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恒军
景泰蓝是我国宫廷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史,因其兴盛于明朝景泰年间,且当时以蓝色制品最为成熟,所以又被称为“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利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精美的花纹焊上,然后用法郎质的色釉进行填充,最后经过烧制而成的器物,是真正集美工、雕刻、熔炼、冶金等为一体的工艺品。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于1956年,公司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2006年文化部指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2011年11月公司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生产经营景泰蓝最具权威的专业企业,企业产品代表了当代我国景泰蓝发展的最高水平,引领着景泰蓝的发展方向和潮流,2012年6月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公司集景泰蓝产品研发制作、工艺展示、精品欣赏、参观购物为一体,是全国最大的景泰蓝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京珐”品牌是景泰蓝行业的第一个知名品牌、北京市著名商标。景泰蓝古朴优雅、华贵自然,具有十分突出的民族个性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在国家外交中大放异彩,成为见证“一带一路”建设的国礼重器,为中华老字号的转型创新提供了良好范式。本文从国礼景泰蓝、传奇景泰蓝、匠心景泰蓝和创新景泰蓝四个维度入手,重点分析景泰蓝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革新提供有益启发。
近年来,景泰蓝开始作为国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家重大外交场合,让景泰蓝在国际上名声大振,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与称赞。发展至今,景泰蓝已经不单单是工艺品的存在,而是更多地象征着一项古老工艺所焕发出全新的时代生机与活力。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色彩、迷人的气韵、典雅的韵律和个性的风格,都是其能够长盛不衰并成为国礼的重要原因。
国礼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见证者,记录着国家外交史的重要时刻和国家友好往来的点滴。毫不夸张地讲,作为十大国礼之一的景泰蓝,是最为耀眼的存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为各国领导人及配偶精心准备了六件礼品,《共镶盛世》景泰蓝就是其中的一件,该作品以传统器型宝月瓶为蓝本设计,瓶身装饰盛唐敦煌纹饰、缠枝牡丹纹、水纹、回纹等,寓意吉祥美好、合作长久。而在正背面则錾刻了花卉和天坛,寓意各国友人齐聚北京,共镶盛世之心愿。该作品既有景泰蓝的精湛工艺,又有青花瓷的别样韵味,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技艺的创新融合,凸显了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极具中华民族的个性风格。
此外,还有《四海同心》景泰蓝瓶,该艺术品以皇家气息浓厚的黄色作为主色调,瓶腹四面开光,多元融入了传统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元素,表达了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共同努力,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共同见证“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全面落实。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景泰蓝《四海升平》被赠送给参加此次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景泰蓝《和平欢歌》被赠送给了所有来华参与此次盛会的各国元首。2016年12月10日,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以国礼的身份被赠送给了非盟主席。同年,景泰蓝《雀之翎》、《出戟花卉纹花觚》分别被作为国礼赠送塞拉利昂总统及驻华大使,景泰蓝《缠枝莲纹直颈瓶》被作为国礼赠送刚果(布)驻华大使达尼埃尔·奥瓦萨,景泰蓝《友谊之船》赠送给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景泰蓝工艺的不断创新发展,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景泰蓝开始从皇家御用品逐渐向百姓日用品转化,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正如习近平主席曾经讲的那样,作为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技艺,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却是中国。可以说,景泰蓝作为国礼,见证了中国无数的重大外交时刻,既凸显了中华民族之国粹,又再现了宫廷艺术之典范。
如今,景泰蓝开始从皇家御用品逐渐向百姓日用品转化, 变得越来越接地气。
作为有着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宫廷艺术,景泰蓝曾是国运昌盛的代名词,并在几度兴衰中演绎着属于自己和民族的传奇。晚清时期,珐琅技艺开始由社会上层流入社会底层,尽管还有一定的尊贵地位,但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却无法与以往相比。尤其是在风云激荡、战乱迭起的时代,珐琅工艺迅速流失了其时代生机与活力,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景泰蓝制作技艺已近乎失传。
但是,每每在景泰蓝生死存亡之际,总会有文化人和手艺人挺身而出,拼尽全力地去守护这一中华民族的珍贵血脉。据传说,元朝初年,皇宫发生火灾,金銮殿和许多国宝都被烧毁殆尽,但废墟中却存留了一件色彩鲜艳、明亮剔透的宝瓶,皇帝和文武百官无不惊讶,并认为是上天所赐,而这就是景泰蓝的前身。到了明朝,景泰作为皇帝朱祁钰的国号,寓意为大明景泰。而景泰蓝在此时的制作技艺已经非常成熟,所采用的珐琅色釉基本为蓝色,且又在该年间盛行于世,所以被后世称之为景泰蓝。但需要明确的是,景泰蓝的蓝并非单单指色釉的颜色,而是将所有色釉统一称为“蓝”。古代时期,景泰蓝最后的辉煌期就是在乾隆时期,据相关记载,在除夕年夜饭时,只有乾隆皇帝所用的餐具是景泰蓝,其他人所用都是瓷器,不难发现,景泰蓝作为皇家文化的典范,在历史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随着清代没落,景泰蓝开始在民间设厂生产,而到了民国后期,因社会动荡不安,以往要求极为严格的制作流程和原料配置都无法满足,特别是手艺人开始出现断层,最终造成品质持续下滑,开始面临生存危机。有一次,林徽因与梁思成在逛古玩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只非常精美的景泰蓝花瓶,而通过与摊主的交流了解到,曾经辉煌过几百年的景泰蓝已经到了灭绝的时候,当时稍有规模的景泰蓝作坊不到三十人,甚至有的只有两三人,制作环境和制作条件都非常低下,由此引发了梁林二人的关注。随后的1951年,在林徽因的带领下,首次成立了挽救景泰蓝小组,与老匠人一起学习研究珐琅技艺,然后将其逐步转化为相对进步和规范的现代化工艺流程。在这个小组成员中,后来出现了景泰蓝工艺大师钱美华,而该小组就是今日北京市珐琅厂的前身。林徽因作为景泰蓝的一代尊师,其首徒就是中国首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工艺大师钱美华,其在挽救景泰蓝的历史中居功至伟,直至林徽因离世之际还不忘嘱咐,不可让景泰蓝在新中国失传。在景泰蓝生死存亡之际,在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式微的背景下,林徽因挺身而出,站在传承文化遗产的时代高度,深入挖掘老工艺的时代价值,为景泰蓝工艺创造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2005年,北京市珐琅厂开始展开对故宫国宝的复制工作,这不仅是对景泰蓝工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而且是对传统优秀工艺的传承发展。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政府的全面扶持下,北京市珐琅厂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实践,并推出了许多设计理念先进、时代气息浓厚、历史底蕴丰厚的景泰蓝艺术精品,如高达4米的《和平之歌》就是此中典范。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北京市珐琅厂面对全新的信息语境和市场环境,开始加强体制革新,积极打造全媒体营销矩阵,让景泰蓝再次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充分彰显了时代新生机。
钱美华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任总设计师。
在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现代社会,北京市珐琅厂却依然以传统技艺为主导,坚守传统价值本位,严格按照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等传统工艺流程进行制作,一件作品的完成最少需要三个月。但正是这种对景泰蓝技艺的坚守,才确保了景泰蓝的品质之极和工艺之美。
中国人制作器具的理念具有非常强的工匠精神,要求将人的手艺发挥到极致,以产生极致的美。以景泰蓝制作来讲,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严格、精细复杂,先后需要六道大工序,如果仔细算来,需要经过108道工序。景泰蓝的制作,不仅采用了青铜工艺,而且还涉及了瓷器工艺,同时融入了许多传统技艺,如绘画、雕刻、铸造、冶炼等,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工艺集大成者。如明宣德景泰蓝大瓶上有着十分复杂的花纹,而这些花纹就是通过掐丝所形成的,就是利用镊子将压扁后的软铜丝,掐成栩栩如生的飞龙,以及各种祥云,然后将其粘在瓶身上,然后进行色釉填充,最后经过烧制冶炼工序使其与瓶身融为一体。水滴大小的红铜可以拉出长达两米的铜丝,而宽度却不超过一毫米,按照既定的设计样式,将一段铜丝掐出各种形状,通常要达到十几甚至几十道弯。这就需要制作匠人要具有极强的耐性和精湛的技艺,确保铜丝造型与设计样式完全吻合,这样才能确保点蓝烧制后,图案栩栩如生,神韵十足。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当代景泰蓝在艺术境界上实现了突破,成功攻克了几百年来景泰蓝无法“留白”的技术难题,赋予了景泰蓝更多的意趣。留白是中国艺术创作中非常推崇的一种境界,能够有效渲染和凸显出美的意境。如前文所述,景泰蓝的图案主要是通过掐丝来完成的,但留白就是没有图案,没有掐丝,只进行大面积的色釉填充,但这样一来烧制而成的成品就如同玻璃碎裂,毫无美感可言。但经过钟连盛匠人的一番努力,经过严密的工艺控制后,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他创作的景泰蓝《荷梦》,将中国水墨画与景泰蓝进行了完美结合,就算进行大面积的留白烧制,也不会出现裂缝,可谓是开创了景泰蓝制作史上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景泰蓝的艺术价值,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景泰蓝人坚守本位的匠心独运。
后现代社会,面对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作为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老字号品牌,北京市珐琅厂始终坚定不移地传承和保护着这一民族技艺,以匠心之魂打造中国工艺的极美品质。2006年,景泰蓝技艺正式被收入到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中,而钱美华则成为了第一批非遗文化景泰蓝技艺传承人。2011年,北京市珐琅厂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文化景泰蓝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一切的成就,都无不证实了景泰蓝坚守传统工艺之道的高明,凸显了景泰蓝匠心精神的时代之美。
新时期,景泰蓝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实践,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传统景泰蓝工艺与材料创新、艺术设计等进行跨界整合,以全新的运作方式对景泰蓝工艺加以优化整合,在建筑装饰、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领域赋予了景泰蓝全新的生机,在薪火相传中完成了跨界与突破。
北京APEC会议主会场的集贤厅就是景泰蓝与建筑装饰跨界整合的典范,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强调融古贯今、东西结合,既要有传统的坚守,又要有时代的创新,进而达到一种古人因技术手段局限而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超大型室内空间普遍存在的扁平化问题,设计者在四周布置了18根原木大柱,代表着“十八大”之后中国将进入发展新时代。而在18根大柱之上,开创性地设置了18个大型的景泰蓝斗拱,且将全部色彩统一为正红100的色标内,摒除了传统斗拱惯用的原木色和七彩色。而装饰图案则选用了北京当地十分常见的枫叶、月季、银杏等花果植物,以自然形态为蓝本,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出了既符合空间文化特征,又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图案细节,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还有,在集贤厅顶部、藻井周围,都设置了47个小型景泰蓝斗拱,而色彩则选用了传统的蓝色,与地面浅黄色的超长圆桌形成了色彩呼应,有效凸显了圆桌会议的精神内涵和理念诉求。另在墙面上与圆柱对应的位置设置了方形壁柱,采用7根直径为12厘米的小圆柱进行并列组合,然后用红色景泰蓝圆筒进行收头,寓意为权杖一起。所以,对景泰蓝的制作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烧制和组装环节都必须毫无差错。在烧制时,色釉和紫铜收缩比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因此如何解决变形问题就成了关键。对此,技术人员成功研发了手动“撑子”,当完成散件烧制后,用撑子将尚未冷却成型的组件撑平,这样就能够有效确保所有散件的规范定型,并实现了景泰蓝斗拱的飞跃发展。当然,从外表看,我们只能看到斗拱景泰蓝精美的图案,但实际上在其内部还装有钢骨架,而钢骨架与景泰蓝的跨界结合可谓是史无前例的,这不仅拓展了景泰蓝的发展空间,而且提高了景泰蓝工程的使用寿命。
可以说,集贤厅的顺利完工,证实了景泰蓝完全有能力进行更广泛的跨界融合,这也决定了景泰蓝未来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所代表的景泰蓝文化,在历经一次次生死危机之后,在无数技艺人和文化人的坚守传承下,在国家政策、技术手段、时代环境等多元素的作用下,“京珐”再次涅盘而生,重新崛起。目前,景泰蓝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血脉,而且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见证,在传承与创新、转型与升级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景泰蓝将再次绽放更绚烂的时代之光,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添砖加瓦。
目前,景泰蓝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血脉,而且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