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2018-03-07 13:09:35朱宁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文化遗产物质

朱宁慧

(四川省米易县文化馆,四川米易 617200)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对于文化的保护力度空前,尤其是针对非遗的保护,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权限性,对于我国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攀枝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关系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的攀西大裂谷之上的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是一个现代文明与厚重历史神奇交融的地方。由于攀枝花自古以来典型的移民文化特征,在这块面积算不上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了汗、彝、回、苗、白、傣、傈僳、纳西等众多民族多元一体的特殊格局,不同的民族元素在这里同生共存,使得这里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各民族文化相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攀枝花市民族众多,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对于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下,攀枝花市在旅游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文化旅游的开发,生态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和打击,因此,目前对于攀枝花市的非遗保护必须加快节奏,挖掘抢救深藏于民间的珍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重要举措。因此,对于攀枝花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梳理,制定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速度落后于消亡速度

非物质遗产文化有其本身的特点和独特性,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实物文化保护,非遗文化的保护需要口传心授,而目前的情况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非遗文化延续。著名的苴却砚雕刻技艺,现在已经成为攀枝花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很多人包括攀枝花人却不知道,我们共有省级项目13项,市级项目28项,除了彝族火把节比较典型的外,其他已少为人知很难一见,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非遗文化表演者老龄化严重,很多已经不能登台表演,另一方面是目前社会环境和市场需要,对于传统戏曲的不重视让一些经典逐渐消亡,而且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一些非遗文化除领域内专家学者外,极少受到社会与群众的关注。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其传承主要依靠老一辈艺人通过口头讲授和亲身示范来进行,被誉为“活态文化传承”,而随艺人的去世,后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非遗文化退化速度着实令人堪忧。

而国家对于非遗保护的经费拨款,往往只能产生一时的作用,非遗传承需要从小培养,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非遗经费支持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费的缺乏也给非遗保护工作带来了困境,因此,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还是要科学规划和研究,将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

3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3.1 加强非遗宣传,培养民众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在具有文化自信基础上,对自己文化的来源、得失进行清醒的反思。而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国家和社会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对全国范围内的非遗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人们了解非遗,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当中,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人们保护非遗,不断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人民众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民族灿烂的文明,形成文化自觉,提高非遗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如攀枝花的迤沙拉谈经古乐,攀枝花市已将平地镇迤沙拉村列为“建设民族特色文化”的指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专款、专人对其进行深度发掘,并通过社会教育和向中小学学校普及迤沙拉谈经古乐知识教育进行宣传。随着大力的宣传,使更多人向往攀枝花,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越有势头。

3.2 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提高非遗生命力

目前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就是生命力羸弱的问题,非遗不是不能传承,是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非遗保护级别,延长非遗生命力。

从亚洲韩日来看,两个国家都极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种类繁多的民俗庆典活动对于本国非遗文化的保护是具有极其重大作用的,不仅带动了本国文旅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宣传和保护,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实施。如有着“中国苴却砚之乡”之称的攀枝花苴却砚雕刻,地方政府启动了“千砚工程”和“万砚进课堂工程”,并力争举办苴却砚世界巡游展览进行交流,从而提高非遗生命力。

3.3 结合科技力量,创新保护途径

随着社会现代程度的不断提高,非遗保护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保护途径,使非遗得以传承和延续。首先,可以对即将消亡且不可再生的非遗进行重点保护,建立电子档案,进行非遗的平面保护;其次,对于一些戏曲、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对现有技艺进行录音录像,保留影像资源,这样对于非遗的传承就实现了动态保护,让后人得以对前辈的技艺和手法进行观摩学习,实现非遗的延续和传承,比如有着独特民族风俗文化的傈僳族婚礼,崇尚与信仰自然的傈僳族拜神树仪式,传统特色的民族节日约德节等等,可以通过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进行文字、图片、声像展示传播,逐步壮大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群体,通过网络科技的力量,非遗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关注,开启攀枝花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对于工艺和戏曲的保护及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可以借助高校专业优势,设立相关专业,吸纳人才,不断培养非遗保护方面人才,提高社会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为一些有识之士和致力于非遗保护的人员提供平台,提高非遗保护的专业度,实现非遗保护人才的延续,保证非遗得到传承和发扬,保证优秀的中华文明不能随着时间而消逝。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灿烂和优秀的历史文明,对于非遗的保护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族。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的就是非遗保护,非遗的保护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是一个民族是否能够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因此,非遗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和社会一定要加大力度不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促进民众文化觉醒,提高民众非遗保护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延续和发扬。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04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