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摘 要:班级管理落实到具体事务上,离不开对班干部的培养。针对班主任遇到的班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使用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激励学生,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来充分发掘学生管理的内驱力,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并为建设高效班干部队伍提供了提供切实具体措施。
关键词:双因素 学生干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231-02
班级是处于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既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成长的引路人。而班干部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成员,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助手。优秀的学生干部在班级能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主动积极管理班级事务,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做好各种协调工作,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班干部团体的。如何不断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建设优秀班集体而言非常重要。
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之一双因素理论目前世界流行的人力管理理论,管班级实际上就是管理人,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能运用于班干部队伍建设中。
1 双因素理论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赫茨伯格在《工作的激励》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又称 “保健―激励理论”。该理论指出影响人们的工作动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因素:一类是能促使人们感到工作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包括:工作成长发展的机会、挑战性,以及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重大责任感等。另一类是能造成人们产生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包含比如:组织的管理、秩序、原则、人际关系、福利报酬、工作环境等。
激励理论是双因素理论的核心。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简而言之,只有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才能应用激励因素方面的措施。激励因素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保健因素在消除人对工作的不满上起作用,应重视用科学的激励的方法去激发人的内驱力。
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注意班干部的价值和激励作用,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将班干部安排在合适的岗位。要使班干部实现对其他学生示范引领,并要适时地奖励和惩罚。
2 班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干部,但有时班干部却没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班级事务不敢管或懒得管。排除影响班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使其保持持续热情管理班级,是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双因素理论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2.1 保健因素不能保障
班主任工作十分琐碎,有些班主任事必躬亲,事事亲自督查,反而没有研究如何激励班干部队伍。这种班级目标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目标。一旦班主任不在班,班级就情况不断。班主任不仅要思考班干部人员分工、职责,更要了解他们性格和处事方式,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效激励,适当的奖惩是管理班级必要的手段。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不健全,使得管理效果打了折扣,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选拔机制的不健全。班主任直接任命方式选拔班干部时,并未按照一定选拔程序进行。选拔干部应采取公開招聘方式,发动学生们积极性。如果直接任命班干部可能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表里不一,无法真心实意为班级服务。所以必须有一定选拔程序、具体的选拔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并广泛征求全体同学意见,真正选出最佳的班干部人选。班干部也应有一定试用期和有效期,在班级工作中,如果班干部违反一些条例,应该有程序罢免。
(2)培养机制的不健全。首先,缺乏系统性的培养班干部的计划方案,对班委的培养也并未引起班主任重视。其次,重结果、轻过程。班主任重班级工作完成情况,不看工作的方式和过程,对班干部指导和激励不足,忽视班干部心理变化和工作能力成长。
(3)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些班干部未能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出现一些违纪现象。当他们出现违纪现象,但无人反映和记录,因此,班主任未及时处理,长此以往班干部失去威信,班级纪律变得松弛。因此,一个使班干部内部、同学之间形成监督及反馈机制,是形成良好的自查自纠的班风的关键之一。
2.2 激励因素比较单一
青春期学生比较敏感、自信心不足的特点,有些班主任喜欢大讲道理,动不动训话。班主任管理过多以后,班干部缺乏管理动力和信心。
首先,班主任能力过强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的主观性发挥。强调班主任和学校要求,并强制学生无条件服从。班主任过多地布置通知性工作、事务性活动,过多地限制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失去主见、失去积极性,处于被动接受任务和开展工作,丧失了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其次,培养内容比较单一,影响学生干部后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创造宽松的空间。他们在工作中得不到归属感,等待接受和忙于各项工作。没有合理地处理好班级事务和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影响到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典型作用。
最后,班干部轮换频繁,不够稳定。不同岗位的班干部能力和素质需求也不同。如果偏听偏信、缺乏鼓励和信任,容易使班级丧失凝聚力、班干部丧失领导力。班主任运用双因素理论的思想,分析研究班干部的不同需要,了解学生们认识自身需求与不满之间的矛盾,提高班干部工作积极性。
3 双因素理论在班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双因素理论是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性。赫茨伯格指出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及效果是有区别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基本和必需的,物质满足不足会导致不满,但是保健因素获得满足,它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激励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合理地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不断地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随着班级建设的深入,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挖掘班干部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是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点。班主任在建设强有力的班干队伍时可以借鉴双因素理论。
3.1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不可或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是相对独立的,两种因素分别反映班干部不同层次的需要。班干部的职责范围、选拔任用、奖励待遇、意见表达等属于保健因素。它是一种自身需求,而激励因素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自我实现、自信心等,具体上包括口头认可、表扬奖励评优、同学们的尊重等。班主任先要满足较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再满足较高层次的激励因素。了解班干部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措施满足他们双因素,才能使得班干始终保持激情热情管理班级。
3.2 保健因素堵住管理方面的漏洞
保健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班干部就会不满意。对班级工作感觉自己做多做少无所谓,有懈怠的现象,这种不满意的情绪会相互传染和影响。使得班干部内部产生矛盾,出现一些扯皮现象。
因此,班干部应分配好职责,处事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使得班级人人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形成良好有序的班级氛围。
3.3 激励因素调动班干部的自主性和示范性
教师要“为人师表”,同样对班干部也要模范带头。班干部时学生中的榜样。在思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班干部都应率先垂范,敢管敢抓一些不良现象。培养好优秀典型,才能带动一批人,影响一大片。借鉴双因素理论来激励学生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和良好效果。
激励因素使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是班干部保持管理热情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肯定的需求,班主任要知人善任,为每个班干部设置合理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时时关注他们,发现他们进步,这样他们就更加积极和自信。
班主任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要轻易怀疑他们办事能力,总也不肯放手放权。真正地放手并多角度地认可他们的工作,会使他们不断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建立班干部学期考核机制。学期初班干提交工作目标计划,学期末对学生干部工作考核。班干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并公开述职,总结一学期工作成绩,指出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評选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对工作不负责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要坚决排除出班干部队伍。
学校建立了暑期班干部特训营,系统指导学生提高认识、责任心及一些管理方法。由学工处主任牵头,高年级学生干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干部。今年,特训营的训练内容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幅调整,继续保留了原有反响较好的内容,比如礼仪教育、“信任”“打扫心灵花园”“黑暗中的对话”等活动;同时增加了“生态公园拉练”、“扬州科技馆半日参观”“抗日影片背后的故事”等内容,让学生爱上科技,爱上扬州,感受先辈对信仰的坚持。学生们在特训营中认真参加每一个活动,用每一个细节促进自己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期中定期对班干部开会及表彰。在布置任务上传下达的同时让其产生荣誉感,这也是师生、班干部之间内部交流活动的平台。每周的班会都在班干部引导下开展的德育活动,由班干部对班级情况进行一周小结。
总之,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班主任对双因素理论运用得当可以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班风,逐步形成并建立重责任有担当的班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223.
[2] 王延华.双因素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2):94-95.
[3] 樊士聪.班主任在双因素理论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41-43.
[4] 孟炎炎.激励策略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