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龙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观众对喜剧作品搞笑功效要求越来越直接,造成如今之年轻相声演员在相声创作和表演中存在忽视主题、重视包袱现象。在这种现象下,大量粗制滥造的相声充斥一线演出市场,导致这几年如火如荼的相声小剧场极少有几篇精品佳作出现。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年轻相声演员要么毫无察觉,要么稍有察觉但束手无策,埋头在寻找包袱却没有灵魂的创作中,以至于毫无建树。
当创作出现了灵魂问题,我们就要从灵魂上来寻找解决办法,相声创作的主题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一、相声中主题概念及应用
(一)什么是相声主题
在这里,相声之主题不是故事大意,而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理念,指相声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透过作品想达到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相声之主题,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主题一样,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比如相声《买猴》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酿成苦果。”相声《醉酒》的主题也是一句话,“醉酒不对,喝多了误事闹笑话。”
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技巧说相声,重点是你想谈什么,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一段好的相声,它必然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形式简单、通俗易懂,二是内容深邃、主题鲜明。
相声主题如同相声作品的灵魂,如同个人之信仰,无主题的相声就是无灵魂的相声。
(二)相声中主题的作用
在创作中,很多人意识到要有主题,但是忽略了主题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性。不重视主题的行为,导致要么作品无主题大拼盘,要么欲表达之思想和实际完成作品呈现主题不能统一等问题。在相声创作中,尽早确认主题,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1.确定人物画像
相声中的人物,往往是特定人物,不同于普通人,性格和特点都是夸张的,主题帮助作者在创作中确认人物的特征选用,突出哪些舍弃哪些,使人物在故事中更鲜活。
马季先生在论文《相声的表演》中提到:
相声演员在演出中,有时要摹拟各种人物,男女老少,今人、古人、洋人、正面反面,各种职业的人都要学。要做到演出时装谁像谁,功夫就在平时练习。摹拟人物,演出时也不是说绝对像,使人感到逼真。也就是说“貌不似神似”。因为貌绝不可能相似,而神是可以相似的。要做到“神似”,那就要下功夫。
马季提到了人物要“神似”就要去观察人物,提炼特点和人物习惯。实际创作中,面对人物有众多特点时,到底提炼哪一个特点呢?同时马季还提到了要去体会人物感情,人物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要体会哪种呢?这时就凸显了主题的作用,凡是符合主题的留下,不符合主题的去掉。
冯巩在论文《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到刻画人物要有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冯巩给出刻画人物的技巧,但是没有给出虚构的依据。那么虚构的依据是什么呢?正是相声创作的主题,主题决定了你的虚构方向。
2.确定素材选用
故事素材,要围绕主题选用。哪些素材是紧紧围绕主题故事线的,哪些素材仅仅是证明主题支线的,取舍要有重点,要围绕主题,而不是围绕素材、围绕包袱打造作品。
何迟在论文《关于相声艺术问题三谈》中提到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但生活中题材如此之多,并非可笑的事情就是相声创作的题材。那么确定选材的标准就是主题,故事主线由不同的素材填充而成,素材选用要遵循以主题为核心的标准。
3.确定故事走向
当确认了主题故事线,故事走向也就确认了,一定是走向主题被证明或者被抛出的那一刻,相声中故事走向主要在正活部分体现。
马季在论文《相声的创作》中提到正活创作:
据我的体会,在构思的时候,头脑里必须要有两条清晰的线:一条是内容上的线,一条是艺术上的线。所谓内容上的线,是指节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在动笔前,应把题材内容考虑好,表达的层次安排好,分量的比重安排好。所谓艺术上的线,是指表达内容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有许多种,动笔前自己应定下采用哪种。这两条线如果有一条没有理清,就不要匆忙動笔。因为,如果内容上的线不清晰,势必会造成层次不清,反映的生活内容不集中。艺术上的线不清晰,就会出现常说的“折腰”,抓不住人,感染力不强。
所谓“内容上的线”就是主题故事线,也就是说内容未动,主题先行。只有主题故事线明确了,内容创作才能有主有次,表现得当。
4.确定升华的底
相声的底,一定是故事发展的高潮,往往还是揭示主题的那一刻,而明确了主题,有助于打造一个能升华故事的底。
马季在论文《相声的创作》中对底提出了三个要求:
(1)首先应该是一个包袱;
(2)是内容发展的必然产物;
(3)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除了包袱是技巧要求外,其余两个可以说都是主题作用的产物。内容发展的方向是主题决定的,情节发展的情绪也是主题决定的。当故事推进到主人公做出符合主题要求的选择时,就得到故事中的奖励,一般来说也就达到故事的高潮。
二、相声创作的一般步骤及主题应用
(一)相声创作主题先行
相声创作的起点很多,有时是因为对某个社会现象有看法,就有了自己的观念,比如反腐、环保,然后开始收集素材创作作品。有时是因为先有了素材,然后整理结构,完成作品,最后提炼出题。但是无论哪种创作方式,笔者更推荐,下笔之前先有主题,创作真正灵肉结合的作品。
主题就是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洞察的结果,所以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力,决定了其作品品格的高低。
姜昆在“首届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精品创作班”讲座中提到,创作要讲站位,站位足够高,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这个站位就是由洞察出的作品的主题来承担的。
(二)相声创作的一般步骤
相声题材多种,形式多样,但创作也有规律。在这里我们主要谈有明确主题行为的相声创作步骤。
1.相声创作明确主题的两种方法
相声创作中明确主题一般有两个方法。
一是先明确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筛选素材,依据主题创作故事,最终形成作品,本文称之为筛选创作法。
筛选创作方式,先有主题,后选素材,素材都是贴合主题筛选,作品创作出来主题就很鲜明。但是由于牵线的是主题不是故事本身,所以作品比较容易出现逻辑性差的情况,但形散神不散,也是佳作迭出。这种类型的作品有《规矩论》《礼仪漫谈》等。如果处理不好,尤其是确认了主题,而忽略了主旨提炼,一味追求包袱和笑料,就容易把相声变成笑料堆积,虽然貌似有主题,但人物不饱满,故事逻辑性差,相声不完整。
二是从已有的素材中产生了灵感,提炼出主题,依据主题整理改编素材,最终形成作品,本文称之为提炼创作。
提炼创作方式,先有素材,后有主题,取材的故事完整,一般来说人物塑造丰满,作品的完整性比较强,比如马季创作的《海燕》等。但是如果忽略了主题提炼,仅仅是保持了故事完整性,容易造成主题不明显,或者展现故事时详略不当,强调场景忽略主题或者强调包袱忽略了人物性格特点。
这两种方法,都是明确了主题,再整理素材,最后形成作品,因为作品的主题决定了相声的灵魂,决定了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走向。
综上看,明确主题,是必要的创作的步骤。在创作中,要有提炼主题的意识。提炼出之主题务必是正能量的,不能扭曲,甚至是为求新奇而反社会。
2.相声创作明确主题的思路方向
一个好的相声往往是生活的高度提炼,是某一段生活的截图,但却往往含义深刻。只有主题的提炼准确,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深刻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对于人性的批判和阐扬。
从光明的世界里,挖掘人性丑陋的一面;在灰色的角落里,发现人性温暖的光辉。找到千古不变的人性议题:贪、嗔、痴、爱、恶、憎、欲,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切入,再演绎。(摘录自《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主题的明确方向要遵守这个原则,要有对于生活现象的呈现及反省,对于人性的刻画及批判。
3.相声创作中主题与结构的关系
一段完整相声结构分为垫话、瓢把、正活、底四个部分,主题在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及体现。
确认主题后,垫话部分开始围绕主题做人物铺垫,为主题场景做铺垫。垫话有两个功能:
顶门包袱起到热场作用,产生幽默好笑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为正活和主题做铺垫,一般情况下要把现实中的捧逗哏和观众连接到故事场景中,要无痕迹地跳到故事中,因此务必要围绕主题设计。
瓢把部分主要功能是引入主题场景,是从演员身份到人物身份的重要关节,是现实和主题结合的一句话。
正活部分务必围绕主题场景描述描写,如前文提到的正活部分的素材删减选用务必是围绕主题进行的,正活的高潮务必是展示主题的。符合主题的故事,人物要受到奖励;背离主题的故事,人物要受到惩罚。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奖励和惩罚,起到彰显主题的作用。
底要起到主题升华的作用,如前文所述,底是故事的高潮,是人物面临困难时最后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务必要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相声创作中主题与人物的关系
在相声创作中,人物塑造是核心要求之一,人物要有明显的围绕主题的性格特点。
这里提到的人物有两种,一种是故事中的人物,一种是相声演员本身。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要明显,要围绕主题打造。相声演员跳出时表现的自身性格特点,也不能背离故事中表现人物的特点太远,要有呼应。
当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应主题是优点时,该相声就是颂扬作品,一般来说要搭配有性格缺点的配角。当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应主题是缺点时,该相声就是讽刺作品,配角一般是捧哏担当或者可有可无。
(四)相声创作中如何升华主题
在创作中,通过人物面对困境时做出的抉择彰显主题。最低级彰显主题的方式就是通过人物喊口号。再高级一些,设置困境给人物做选择,符合主题,人物有奖励,背离主题,人物受批判。最高级的方式,围绕主题设计多条线,汇集到最后时主题才升华出来,做最后的选择。
三、喜剧创作从悲剧出发
奥斯卡金像奖影帝彼得奥图尔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死亡很容易,喜剧很难。”(Dying is easy. Comedy is hard.)
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里,有一句台词说:“凡是有人笑的时候,就是有人被伤害了。”(《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喜剧和悲剧是一体两面,只是呈现角度不同而已。相声创作,也要有悲劇思路,意识到要有悲剧思路,就离主题思路不远了。
在剧本创作中,设立人物困境几乎是所有类型戏剧的核心。一般情况下,主人公表现跟观众的智商差不多或者高一点,并且战胜了困境,就形成了正剧状态,比如历史正剧;主人公表现跟观众的智商差不多或者高一点,没有战胜困境,就形成了悲剧状态,比如多数爱情悲剧;主人公表现比观众的智商低得多,并且战胜了困境,就形成了喜剧状态;主人公表现比观众的智商低得多,利用或蠢或笨等方式手段未战胜困境而受到惩罚,就形成了黑色幽默喜剧状态。
当然,相声中的人物多数是小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要让观众有亲近感,产生广泛共鸣,观众才会跟随相声演员同喜同悲。
无论在相声中逗哏表现的人物是悲剧人物,还是多数情况下的捧哏是悲剧人物,都要做到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一本正经地搞笑”。“一本正经”是产生幽默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刻意去搞笑往往效果非常尴尬,历史上万人迷李德钖被称为“冷面笑话大王”,这个冷面就是“一本正经”。
这就要求,相声表达的主题必然是接地气的、真实的。如果做不到接地气,是虚假甚至反人类反社会的,那“一本正经”表达主题的样子就让观众觉得非常厌恶。
四、总结
相声创作是一个大话题,这里仅浅谈下主题的作用。相声创作要主题先行,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好作品。
主题先行,从生活中的小事件下手,塑造小人物。在主题引导下,给人物建构压力和危机,形成人物困境。借人物在困境中的表现彰显主题,通过主题引导把小事件剖析到底,以小见大是相声所擅长表现的。当故事发展到绝路,把人物逼入绝境,那也就是故事的高潮到了,同时也是主题升华的关键点。
相声是喜剧,相声不是闹剧。闹剧可以没有主题,脱离现实。但相声不同,相声必然是有脉络有主题的,要让观众洞察到你要表达的主题是创作相声的前提之一。通过有主题的故事场景让观众产生共鸣,进而又爆发出意料之外的喜剧冲突,最后人物的选择又务必是情理之中的认同。也就是老先生总结的八个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两句话不分前后,一体要求。
相声创作比一般喜剧作品难,难在场景语言化,如何创作出能在说法中现身的好作品,需要有清晰的结构意识和主题意识,再加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把握,只有几方面的功夫都到家了,才会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