的“鸿鹄之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他发出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慨之语,不仅仅是理想抱负的表达,还有他不遇知己,知音难觅的失望与无奈,更有对佣耕同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讥讽嘲笑的鄙视。短短一句话,内涵丰富,透过它,不仅让人们由表及里,揣测到陈涉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多少能从中悟出陈涉最终败亡之原因。所以正确解读分析这句话,对深刻认识、认真分析、准确理解把握陈涉这一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刘邦同伴
companion : Oa智能音箱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朽木颂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寻找失散的同伴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