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功能化”是针对现今许多设计师为使建筑空间不再拘泥于某种单一和定向的功能,并考虑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远见和愿望,对建筑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高度。“泛功能化”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是针对“去功能化”的补充和递进。
“去功能化”一词原本出自政治领域在2007年六方会谈专门针对朝鲜核问题创造出的一个新短语,因此目前任何词典均无直接解释。剖析“去功能化”的含义,首先需将这个短语拆分成“去”、“功能”和“化”三部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去”是“除去”;“功能”是“事务或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化”是“后缀,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三者组合,就是“除去(核设施)具备的基本功能,使之不能发挥作用”。当这个短语近几年频繁被运用于建筑空间设计的概念时,所表述的意思即为摈弃空间被赋予的固有定向基本功能,使其有更多更广的可能性。这与原本针对政治领域的核问题有些许的差异。
然而,我认为这种空间“去功能化”的表述并未完整的表达出设计师或雇主对于空间利用所提出的新目标和新高度。因而,就其短语组合逻辑,提出了空间设计“泛功能化”的概念,更为贴切而全面。然而,为何构成主义的装饰可使“泛功能化”的建筑空间设计得以实现。我们可结合构成主义的产生中蕴含的社会变革的精神内容;构成主义突破传统,在艺术中新的表现手法;以及构成主义回归纯粹的追求,带给空间最原始的点、线、面的自由组构方式等。系统的描述,在“泛功能化”趋势下构成主义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这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流派,又名结构主义;在艺术层面亦有“至上主义”运动之称,发展于1913~20年代的俄国。1917年10月25日(儒略历)被称之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震动了整个世界。浩大的红色革命运动改变了社会制度的意义,为人类建立新秩序、新文明的理想光芒冲破一战笼罩在欧洲上空的阴霾,大批知识分子疯狂的视之为信仰的寄托,他们主动协助、并参与革命,他们期盼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自由平等的乌托邦而贡献自己的生命。正如托洛茨基所说:“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用以克服他们自己低劣的经济和文化的英勇手段。”
然而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便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业态多样化与消费享受化,引导了商业地产的升级与变革,形成了休闲商业聚集的全新创造——商业综合体,如万达的综合体、上海新天地的时尚聚集、北京798艺术区等,都是代表城市品牌与生活方式的标志区。当社会生活发生着快速改变时,每个微观的经济实体都将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寻求新突破和尝试。于是,玩具店加入咖啡甜点和儿童培训课;摄影棚增设了展示展馆和时尚私厨;餐吧融入了古玩拍卖和聚会沙龙等功能。这种大融合的新世界与当年俄国对于乌托邦的畅想虽有本质的差别,但还是有其表在呈现的相似的。当时孕育的构成主义,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城市景观、建筑空间等设计,蕴含着内在精神的契合性。以生俱来的这种乌托邦精神是“泛功能化”空间中最具特质的灵魂。
起初,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意在强调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量或审美的意境。构成主义同时还吸取了立体派的拼裱及浮雕技法,也接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从传统雕塑的加和减技艺,变成组构和结合手法;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十月革命之后,社会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等多领域实践的机会。
构成主义创作手法很好的适应了“泛功能化”空间的需求。传统的建筑空间装饰要求装饰与单功能空间的整体呈现要协调。在装饰的空间组合形式、色彩、照明以及最终呈现的风格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因此,空间的功能从最初的设置就是定向而单纯的。并且当使用主体发生变化时,新的主体很难不进行大的甚至是彻底的改造后,才能使之整体的呈现外观与新功能相契合。而构成主义对空间进行像现代雕塑创作一样的操作方式后,我们发现整个空间无需再为吊顶的线条是否与墙裙的雕花相搭配;墙纸的暗纹是否与木地板的木纹相协调;组合式的沙发样式是否与柜子或桌椅相统一......因为整个空间变成由某种材料元素组合、变形、拆解等一些列手法建构的整体。空间中的陈设无论样式,在占绝对主体地位的环境中也将变成有使用功能的展示品。因此,无论空间功能如何调整,都无须过多担心整体呈现产生过多水土不服的后遗症。也大大的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节奏和节约型的理念。
再者,构成主义的设计大师李西斯基倡导设计简单明确,摒弃传统的装饰繁琐,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正如他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对现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细节雕琢、是诚实的。重视整体、是精确的。不是来自于黔驴技穷的形式或者虚构的幻想,而是简洁中的丰富性。整体或细节上,能由圆与直线所构成、是几何学的。是由双手借助现代机器所打造的、是工业的。
图1:“Lazy Club”内景
构成主义的空间如图1“Lazy Club”内景所示,利用点、线、面三大最单纯的设计元素组构出的空间,有时甚至无法辨识原本的平、顶、立三大界面。注重画面中纯粹几何形的各种变化、位移、穿插方向以及打散、组合排列所产生的空间关系和力场,追求通过平面塑造三度空间的形式结构。空间的形式组合亦可结合现代技术、材料做到最快速的反映调整。以便适应“泛功能化”的需求。沙漠中长出苹果,靠的是科技的发展。而酒吧中开画展,凭的是一种创意和情怀。如何使众多的情怀集于一体,构成主义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构成主义者创作了许多艺术,由于作品抽象,曾被大众所不能理解、欣赏。正如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乌托邦的无产阶级抽象一样。然而这种被痛斥为 "颓废的形式主义" 和 "脱离社会现实" 的纯粹视觉形式,产生了许多计划、构想图、模型,虽然这些无法真正大量生产出来。因为即便是“泛功能化”趋势下的今天,都不应有泛滥且能随意复制的设计。而构成主义的空间功能是多样的,但设计是独特的。因此,在苏联被终结的构成主义运动随后在欧洲大陆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启蒙了同时代其它的设计艺术流派,包括德国包豪斯、荷兰风格派,影响了后世的设计风格,如瑞士苏黎世和巴塞尔的冷抽象风格,西欧的国际主义风格,等等。构成主义运动的思想张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力,时至今日还以基础性的作用影响着当代的审美,被后人誉为激昂之歌,在众多设计领域大放异彩。茁壮的成长在“泛功能化”的空间需求中。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2.
[3]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09.
[4]室内id+c,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刊,2013.05.
[5]BarryMaitland,The NEW ARCHITECTURE OF THE RETAIL MALL,Designe andTeehnology Press,London,2003.
[6]DHD48,Spedizione in abbonamento postale-D.L.353/2003(conv.in L.27/02/2004 n.46)art.1,comma 1,DCB Mil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