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影响

2018-03-06 20:32李爱梅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楚国屈原爱国

李爱梅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汉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后来遭受到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公元前278年,秦国一举攻破楚国都城,并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烧楚先王陵墓。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这实属屈原留下的经典文学瑰宝,其中,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一、 无比崇高的爱国情怀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只停留在一般文字上,主要与他“至死不渝”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并称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端午节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题,从起源来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每年端午节,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老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去纪念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因此,端午节人们划龙船、包粽子、挂菖蒲和艾叶,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并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民间习俗。同时端午节也成了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就是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从“独醒”二字看出屈原登高望远,是站在独立而卓越的角度思考国家,洞察未来,他的这种能力、远见,超出了同时代的楚国人。屈原不愿妥协、不愿隐匿、也不忍心离开自己的故国,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他的死是对社会的抗议,是对操守的坚持,在死亡中诞生了伟大而崇高的精神,他的死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虽然他失败了,但精神没有磨灭。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

屈原《离骚》的名句中讲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在指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定信念。“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这句话体现了屈原的心境,表明了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体现出屈原哀叹人民生活的艰难。显然可发现,屈原虽是楚国贵族,由于在流放间和劳动人民深入接触,他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固然屈原当时所爱的“楚国”与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当时的屈原尚仅是一种“宗国”情结,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悲痛难捱,在无可奈何之际,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以表其忠贞爱国之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悲壮乐章。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这是屈原《九章·抽思》里的名句,表面意思是在说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别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样。深层意思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表示自己孤独却执着的信念。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意思是: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深层的意思则是把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抒写诗人对楚国炽烈的怀念和忧愁 。

二、 值得称道的美政理想

“美政”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内容。即圣君贤相的政治。[1]他针对楚国现实,认为改变楚国的政治现实离不开圣君贤相,要以古代的圣君为楷模,才能使楚国越来越强大。如尧、舜、禹以及后稷都是屈原热烈颂扬的。除此外,像周公、国神比干、伯夷、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这些古代贤臣也是屈原极力颂扬的。在屈原的诗篇中常与非圣之君如桀、纣、羿等进行对比,想用新奇的比喻方法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表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屈原的美政思想是专门依据楚国的现状而设计的,可以具体概括为:民本思想、法制思想、立国思想、强国思想和兴国思想。它是政治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是对美学的再改造和再提升的结果。在屈原诗篇里,到处都流露出国事腐败的论点,而且还提出“国富强而法立”等革新主张。屈原“美政”思想的提出很符合屈原时代的要求,他为了实现“美政”理想,奋斗了终生,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表述,如《九章·抽思》等。他的作品一心向民,坚持“美政”理想,建议不分贵贱,选用贤能。在封建主义里,与腐朽的权贵集团作斗争,屈原遭到权贵们的排挤,最终被流放到汩罗江边,面对报国无门,他终日郁郁,最后以身投江。可以说,屈原之死,是其民本理想的破灭。当然,在那个年代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历史的悲剧。

三、 熠熠生辉的屈原文化

众所周知,湖北省秭归,是屈原的出身地,秭归屈平河之水,哺育了坚毅刚烈的屈原,秭归属“长江中原流域文化”。湖南溆浦,是屈原的地流放地,溆浦溆水河之水,成就了诗性文心的屈原,溆浦属“雪峰山武陵文化”。湖南的汨罗是屈原的投江地,汩罗江之水,演绎了悲壮湟磐的屈原,汨罗属“洞庭湖云梦泽文化”。纵观屈原的一生,秭归、溆浦、汩罗是屈原三个重要的人生驿站[2],同时也蕴藏着方言民俗、传说遗迹等有关屈原的丰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我们解读《楚辞》及屈原文化的重要依据。[3]说到底,屈原文化是经典的文化瑰宝,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

四、 影响深远的时代意义

在屈原死后一百多年,西汉的文学家贾益因得罪了一批宗室重臣,受到记恨与排遣,文帝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他自感遭遇与屈原相似,便做了一篇《吊屈原赋》。稍晚于贾益的司马迁,受到残酷的刑法,他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激励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隐忍苟活”,完成了巨著——《史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把屈原的精神志趣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杜甫在《咏怀五百字》中那种自叙身世怀抱,忧国忧民,揭露黑暗及上称尧舜,下及美人怀抱的感情,看起来就是《离骚》似的爱国激情的体现。郭沫若则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说“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真理和正义。

在当今社会,一系列权钱交易,贪污腐败,贫富分化,假毒泛滥,黑社会横行及社会风气低下,诸多现实既让人震惊又发人深省,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掘和倡导屈原人格精神。回顾历史,人们缅怀屈原这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天下人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始终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九死不悔”的精神和他的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往事越千年, 屈原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独醒”“独立”的人格精神及不屈不挠的执著毅力,值得后世永远珍藏和纪念;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于世;他的人格、作品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一笔丰富而珍贵的财富,成为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猜你喜欢
楚国屈原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小燕子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