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
(大同市法华寺文物管理所,山西大同 03700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博物馆正是一个表现与社会功能相吻合的外在气质、内在精神等时代文化的展示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场合频频提起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问题。在新时代文化发展下,如何加强博物馆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对博物馆使命的再思考与文化交流合作创新讨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重新修订了博物馆的定义,认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然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历次界定都未曾脱离欧美博物体系的主导,并不足以完全指导各国对博物馆使命的确定。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重新思考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博物馆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博物馆的主要任务由主要对藏品和展品的陈列、管理、维护,发展到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服务社会促公共文化发展为使命。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积淀,博物馆使命一方面能反映各个时期的博物馆现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有关博物馆经营的思考。随着博物馆功能及其呈现方式的转变,博物馆使命的意涵也随着博物馆的演变而逐渐深化与扩充,对博物馆的性质、角色、任务也有必要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进行讨论与辩释,并不断对博物馆使命进行修订。只有不断反思而后思考,才能不断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源泉。
博物馆文化公众化。博物馆拥有灿烂辉煌、纵观古今的文化遗产,陈列的每件物品和标本都记录着时代的文明,蕴藏着人类的科学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全体人们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博物馆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价值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构建新型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融入新时代社会进程,并最大程度地保障和尊重观众的文化权益和文化权利,承担与公众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保障社会公民文化权益新时代的使命。
博物馆文化全球化。国际竞争场上,综合国力的角逐逐渐转向了文化软实力的比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越演越烈,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与文化相互交融,博物馆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发达程度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博物馆文化全球化、国际化的交流,如历史文化、文物遗产等的合作展览、研究交流、产业创新合作,可以实现全球化的文化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博物馆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提升博物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可度,为构建和谐富强的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创新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面向新时代持续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博物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体现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重要窗口,为了保证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博物馆文化创造力,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与时俱进的丰富文化体验,不断加强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十分必要。如今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规模随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等对外交流政策的贯彻正不断扩大。但是单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整体上讲,对外交流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整体上的规划布局和强有力推进的后续力量;另一方面,文化交流的成果还未惠及全体人民,文化共享还停留在目标阶段。文化交流的载体多种多样,比如影视作品、文物展出、书籍著作等等,然而如何提高文化的认可,尤其是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仍是当前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须响应政策的号召,乘着新时代对外交流的东风,做好统筹规划安排,首先扎根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重点培养扶持对外交流产业和作品。其次,加强持续对外交流的推动力,以文化创新为源泉,多层次、多方面、有重点的进行对外囧啊流合作。最后,完善博物馆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机制,增加交流黏性,实现可持续交流与合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着新的特征,为了深刻解决我国博物馆文化对外交流问题的症结,实现由文化交流到文化共享的转变,进而提高国家的文化内涵底蕴以及国际竞争综合实力,让中国以更自信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意识到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与国外的博物馆之间的文化联系,实现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互通与交流学习,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合作,保持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实现全球文化的稳定与共享。
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博物馆国际交流和合作事业如何拓展与深化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为进一步探索博物馆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问题,强化国内与国际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博物馆文化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全体博物馆事业及产业工作者的智识和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有利资源,共同推动博物馆文化对外交流创新合作事业走向新的高度。
在国家层面,博物馆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集成和凝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与传承。博物馆在做好内部管理和发展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与国际相关的部门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除此之外,还要培育和筛选理论知识丰富、职业素养优良的人员深入到博物馆管理宣传工作中,为逐渐实现博物馆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破除空间与时间的桎梏提供有利条件,增强世界其他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
博物馆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作为一个较为特殊功能的公共机构,我们应在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国际博物馆界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积极内引外联,保证博物馆之间实现多渠道以及多形式的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文化设施的价值,实现我国博物馆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事业的新发展。
多渠道多方面的博物馆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促进文化的跨界、跨区域合作,同时还能够提高文化的创造力与综合效益,有效改善博物馆文物藏品资源和陈列展览资源有限的局面,促进展品流通、文化交流、活动创新,使更多的社会民众享受到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吸引更多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更好地满足所在地区民众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扩大并促进各地民众对各自文化特点和文化领域成就的深入了解,提高人们对组成人类文化遗产的其他民族文化价值的全面认识,因此博物馆之间开展文物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博物馆界普遍认同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