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且发病快,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同时,在治疗上,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危险性高,治疗过程刻不容缓,又较为漫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与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临床合理用药作为疾病治疗的基础,目前也受到广大群众以及医务人员的重视[1]。然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需要医院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基于此,本研究就针对心内科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管理措施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西医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62例,其中男86例,女76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4.6±5.2)岁。其中,心肌梗死37例,心绞痛53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15例,其它22例。对照组162例,其中男85例,女7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5.4±5.3)岁。其中,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45例,冠心病55例,高血压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临床用药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管理,主要对传统临床用药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具体如下。
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患者方面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容易出现不按照用药指导且不服从管理擅自将药品剂量减少或增加,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服用自备药,由此,患者在进行服药时出现漏服、误服以及多服现象,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心内科患者多数办理过特殊门诊或慢性病门诊,住院期间若与主管医生沟通不好容易出现重复服药情况,从而增加了治疗风险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1.2.2 药品管理方面
因为心内科用药种类繁多,并且用药方式上也常分为口服、吸入、静脉、外用等几种,每种药都存在严格的存放期限,护士在清点核对过程中容易使药品商标磨损,另因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在药品摆放过程中存在未能严格分开存放,对易混淆药品未能及时整理归类,一些需要严格冷藏的药品未能及时冷藏存放等,从而增加了药品管理不安全因素,影响用药安全,所以做好药品的分类与管理至关重要[2]。
1.2.3 药品使用管理
心内科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比较普遍,一些药物连用可以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疗效,减轻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时,药物连用时还需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可能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如: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溶媒只能是5%GS,不能用NS作为溶剂,由于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如果使用等渗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当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故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时应使用5%葡萄糖配制。亦不能与头胞哌酮舒巴坦及美洛西林钠联用,容易产出沉淀,因此应循证依据并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合理联用药物。此外,给药过程还需要还应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2.4 人员管理
护理人员: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患者服用药品量多、规格复杂,由此容易在发药过程中出现发错的情况以及未严格按照说明备注进行健康宣教。此外,医护间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交接不清晰,医嘱执行单书写不规范等均增加了用药错误的风险,大大降低了用药安全性。
对比两组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情况。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药物联用不当、用药方法错误以及药物剂量不当等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而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则有2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发率比较 [n(%)]
表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心内科合理用药主要是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疗效,同时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4]。然而,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重复用药、药物联用不当、用法与药物剂量错误等,这些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影响[5]。因此,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就应加强用药管理,具体可以通过药品管理、使用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借助各个管理环节的衔接,有效杜绝各种影响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产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疗效。
为了更好的预防不合理用药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强化药学知识,优化业务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自身的药学基础知识,同时不断的补充医学与药学知识,掌握全新的药学技术与知识,提升服务的能力。定期组织药品管理及药物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管控。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素养。以确保药品管理的安全性,优化药品管理流程。(2)规范药品管理,根据《四川省医疗机构病区药品管理基本标准和细则》及《三甲评审标准》制定科室药品管理制度,病区药品按照备用药品和病人在用药品分别进行管理,对于住院期间患者的在用药品采取分床位管理,同时设置一部分常规抢救药品备用并进行班班交接,针对一些特殊药品还应采取特殊保管方式,如一些药物需要避光保存、冰箱低温保存等,要求存储环境符合药物存储条件,同时科室设立专人负责药品的管理[3]。药品管理者要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对于近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要有记录,近效期在3个月以内的要有近效期标识,“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须粘贴标识。在药品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药物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失效情况发生。有效杜绝药品过期,杜绝浪费,以确保用药安全。(3)核对药物配方。在护士收到处方之后,需要细心检查处方内容并对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含处方内的药物拼成。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方式,如果存在配伍禁忌、超剂量、药物名称错误等严重性的不合理现象,需要立即通知责任医师,并协同医师核对明确之后方可继续配置相应药物,配方中需要根据处方当中的顺序取药,严格注重处方中药物的使用合理性;(4)强化医师教育。针对当前医师对于双药联用时不合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需要及时给予临床医师相应药物的教育,教育人员可以是行业相关专家或本医院的专业药师,务必保障临床用药过程中联用药物时的合理性,保障治疗安全性;(5)开创多途径用药咨询服务。开设多个途径的用药咨询中心,一方面继续坚持网络化的用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开设一些患者常用的咨询途径,在医院内开设相应的咨询窗口的同时,还可以创建相应的咨询热线,由优秀的医护人员对患者通过相应的药物咨询服务,强化用药信心;(6)强化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当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定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定期进行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提醒患者家属做好用药监督工作。在随访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意识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初衷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从而提高患者主动用药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率[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临床用药合理性管理措施的观察组,其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各种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安全性。
[1] 张小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5,(8):210-211.
[2] 罗红雨.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5,(5):13-14.
[3] 王小霞.基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掌握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40-240.
[4] 王小霞.浅谈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问题[J].大家健康旬刊,2015,(3):92-93.
[5] 古顺明.心血管内科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296-296.
[6] 李立民,李蕙桐.心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