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成
摘 要:华北落叶松作为塞罕坝林区栽植面积最大的树种,研究促进其生长的因素对塞罕坝林区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分析间伐与未间伐地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与树高生长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间伐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明显,其平均胸径分别比未间伐的林分大0.9cm、0.8cm、0.5cm。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的影响虽不如对胸径的影响显著,但依然有一定的上升优势。
关键词:抚育间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因素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1-0075-02
1 引言
华北落叶松是一种长势良好、材质优良、成材早,适应性强、寿命长的树种,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对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塞罕坝林区蓄积量最大,栽植最广的树种,因此应大力加强对落叶松林分的经营管理。但在塞罕坝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存在林分密度偏大、透光性差,存在个体竞争,影响生长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间伐与未间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测定,分析了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影响。
2 试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选择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马蹄坑作业区。该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年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2℃;年均降水量452.6mm,年均蒸发量为1339.2mm,年均相对湿度为68.0%,年均积雪天数220d。多风是本区气候的特点之一,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68d,最多年份达119d(1966年),最少年份41d。其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m;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m。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地设置 本研究主要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在千层板林场内经过间伐及未间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6个,其中每2个间伐与未间伐的样地位于同一林分内,样地面积为20m×30m,并对样地上的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具体样地的设置为:样地l、2、3是经过间伐的样地,样地4、5、6是未间伐的样地;将间伐过的林分与未间伐过的林分的样地分别两两对应,即林分A设置样地1与4对照,林分B设置样地2与5对照;林分C设置样地3与6对照。
2.2.2 标准地调查 本研究在林分23年的时候进行样地调查,并记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的胸径及树高生长状况(表1);2007年,按照试验要求,对各林分中部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进行间伐,并在林分28年时再次进行样地调查,分别对经过间伐及未间伐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生长的影响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首先反映在林分密度上,而林分密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胸径生长[1-2]。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间伐与未间伐的林分平均胸径进行统计分析(表2),结果表明:间伐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明显,其平均胸径分别比未间伐的林分大0.9cm、0.8cm、0.5cm。
由以上分析可知,间伐有利于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的生长。其原因主要是:间伐降低了林分密度,扩大了保留木的生长空间,改善光照和温度等生长条件,利于根系更广的生长分布,使其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促使林木更好地生长。
3.2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间伐与未间伐的林分平均树高的统计分析(表3)可以看出:经过间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树高比未间伐分别高0.2m、0.3m、0.3m,但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的影响不如对胸径的影响显著,但依然有一定的优势[3-5]。
4 结論与讨论
(1)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对胸径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对树高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各树种间伐试验结果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一致[6-7]。这主要是因为抚育间伐有选择性的伐掉了枯死木、病木、小木,因而本身也会对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有影响,加之使林分密度降低,而林分密度直接影响胸径,抚育间伐前密度大小也对树高有影响,扩大了保留木的生长空间,改善了光照等环境条件,更利于树木根系分布、吸收更多养分,从而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更好地生长。
(2)综上所述,抚育间伐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一项有力措施。塞罕坝林区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进行抚育间伐是必要的,而且有必要对林分的后续生长进行继续调查,合理分析,进一步精确到抚育间伐强度和作业方式等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按经济与生态兼顾的经营原则,确定合理的抚育间伐时间、方法、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抚育间伐的作用,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雷相东,陆元昌,张会儒,等.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5,41(4):78—85.
[2]马履一,李春义,王希群,等.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7,43(5):1-9.
[3]董希斌.采伐强度对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1):21-24.
[4]史济彦,肖生灵.生态性采伐系统[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5]唐守正,张会儒.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郭建钢.山地森林作业系统优化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7]张会儒.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简述[J].林业科学,2007,43(9):83-87.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