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类图书的编辑出版
——以《林芝区域文化丛书》为例

2018-03-07 13:09陈建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林芝类图书书稿

陈建萍

(人民出版社,北京 100706)

民族类图书是指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以及用汉文字书写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出版物。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力度。且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展示本民族文化特色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愿望愈加强烈;加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享受的主观诉求也愈加强烈,给民族类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宽广的前景。但由于民族类图书出版中,有大量书稿涉及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敏感内容,在实践中,编辑常常因为害怕而采取回避态度。

《林芝区域文化丛书》是由西藏林芝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包括《林芝史话》《林芝当代历史变迁》《林芝民间故事》《林芝民歌精选》《林芝名胜古迹》《林芝山水文化》《林芝民俗》《林芝地名历史文化释义》共11卷本,涵盖了林芝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有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编校过程中,几乎涵盖了民族类图书所有敏感问题,具有典型性。

1 严把政治关

政治正确是出版工作的第一原则,政治把关是责任编辑的第一要务。因此,编辑在拿到书稿时,首先要审查书稿有无政治性问题,尤其是民族类图书,不同程度地会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编辑要绷紧政策这根“弦”。除履行必要的重大选题备案手续外,在编辑书稿过程中,对一些敏感问题也要妥善处理。既不能采取回避态度,一遇到民族、宗教问题就大删特删,使得书稿失去了其民族的内质特色,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自以为是。对一些自己无太大把握的内容,一定要请权威的民族学专家、学者和民族政治代表人物对书稿内容进行审定,以确保书稿在政治倾向性和民族宗教、民俗风情等方面不存在不良影响。

2 准确表述民族称谓

编辑民族类稿件,必然会遇到民族称谓问题。我国民族众多,仅林芝就包括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独龙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以及未识别民族的僜人等。在稿件中,对少数民族名称的表述既要准确又要全面,不能随意地使用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等。同时,少数民族的支系和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 人”,如“摩梭人”“撒尼人”“僜人”等。关于“僜人”,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关于族称问题曾征求过当地僜人代表人士的意见,他们认为自己是“登”。在僜语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当时汉语统称他们为登人。后来由于是族称,对登字加了单人旁,写作“僜”。也有人按照藏语的习惯,称他们为“僜巴”。在藏语中,“巴”是“人”的意思。由于他们尚未经国家进行民族识别,所以目前称其为“僜人”,而不能称为“僜族”。

另外,编辑民族类图书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性的词汇,如“满清”“满清鞑子”“蒙古大夫”“南蛮”“蛮子”“回回”“侗人”,等。

3 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多样,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都有传播,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信仰。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涉及宗教禁忌方面的问题。如在编辑《林芝区域文化丛书》时,要特别注意“喇嘛教”“红教”“黄教”等称谓的出现。有的作者习惯性地把“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这样的称谓是藏传佛教界人士不认可的,也是不科学、不规范的;还有的作者习惯把藏传佛教教派中的宁玛派称为“红教”、格鲁派称为“黄教”、噶举派称为“白教”、萨迦派称为“花教”,这些称谓都是非常不严谨、不科学的,容易影响民族团结和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情感。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反映在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生产、信仰、社交礼仪、婚俗、生育、丧葬、节日、民间游戏与禁忌等各个方面,是与群众生活最为密切,有着显著的群众性、社会性、民主性、敏感性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应保持敬意,对歪曲、讥讽、丑化少数民族的内容要坚决杜绝。如在编辑《林芝民俗文化》一书中,对于书中涉及的天葬内容,要心怀尊重,不亵渎、不渲染;对有些民族不吃鱼肉、对存在的一夫多妻现象等,不做过多渲染和描述。

4 注重细节和规范

出版是遗憾的艺术,但编辑的工作就是将这种遗憾降到最低程度,尽力帮助作者,使整本书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林芝区域文化丛书》是先以藏文写作而成,后在藏文版的基础上译成汉文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影响阅读体验的情况。如,在翻译过程中有的地方采取直译;有的字句翻译语义不明晰;有的因为各县(区)分别写作,或采用不同史料来源造成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不统一;有的多采用长的令人喘不过气来的长句等,使得书稿内容不够准确,阅读起来也不够流畅优美。针对这类书稿,编辑就要不断和作者核实情况,润色文字句法。可以说,编辑加工书稿的工作大部分体现在这里,是最为耗费编辑心力之所在。比如,丛书中的《林芝地名历史文化释义》一书,涉及了大量人名、地名、人口数、户口数等,且存在人名、地名前后不统一,行政村户口、人口和乡(镇)、县(区)数据不匹配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编辑请丛书主编组织有关力量,以各县(区)2013年年底统计数为准,重新梳理数据,以达到科学、准确;对书稿中存在的人名、地名不统一,如藏医南派名医苏喀尔·娘尼多吉,有的地方为苏卡·娘尼多吉;又如地名“达擦”与“达察”、“郎达”与“朗达”、“刚庆”与“冈庆”等,都要请主编根据权威资料一一进行核实;对书稿中容易出现的细小问题,如历史朝代和公元年代、藏历年的对照等,都要一一进行核实,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

编辑还要注意各种规范。比如,“文革”必须改为“文化大革命”,“1980 年代”须改为“20 世纪 80 年代”,“1980年底”须改为“1980年年底”等。但是对于一般书稿中的“解放”须改为“新中国成立”要加以注意。在编辑《林芝区域文化丛书》时,经常会看到“解放前”这样的表述,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改为“新中国成立”,因为此处的“解放”指的是 “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是1951年5月23日,与新中国成立时间显然不一致,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处理。又如,林芝市墨脱县南部与印度非法占领区接壤,在表述时要特别注意,应表述为“印度非法占领区”,而不是“印度”“麦克马洪线”等错误的称谓。

总之,民族类图书的特点是涉及多个民族,且每一个民族都包罗万象并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于一体,是体现着民族特色,延续了民族精神,弘扬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社会群体。编辑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民族类图书的把关、编辑工作,保护、传承、弘扬好少数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林芝类图书书稿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林芝桃花香
春鹦闹梅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olops (Amphibia: Ranidae) from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