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后琮
摘 要:为充分借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成熟经验,有效指导温州市域铁路S1线运营工作,参考研究无锡、上海、杭州这3个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将对温州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运营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充分感受到锡、沪、杭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总结吸纳了有关经验与做法,并针对温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应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轨道交通 考察 印象 浅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36-02
为充分借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成熟经验,有效指导温州市域铁路S1线运营工作。近期,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市运管局、市铁投集团运营分公司等单位赴无锡、上海、杭州考察当地的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情况,考察组成员亲身体验并实地感受了锡、沪、杭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并与当地行業主管部门、企业运营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全面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的相关工作情况。这3个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对温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将来的运营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1 锡、沪、杭城市轨道交通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
1.1 无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与城市“北展南拓,东联西优”发展规划及既有沿沪宁高速公路发展带相适应;4、5号线为辅助线路,加强了城市次级中心之间的衔接,增加了线网在中心区域的覆盖率。已营运1号线、2号线,营运线路长55km、车站45座,日均客运量在19万人次左右。有关经验和做法如下:
(1)推进法规标准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无锡市轨道交通条例》地方性法规和《无锡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无锡市轨道交通乘车规则》两个规范性文件,实现轨道交通营运有法有规可依。同时,无锡市政府还建立了城市客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构架。
(2)提出特色经营模式,推动沿线综合开发。无锡市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客流培育+商业发展”共进互补特色经营模式,积极推进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同步建成13个地铁商业街,创造可利用商业面积9.5万m2,为反哺轨道交通运营亏损、推动可持续发展储备了资源,探索了轨道交通资源经营的新路径。
(3)开展乘客满意度测评,组建乘客委员会。建立了服务质量考评体系,每年委托第三方依据服务规范标准组织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督促企业对乘客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落实整改,促进运营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组建乘客委员会,发动社会参与监督,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客观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运营及发展情况。
1.2 上海
自1993年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投入试运营以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也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从单线独立运营阶段跨入多线网络化运营阶段,其线网规模、客运量规模、运营组织复杂程度、承担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比重等重要技术指标都位于世界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前列。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4条(1~13号线、16号线),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km,车站366座。有关经验和做法如下。
(1)网络服务覆盖广,线路换乘便捷。上海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0.56km/km2,中心城乘客平均1000m左右可到达站点,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后平均25min可到达市区主要场所,中心城区内站点600m覆盖人口37%、覆盖面积23%。同时,还在郊区重点城镇和中心城区之间建立了快速客运通道。换乘客流占路网日均客流比例近30%,换乘客流占总客流比例达55%~65%左右。
(2)网络运行效率高,专业管理性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制式和技术水平的专业系统充分衔接和整合。同时,网络内线路根据各自客流特点采取多路套跑、支线或共线运行等复杂运营组织方式,提升了网络运营效率。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正在构建以“体制架构扁平开放、资源配置统筹集约、线网联动职责分明、应急保障快速反应、管理手段科学先进”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运营管理体系,并形成以“安全地铁、高效地铁、人文地铁”为核心的申城地铁服务品牌。
1.3 杭州
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有地铁1号线(含1号线下沙延伸段)、地铁2号线一、二期段和地铁4号线一期段。其中:1号线(含1号线下沙延伸段)由杭港地铁负责运营;2号线、4号线由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负责运营。总营运里程约115.6km,共设站点62个(5个换乘站,不重复计算),日均客运量将达到120万左右。根据规划,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市域线(富阳线、临安线),总里程将达到446km。有关经验和做法如下。
(1)同步配套公交接驳,实现运营信息互通。杭州在新线开通试运营前,专门编制每个地铁站与地面公交接驳方案。管理部门与地铁、公交运营企业建立了运营信息互通机制,实时掌握运营情况,监测运营状态,开展风险评估,视情启动应急响应。成立轨道交通应急指挥部,编制了《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应急接驳预案》。
(2)定期实施安全评估,落实反恐防范职责。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辨识安全风险源,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公安、交通部门监督运营企业履行反恐防范各项职责,要求运营企业全面落实安检制度,强化安检、安防人员配备,完善物防装备和设施,并督促运营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3)修订运营管理办法,明确保护区监管主体。2015年11月6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修订了《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监管主体,即由市公路管理机构受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履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保护区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并进一步完善了在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审批内容、程序以及涉及轨道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和安全保护区内建设和管理要求。
2 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困难及相关建议
温州市域铁路是该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构建“一心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温州投资体量最大的在建民生工程,不仅承载着温州市民拥有轨道交通的出行梦想,更承担着建设“三个国家示范”、引领全国市域铁路发展的光荣使命。但目前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1)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有待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专业繁杂、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門多,需要协调的事项量大且频繁,按照常规工程模式报批报建,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建设需要。建议温州轨道交通前期审批参照上海、杭州等地的成熟模式,结合“最多跑一次”要求,加快审批制度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尽可能地简化程程序,精简环节,压缩时限,提高效率,积极推行联合审批。
(2)轨道交通综合效应有待进一步深化。市域铁路沿线开发与温州打造“两线三片”五大城市亮丽品牌紧密关联,应予统筹谋划。当前,S1线19个车站周边大部分属待开发地块或尚未启动开发的荒地,车站距离居民小区仍有一定距离,建议各属地政府效仿无锡的“客流培育+商业发展”模式,提出优化调整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用地、配套及业态的规划,积极推进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为市域铁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并积极打造成集商业、居住、休闲为一体的TOD社区。
(3)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建议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加快公交站点、停车场、共享单车停放点、新能源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布局建设,并通过免费、打折等一定措施培育初期客流,养成市民利用轨道交通通勤的出行习惯。目前市域铁路S1线地面公交停靠站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设主体和资金尚未明确(原S1线工程概算中未含有公交衔接建设资金),建议市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地面公交衔接建设。建设主体可按职能分部门分类别予以落实。
(4)专业人才引进政策有待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人才在全国十分紧缺,且本地院校未开设相关专业,需大量引进外地专业人才。当前,温州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且缺少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落户、薪资等方面配套政策,影响到S1 线的运营筹备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议制定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在本地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安排招录或委培计划,进一步强化该市在国内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5)政府规章行业规范有待进一步确立。应结合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制定《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行业管理规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其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轨道交通行政管理职权,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另外,市域铁路S1线在载客试运营之前需取得多家部门的验收批准文件,验收程序比较繁琐,希望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能提前介入,对轨道交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或安排预验收。例如:杭州市政府发布了《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验收管理办法》,为杭州地铁试运营验收提供依据。
(6)行业监管队伍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专业性强,涉及专业领域多、要求高,亟需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无锡、杭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政主管部门均为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路管理机构受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分别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运营期保护区的安全监督管理,其他各相关行政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南京、深圳等地还专门设置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专职执法队伍,加强保护区管理,稽查逃票行为,杜绝携带违禁品进站。建议温州市通过法规及“三定”方案中明确行业监管力量的配备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静国.上海、广州、深圳轨道交通建设考察调研报告[J].宁波经济丛刊,2009(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