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新时代

2018-03-05 20:09黄芳芳
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储粮储备粮食

黄芳芳

在国外,中国人在当地抢购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我们对诸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以及对“瘦肉精”“红心蛋”等现象越来越恐惧。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处长、推广研究员刘长春认为,从侧面来看,这些反映出国人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谁来养活中国?”

食品安全是我国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专家、少将、食品与国家安全论坛名誉主席汪江淮表示,粮食连接着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生态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1994年流行一句话:“谁来养活中国?”中储粮集团培训中心主任杨建国认为,答案是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这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广义上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它包含环境、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全国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经消费经济联盟主席李贻良表示,食品安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数量安全,二是质量安全。

中国有近14亿人口,食品的地位举足轻重。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据人口学家推断,未来中国人口约在15.5亿到16亿之间。若按人均消费粮食800斤/年来计算,我们需要粮食的数量约在12400亿斤-12800亿斤之间。若按亩产吨粮的吞吐量,以8亿亩耕地为例,产量达到16000亿斤,若此即可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注:亩产吨粮技术是指1亩耕地上一年中一季或多季产1吨粮食的生产技术。)“我认为,在数量安全上,能够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而且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李贻良表示。

“从长期来说,要提升我们的生产能力、市场掌控能力和利用国际市场的能力。因为它们保证我国粮食的数量安全问题。”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原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巡视员胡恒洋如是说。

“现在人们都能吃饱了,肉、奶、蛋数量也多了,但是肉不香,不好吃,没食欲。”刘长春表示,导致食物品质差的原因:一方面,在品种选择上,我国的牛、猪、羊、鸡养殖的主要品种都是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在饲养方式上,为了追求产量,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方式、设施设备、营养方案、配合饲料,搞舍饲圈养和搞规模化养殖。

针对目前市场变化,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刘长春认为,一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展特色畜牧业。二是,发展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

谁来解决食品安全?

医生治病要找到病根,食品安全也是如此。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汪江淮表示,一是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不断加剧,比如,水土流失、沙化、水源污染等。二是为了增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等,不仅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也破坏了食物链。三是有些人见利忘义,完全违背了食以安为先的道德,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十九大以后,我们该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汪江淮认为,第一,中央要起主导作用。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生态农业尤为重要。它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和养老多个产业,还能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强购买力,倒逼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释放粮食生产的潜力。在提高粮产的同时,避免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主管食品安全的部门要采取有效管控措施。以北京为例,2017年全市已清理了无证无照单位。北京市委市政府还发布了《北京市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对食品监管不断加码,以便更好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将持续完善食药监管体系,将建立200个食药安全社区联络站和1000个社区检测点,为市民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同时对本市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隐瞒谎报食品安全事故者将依法依规给予相关责任处分,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否抓好,关键在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否重视和认可。”山东省聊城市农委副主任周朝华表示。

第三,提升道德品质和诚信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从严治理,尤其是对缺乏诚信的企业。

第四,“让食品全过程可追溯,可以保证质量安全和诚信问题。”周朝华表示,目前聊城市有12个质量监管平台,从生产、使用化肥、农药、产品检验等信息都上传到平台上。“只有检验合格产品,才能打上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可进行全程追溯,生产者卖给运输者,运输者卖给经销商,最后到消费者扫二维码。“我们知道谁买走了产品,这套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国内是首创的。”

“未来食品安全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食品报原副社长、总编辑张建斌认为,在落实政府监督责任、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测评力度、治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建立食品安全专属机制、食品安全的教育等方面还需下大力气解决。

储粮对食品安全影响重大

“積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储备制度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基石。中储粮集团培训中心主任杨建国表示,随着储备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央储备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作用越来越凸显。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满足新形势下市场调控要求。对此他建议,必须增强中央储备体系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储备管理体系。

第一,完善中央储备粮运行体制机制。坚持垂直管理体制不动摇。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并尽快建立轮换风险调节机制,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

第二,充实储备规模,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品种布局结构。国家将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目标价格制度实行后,大规模政策性粮食收储将逐步收缩乃至完全退出。为保持必要调控能力,必须适当增加中央储备粮规模,将中央储备中谷物库存消费比逐步提高到安全水平以上,将稻谷、小麦口粮品种库存消费比提高到更高水平上,增强储备稳定市场预期作用。

第三,妥善化解政策性粮油高库存影响。

第四,健全进口转储机制。中储粮要以采购补充储备、轮换为目标,建立“储备调节市场、进口充实储备”进口转储机制。稳步探索走出去战略,在世界粮源产地建立基地,抓一手粮源。

第五,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

第六,加强信息化和质量体系建设。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储粮技术,提高储粮质量,确保食品安全。endprint

猜你喜欢
储粮储备粮食
珍惜粮食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的粮食梦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