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娟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佛山528216)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产业组织形式,大多数集群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下,企业高度集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产业与市场形成互动发展局面。大多数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扎堆,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获得市场生存空间。随着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产品技术趋同、劳动力成本上升、本地竞争过度,陆续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产业集群重复产生的现象,集群内产业关联度低,缺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丧失集群优势;同质性的低成本竞争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创新动力不足导致集群衰落,制约着集群经济科学发展和制造业工业整体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后,最初的产业集群雏形产生于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地带,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省份,如江浙沪一带、广东省、福建省等。随着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仅用20余年我国沿海一带就形成了外向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世界制造代工厂(OEM)著称,随后在河南、广西、两湖地区均出现集群发展。纵观近年来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共性弊端,即集群低端化,产业结构大多以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的传统轻工消费品制造业为主;部分依靠低成本聚集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代工型制造产业发展受挫,导致传统的产业集群开始呈现衰落的状态,如广东珠三角一带的玩具及纺织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生产要素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传统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资源的约束。以广东省为例,广州、深圳、佛山等一二线城市中心地价的高企使得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先从搬离城市的郊区逐步发展到转移至省内其他三四线城市,如陶瓷、家具、纺织等产业陆续向粤北山区、粤东产区进行转移。二是劳动力成本的约束。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订单且生产附加值低,而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和新生代员工流动性增强,无形中增大了外向型制造业的压力。三是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约束。传统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以个体民营经济聚集而成,掌握核心技术并兼具管理能力的研发人才极度匮乏。而高技术研发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长三角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集群等的调查,发现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周边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金融融资咨询服务、科研、广告会展、法律咨询、管理咨询、现代物流等增值服务链,造成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产业链发展空间小、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够等问题,从而无法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设想。
都市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制造业的综合体。细分来看,现代服务业涵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那何为都市型制造业呢?都市型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土地集约化,利用率高;重视环境保护、无污染;科技产业融合度高;人才凝聚力强。通过设立创新型产业新区或高科技产业园区等产业集群的模式,聚集资本、人力、大数据信息、现代物流等资源,吸引工业设计、展览设计、融资机构、教育培训等都市轻工业聚集式发展,发展起了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金融、文化等都市型产业,从而助推都市型产业集群的聚变,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高度融合,如图1所示,以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和定位作为基础和载体,通过科技创新进行要素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和都市型产业;同时,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支撑,利用产业的发展助推城市相关的配套服务更新换代,最终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图1 产业融合的精髓
1.落实产城融合的理念,打造都市型产业集群,重新统筹规划产业定位和城市核心功能
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柱的城市来说,制造业的产业定位关系着城市发展的命脉。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端化制约了城市化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以原有旧厂房、旧村居、旧城镇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比如陶瓷家具生产、炼钢厂、纺织、化工原料生产、金属加工等存在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可能性。目前,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但废旧厂房的空置率较高、利用率偏低,可见对旧有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非常必要。因此,政府在规划城市的未来时,为避免城市空心化,要以产业定位为导向,城市核心功能要与本土产业发展的定位同步,集中表现在商业中心、住宅、道路交通设施、市政配套的规划需与城市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定位一致,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2.针对重复度高且环保不达标的工业园区,加大力度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现代产业园区
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引入都市型工业及新型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且污染严重的制造业,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可优先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同时,有步骤、有规划地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以都市型工业园为产业集群导向,重点发展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配套项目,特别是电子、轻工、连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等。
3.在发展都市型制造业产业集群时,政府可适当地募集社会资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精简放权,制定相关的产权保护制度,为市场提供产权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以确保市场发展秩序。重点建设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牵线搭桥以金融业为主的投融资平台、土地审批准入制度保障等,支撑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1.集群内企业应转变旧有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普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为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的比重占据进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该类型的产业集群企业主要是以代工身份嵌入价值链,产品的附加值长期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较为严重。受到中国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部分沿海城市的产业定位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掌握全球价值链的跨国企业已慢慢把中国的代工生产环节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而出现了部分代工生产企业倒闭导致旧厂房空置率升高的情况,而这正是产业集群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表现。因此,集群内企业应转变自身理念,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谋取自身的发展。
2.集群内企业升级及延展原有产业链的具体路径
(1)提高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云存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大提升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活力。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集群内的制造企业可以快速挖掘出最新有效的产品、销售渠道、科技需求等信息,从而可优化集群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传统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等PC端和移动端零售的运用,结合现代物联网的融合,企业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出用户的潜在需求量和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以及内在科技含量等客户端的需求,对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工艺流程改良、研发提出了更为精准的面向用户需求的市场化生产管理要求,从而实现零库存,降低企业成本,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集群。
(2)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水平。基于价值链的角度,集群内的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品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含量,包括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功能、产品实用功能、营销渠道、商业模式等。通过二手资料的调查和分析,最初的产业科技创新出现在集群内的龙头制造企业,这些企业率先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通过自主创新和研发掌握了产业内的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应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领头羊效应”,成立产业集群联盟或产业协会,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主动提高技术含量,发挥示范效应,通过产品的转型升级拓宽营销渠道、寻求新的出路,强化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3)提高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能力水平。传统的制造业集群内上中下游企业间缺乏关联及相关配套链的协作,无法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中下游生产性服务链产业的缺失。中小型企业是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因此,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力量,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和产业联盟,同时积极引导中下型企业融入集群产业链,加强与高校、研发机构的科技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融资服务中心等产品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目标,引导都市型新兴轻工产业和创新资源向制造业集群集聚,从而延展生产性服务链,形成良好的配套协同效应。
[1]林平凡,刘城.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59-62.
[2]张凡.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演进逻辑与趋势展望——从宏观到微观的三层次分析框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6):114-118.
[3]梁天宝,程艳霞.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动力机制构建与分析——以增城牛仔产业集群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68-172.
[4]王建军,陈平,江成城.佛山市内生型集群式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8):129-131.
[5]屈佳英,张聪群.核心企业创新传导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研究[J].中国发展,2016,(16):19-23.
[6]查志强.都市型产业集群研究——以杭州女装产业集群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6,(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