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琰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门基础课,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刻苦钻研。不仅要在相应的科研方面有所突破,还应该在本课程教学技能技巧方面采取新的举措[1]。在高校的现当代文学实际教学应用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讲的“激情四射”,学生听的“闷闷不乐”已经成为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效率,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为此对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我们处于应用型经济发展时代,高校教学的主要重点都放置在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上,课程设计都以应用型科目为主,强调在短期内就可以见到实际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的相关知识内容。中文系的科目增加了文秘、编辑出版、文案广告等科目,这些科目的所占课时比重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而原本处于中文系学生必修的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比例在逐渐缩减,缩减的原因就在于现当代文学的应用价值被社会低估,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未能引起高校教师的普遍关注。
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师风格为学术研究派系,这些教师的专素养普遍较高,一些教师甚至是某个文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由于他们普遍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就习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循序渐进的推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对于课文设计到的文学流派、文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而这些知识内容本来就缺乏互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内容,在进入到课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的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形象、艺术特点依次讲解,而在文本细读方面缺乏科学的学习指导。
为了充分的研究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进行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还需要了解到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充分的掌握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增强改革的实际效果。
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所以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改革至关重要[2]。对于学生的考核,现当代文学教学普遍采取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成绩模式,学生只要牢固的掌握书本的知识内容就可以通过,这就导致部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只需要背熟课本内容就可以通过考核,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的成绩考核还是存在着一定弊端的。
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发表论文和研究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而把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参考因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之内,由此可见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以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为主,而教师真正的教学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为此要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纳入到学校的考核评价指标中,可以罗列具体的细节来提供参考性的评价建议,比如是否在上课时使用幻灯片、是否与学生实现互动、是否罗列板书或教学提纲、是否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等。
针对于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教学理念。文本细读在文学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称之为“文本细读教学法”。
它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实现文本细读教学法的关键是如何展开文本细读[3]。
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历史为脉络,从宏观视角对现当代文学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只能在脑中形成粗略的纵横线条,可以明确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脉络,可以粗略的了解在现当代文学历史范围内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而无法进一步细化,知道这些代表作品更为深刻的知识内容。为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改革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文本阅读的局限性,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没有“吃透”的现象,增设“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系列课程。导读系列课程由小说、诗歌和话剧、散文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通过对作品的学习,来更为详细的理解现当代文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沈从文先生的 《边城》时,教师就可以对此进行深度解读,不仅要介绍沈从文先生的背景,让学生知晓他有可能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只是由于提前去世而无法获取殊荣,要让学生知晓沈从文先生的成长环境并是不像《边城》那样与世无争的,而是处于一种暴力与恐怖的环境中,他甚至可以时常看到“杀人”的场景,这就与他创作的边城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边城》反应的是人性的善良,所有人都不会主动向对方索取什么,最终都安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是一首对人性的赞美之歌。越是在极端环境下成长,内心深处就越会期盼和平与安逸,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反映出的就是他的一种理想寄托,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达到《边城》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形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提问,以问题的形式逐渐的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全的掌握知识内容。比如鲁迅小说,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都在理解和认识,但总是会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足以见到鲁迅小说就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旗帜,无论何种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总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意义,以《狂人日记》为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的发挥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内容。这部小说是由小序和正文构成,小序和正文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狂人是真狂么?狂人变狂的原因何在,狂人最终的命运如何?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狂人的视角来创建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文学系的关键性课程,教师要充分的重视现当代文学教学,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主动地探寻改革的可行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