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鹏举,庞理科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0021)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普及,手机动画艺术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广。手机动画艺术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也日渐显现突出。为了博取受众的眼球,叛逆、色情、、恋爱、暴力、引导犯罪等实际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反思。期待新时代背景下,手机动画艺术的从业者能够多多制作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助力手机动画艺术的健康成长,引导手机动画受众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首部动画片诞生于1892年的法国巴黎。ASIFA(国际动画组织协会)为了纪念动画的诞生,把每一年的10月28日定为“国际动画节”。我国第一部动画片是1926年由万氏兄弟拍摄的;1935年,万氏兄弟又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历久弥新,随着动画美术片的成长和成熟,如今在大网络、大媒体时代,手机为动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新时期全球化大趋势北京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为手机动画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手机动画艺术取材广泛、想象力丰富,在画面制作上,表情丰富、动作夸张、视觉效果逼真,具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和细腻的角色表现力,众所周知,如今,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手机动画艺术还利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优势,引发想象空间的无限扩张,突破人性的特点思考,不受传统动画艺术简单说教作用的桎梏,引导大众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和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如何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的手机动画艺术作品表现出了对当代物欲横流社会的担心;有的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将缠绵悱恻、凄怆哀婉的主题故事作为主流,引导大众对社会话题的深层次思考;有的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将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艺术)作为创作题材表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的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则非常“高、大、上”,弘扬着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
随着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如火如荼地发展,对受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对受众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对受众德育工作基础的夯实,对受众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都起着积极作用。
“道德观”是一个非常难以用言语解释清晰的概念。不同角度、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世界伦理道德辞典》认为:道德观是对道德总体上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包括对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认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等观念和行为才是做人的准则。这两种不同的理解、看法和观点、态度,就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观。
不同角度就决定了名词解释的迥异。但有一点是共同共通的,那就是“道德观隶属社会伦理范畴,是人们对自身、他人和世界所处关系的认知和见解。”在不同的行业区域、领域内,会产生与之相关的道德观下行,即具体分类。比如生态道德观、职业道德观、人口道德观等。
我们国家的道德观是指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正统传统道德。“中庸之道”是道德规范,“忠恕之道”是道德原则,“天下为公”是道德理想,“修齐治平”是教导手段。
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精准概括和外延发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内涵,把握着道德体系成长的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性与国际性、思想性与行动性的实际内涵,细致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标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专家就手机动画艺术对于道德观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认为,道德观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道德是教育的本初目的,最高目的,也是最终目的。道德观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总体根本。道德观的形成过程和教育的进行过程是同步的、统一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松在它的著作《漫话教育》中着重指出了:环境对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他认为:人在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可塑的,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积累和观念的形成都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因此为青少年提供和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非常必要。
据中国社科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美国社会心理研究所的共同研究表明:人在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观看影视频的素材、频率和35岁左右触犯法律刑律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社会人生化的重要阶段,手机动画艺术不仅具有娱乐、消遣、休闲的功能,它还具有教育、教化的功能。手机动画艺术的适时出现,部分满足了少年儿童寓教于乐的需求,它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品德的形成、人际交往的技巧、亲情友情的塑造、日常言语行为的指导,以及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初步定位和基本形成。
综上,手机动画艺术对受众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由于文化、体制都存在差异,各个国家民族之间所推崇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在新时期背景下,在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要首先要做好审视、甄别、遴选工作,摒弃封建糟粕和“洋垃圾”,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要想克服手机动画艺术给青少年的道德观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促进新时期背景下手机动画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无论是手机动画行业还是手机动画作品本身应该努力做到提升。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走民族化创新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和灵魂。摆脱欧美日韩等动漫文化的风格影响,走民族化创新之路。“西方式动画”对我们国家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存在不利导向,比如拜金、暴力、色情等等。学生在校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导致他们的道德价值体系没有清晰、形成。 对“真、善、美”,“假、恶、丑”缺乏足够的独立见解。此时的手机动画艺术作品依然片面地追求商业利益,只能助力混淆是非。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切实提高手机动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操守和创新能力。要想让手机动画艺术走出低谷,做大做强,就要重视作品质量。走出“重视产量轻视质量,重视教育轻视反思,重视抄袭轻视创作,重视生产轻视调研”的老路和怪圈。站在文化高度反思行业现状,手机动画从业人员在素材的选取上马虎浮躁、制作过程中粗制滥造、故事的编排上虎头蛇尾、后期制作敷衍了事。在这种追名逐利的心态下制作出来手机动画艺术作品对受众道德观的初步形成和后续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早在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有过发自内心的呼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在新时期背景下,只有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手段,通过辩证地萃取精华,创新地良性发展,科学合理地将手机动画艺术的作品魅力和文化自信彰显出来,努力助力青少年形成思想健康、蓬勃向上的道德观不仅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彰显文化自信,延续文化传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